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229 條與「和尚」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11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216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和尚 大和尚 戒和尚 白足和尚 百靈和尚 寶壽和尚 本溪和尚 布袋和尚 草堂和尚 長耳和尚 船子和尚 打地和尚 大和尚山 大通和尚 大陽和尚 大珠和尚 洞安和尚 兜率和尚 法華和尚 佛澳和尚 浮杯和尚 福溪和尚 付衣和尚 公期和尚 古寺和尚 過海和尚 黑澗和尚 黑眼和尚 紅螺和尚 金牛和尚 金沙和尚 利山和尚 嶺珏和尚 龍山和尚 樓子和尚 蒙溪和尚 米倉和尚 米嶺和尚 椑樹和尚 破竈和尚 齊峰和尚 清田和尚 鵲巢和尚 日子和尚 乳源和尚 石臼和尚 石林和尚 石梯和尚 水空和尚 水潦和尚 水塘和尚 松山和尚 堂頭和尚 天王和尚 烏臼和尚 逍遙和尚 興平和尚 秀溪和尚 雪庵和尚 一休和尚 幽溪和尚 元康和尚 雲山和尚 則川和尚 止觀和尚 豬頭和尚 紫桐和尚 寶蓋山和尚 布水岩和尚 長平山和尚 大乘山和尚 大天壽和尚 後白雲和尚 後招慶和尚 龍穴山和尚 憩鶴山和尚 日容遠和尚 睡龍山和尚 天柱山和尚 延長山和尚 趙橫山和尚 智異山和尚 竹園山和尚 百丈涅槃和尚 滄州米倉和尚 徹翁和尚語錄 陳州石鏡和尚 鼎州德山和尚 鄂州茱萸和尚 福州永泰和尚 撫州覆船和尚 關南道吾和尚 灌州靈岩和尚 灌州羅漢和尚 漢南高亭和尚 杭州多福和尚 杭州天龍和尚 和尚在缽盂在 洪州東禅和尚 洪州米嶺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 華亭觀音和尚 吉州福壽和尚 吉州禾山和尚 吉州匡山和尚 吉州止觀和尚 嘉州東汀和尚 嘉州黑水和尚 建州夢筆和尚 金華俱胝和尚 金陵天寶和尚 晉州大梵和尚 晉州霍山和尚 京兆府米和尚 京兆公畿和尚 京兆叁相和尚 京兆蚬子和尚 京兆香城和尚 荊門上泉和尚 景川和尚語錄 絕海和尚語錄 朗州古堤和尚 連州寶華和尚 廬山護國和尚 廬山慶雲和尚 廬州大覺和尚 潞州渌水和尚 洛京柏谷和尚 洛京南院和尚 洛京嵩山和尚 密庵和尚語錄 明州布袋和尚 南雄地藏和尚 南嶽橫龍和尚 南嶽金輪和尚 南嶽南臺和尚 千歲寶掌和尚 泉州東禅和尚 泉州瓦棺和尚 饒州峣山和尚 如淨和尚語錄 韶州大曆和尚 韶州華嚴和尚 韶州林泉和尚 韶州靈瑞和尚 神會和尚遺集 蜀川西禅和尚 水西南臺和尚 蘇州西禅和尚 臺州浮江和尚 臺州勝光和尚 潭州谷山和尚 潭州靈泉和尚 潭州鹿苑和尚 潭州嶽麓和尚 魏府大覺和尚 婺州蘇溪和尚 襄州曆村和尚 新羅大茅和尚 新羅龜山和尚 新羅雲住和尚 興元大浪和尚 虛堂和尚語錄 玄泉二世和尚 雪江和尚語錄 楊州豐化和尚 仰山東塔和尚 義堂和尚語錄 義雲和尚語錄 益州西睦和尚 益州應天和尚 英州觀音和尚 郢州芭蕉和尚 幽州譚空和尚 袁州仰山和尚 月舟和尚遺錄 越州幹峰和尚 棗樹二世和尚 漳州浮石和尚 漳州羅漢和尚 鎮州大悲和尚 鎮州普化和尚 鎮州談空和尚 鎮州萬壽和尚 鎮州萬歲和尚 中峰和尚廣錄 竺仙和尚語錄 涿州紙衣和尚 淄州水陸和尚 梓州龍泉和尚 佛照光和尚語要 苦瓜和尚畫語錄 清拙和尚禅居集 嵩嶽破竈墮和尚 五臺秘魔岩和尚 新來和尚好撞鍾 永平元和尚頌古 終南山豐德和尚 琅琊山覺和尚語錄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西源特芳和尚語錄 鹽山拔隊和尚語錄 楊岐方會和尚語錄 永源寂室和尚語錄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大乘和尚(約8世紀) 虛堂和尚頌古評唱折中錄 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叁十卷) 華嚴和尚〔《神僧傳》卷第六〕 蚬子和尚〔《神僧傳》卷第九〕 華嚴和尚(唐幽州)[《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金和尚(唐河東懸甕寺)[《宋高僧傳》卷第叁十] 狂僧(曹和尚)(漢洛陽告成縣)[《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隱峰(亡名雉鸠和尚)(唐代州北臺山)[《宋高僧傳》卷第二] 自在(一缽和尚南印)(唐洛京伏牛山)[《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 收起
佛學大詞典 【181】義雲和尚語錄

