(术语)三部五部各有生部主之部母,金刚部以忙莽鸡M&amacron;m&amacron;ki为部母。大日经疏五曰:“于金刚部主之右,置忙莽鸡,所谓金刚部母。”诸部要目曰:“莲华部白衣观自在,以为部母。金刚部忙莽鸡菩萨,以为部母。”
即金刚部之上首。金刚界、胎藏界各有金刚部,然对部主各持异说。据摄无碍经、五部陀罗尼问答偈赞宗秘论(空海)之说,金刚界之金刚部主为阿■如来。于胎藏界,依大日经疏卷五之说以金刚萨埵(执金刚)为该部上首;摄大仪轨卷二以金刚手菩萨为金刚部上首;秘藏记则以降三世明王为部主,执权管领该部。又金刚部母即指司掌能生之德之尊。金刚界之金刚部母为金刚波罗蜜菩萨,胎藏界之金刚部母为忙莽鸡菩萨。
(术语)三部五部各有部主。金刚部以阿閦如来或金刚萨埵为部主。诸部要目曰:“金刚部阿閦佛以为部主。”摄大仪轨二曰:“观音莲华部上首,金刚手菩萨金刚部上首。”
(修法)明金刚藏王菩萨之修法者。陀罗尼集经七所说。指金刚藏大威神力三昧法印咒品。
(菩萨)金刚藏者,是执金刚之总名,与金刚萨埵异名同体,金刚藏王即金刚萨埵之变化身也。又释迦为金刚萨埵之变化身(金刚萨埵部释之),故释迦与金刚藏王,其能变之体,可谓同一。陀罗尼集经七,金刚藏威力三昧法印咒品说金刚王之本体曰:“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金刚藏。在大众中即从座起,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有眷属十四部众,一一眷属各有无量徒众相随现在会中,为我驱使。从昔已来,曾持咒法,深奥明了,严秘清净。是故而共执成我法,称我名为摩诃跋折罗波尼罗阇。”(译曰大执金刚王)。次示画像曰:“一切金刚藏菩萨像,通身黄色。而以左脚偏加,斜垂右脚,似欲下座而起形。在于百宝莲华座上,如令斜身而面向右视而坐。头戴七宝庄严华冠,身有重光。其像背倚宝绣枕上,其像左手屈臂覆左[月*坒]上,右手屈臂在右膝上。以手大指头指相捻,而屈中指及无名指在于掌中,小指直坚。”楞严经七曰:“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胎藏界虚空藏院二十八尊中有一百八臂金刚藏王。以表对治一百八之烦恼。
古代日本僧人所著用的草履之一。又称金藏草鞋。或单称金刚。种类繁多,有槁金刚、蔺金刚、菅金刚、板金刚等,较现在之草履略大。盖取金刚坚固不坏之义,故称金刚
草履。据日僧法然上人行状画图卷三十四载,上人一生不乘马、车舆,皆踏金刚草履步行。[同翼赞卷三十四、类聚名物考卷二四○槁金刚条]
(经名)金刚场陀罗尼经之略名。
为密教之异称。金刚乘,梵名Vajra -ya^na ,意为金刚不坏之乘;音译跋日罗衍。又称金刚一乘、金刚一乘甚深教、金刚一乘最极秘密教、金刚智慧一乘教、最上金刚秘密乘教。对其他之大、小乘教而言,密教认为自教最为殊胜,其教法坚利如金刚,故特称为金刚乘教。[瑜伽瑜只经卷一、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参阅“密宗”4477)
(人名)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夫人摩利生一女,安波阇罗Vajra,此云金刚。极丑恶,肌体粗涩,犹如驼皮,头发粗强,如马尾。至嫁期,王求豪姓贫士嫁之,举女婿为大臣。女夫常使其妻闭居深宫,自开闭其户,使出入人不见妻面貌。丑女深悔责自罪,向佛至诚忏悔。佛忽现前光照其身,化丑女为殊颜,容色微妙如天色。见贤愚经二(波斯匿王女金刚缘品),经律异相三十四。
(天名)Vajravikirna,金刚界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一。故以伞盖为三摩耶形。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二。
即阐说密教金刚界法门之经典,与大日经并称为二部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有广、略两种,现仅存略本。译本有三种:(一)唐代不空所译之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凡三卷。为一般所用最广泛者。(二)唐代金刚智所译之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又称略出经,凡四卷。开元十一年(723)译出,故可推定原本或成书于七世纪末之南印度。(三)北宋施护所译之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教王经,凡三十卷。所谓金刚顶,即诸经中最高之意。所谓略出,系自十万颂之广本略出其精要。为求加快证入佛、菩萨之境地,故于该经详述密教独特之秘密修行仪轨。梵本今已不存。
金刚顶经由十四处十八会之说法而成,后龙树菩萨于南天竺之铁塔内,自金刚萨埵受持该经十万颂,再传至龙智、金刚智。然于金刚智搭船东来我国之途中遇到风暴,经典大部流失,传译弘布者仅为其中极少部分。相传金刚顶经有四种:一为法尔恒说本,二为塔内安置本,三为十万颂广本,四为四千颂略本,即十八会中初会四大品。[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卷上]
(经名)真言教三部经之一。是为梵本十万偈十八会之总名,故通于现行流布金刚界之诸经,然特以三本为主:一为不空所译三卷之教王经,具名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十八会之第一会四品中译其第一品者。二为施护所译三十卷之教王经,具名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教王经。尽译第一会之四品者。三为金刚智所译四卷之略出经,具名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已上三本皆称金刚顶经,但寻常所指之金刚顶经为第一本。
(术语)密教二宗之一。以金刚顶经所说金刚界之法为所依。见金胎条。
金刚,乃金中最锐利者,故经论中多取其作譬喻。如金刚仙论卷一、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卷上等所举,皆以金刚之坚利譬喻般若之体用,即:(一)“坚”义,谓金刚之坚,万物不能碎坏;以喻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为烦恼所不能乱,邪魔所不能动,此即实相般若。(二)“利”义,谓金刚之利,能碎坏万物;以喻般若之用,能断除惑执,照五蕴皆空,而度诸苦厄,此即观照般若。(参阅“金刚”3532)
(名数)探玄记三曰:“金刚亦二义:一是坚义,二利义。”
[出金刚经助显录] 金刚者。金中最刚。故云金刚。而小品般若以金刚立题者。具有坚利二义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一坚义坚义者。谓金刚之坚。万物不能碎坏。以喻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烦恼不能乱。邪魔不能动。此即实相般若也。二利义利义者。谓金刚之利。能碎坏万物。以喻般若之用。能断惑着。照五蕴空。度诸苦厄。此即观照般若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 明·一如等 撰
(术语)依七曜与二十八宿配合而生之吉日名。例如月与尾宿合之时,恰如当于日曜日,是名金刚峰日。此日宜修一切降伏法。宿曜经下曰:“太阳直日(日曜日也),月与尾合。太阴直日(月曜日也),月与心合。火曜直日,月与壁合。水曜直日,月与昴合。木曜直日,月与井合。金曜直日,月与张合。土曜直日,月与亢合。已上名金刚峰日。宜作一切降伏。诵日天子咒。及作护摩。并诸猛利事。”
又作金刚弟子、金刚资。指修行金刚乘者,亦即指修行真言密教之佛弟子。或指真言密教之修行者,蒙受灌顶,并受金刚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