  凡二卷。又作義雲語錄。日僧永平義雲撰,圓宗、即門等編。本錄與永平道元之學道用心集同爲日本曹洞宗典籍刊行之嚆矢。卷上收錄杭州靈隱山獨孤淳朋之贊、寶慶寺與永平寺之上堂語、小參、法語、偈頌等,卷下爲拾遺,包括永平寺語、正法眼藏品目頌、義雲和尚傳等。

五燈會元 【182】益州西睦和尚

  益州西睦和尚,上堂,有俗士舉手曰:「和尚便是一頭驢。」師曰:「老僧被汝騎。」士無語,去後叁日再來。白言:「某甲叁日前著賊。」師拈杖趁出。師有時蓦喚侍者,者應諾。師曰:「更深夜靜,共伊商量。」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83】益州應天和尚

  益州應天和尚,僧問:「人人盡有佛性,如何是和尚佛性?」師曰:「汝喚甚麼作佛性?」曰:「恁麼則和尚無佛性也。」師乃叫:「快活!快活!」九峰慈慧禅師
  福州九峰慈慧禅師,初在沩山,山上堂曰:「汝等諸人,只得大機,不得大用。」師便抽身出去。沩召之,師更不回顧。沩曰:「此子堪爲法器。」一日辭沩山,曰:「某甲辭違和尚,千裏之外不離左右。」沩動容曰:「善爲!」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84】英州觀音和尚

  英州觀音和尚,因穿井次,僧問:「井深多少?」師曰:「沒汝鼻孔。」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英州觀音。」曰:「見後如何?」師曰:「英州觀音。」問:「如何是觀音妙智力?」師曰:「風射破窗鳴。」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85】郢州芭蕉和尚

  郢州芭蕉和尚,僧問:「十二時中如何用心?」師曰:「茏蔥一木盆。」問:「如何是道?」師曰:「或橫叁,或豎五。」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罷舉雲中信,半夜太陽輝。」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86】幽州譚空和尚

  幽州譚空和尚,鎮州牧有姑爲尼,行腳回,欲開堂爲人,牧令師勘過。師問曰:「見說汝欲開堂爲人,是否?」尼曰:「是。」師曰:「尼是五障之身,汝作麼生爲人?」尼曰:「龍女八歲,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又作麼生?」師曰:「龍女有十八變,你試一變看。」尼曰:「設使變得,也只是個野狐精。」師便打。牧聞舉乃曰:「和尚棒折那!」僧問:「德山棒,臨濟喝,未審那個最親?」師曰:「已前在衆裏,老僧也曾商量來。」僧便喝。師曰:「卻是汝會。」僧曰:「錯。」師便打。上堂,衆集。有僧出曰:「擬問不問時如何?」師曰:「嗄。」僧便喝。師曰:「[囗@力]」僧又喝。師拈拄杖,僧曰:「瞎師抛下拄杖。」曰:「今日失利。」僧曰:「草賊大敗。」便歸衆。師以手向空點一點,曰:「大衆!還有人辨得麼?若有辨得者,出來對衆道看。」師良久,曰:「頂門上眼,也鑒不破。」便下座。寶壽和尚問:「除卻中上二根人來時,師兄作麼生?」師曰:「汝適來舉早錯也。」壽曰:「師兄也不得無過?」師曰:「汝卻與我作師兄。」壽側掌曰:「這老賊!」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87】袁州仰山和尚

  袁州仰山和尚,僧問:「如何是仰山境?」師曰:「白雲峰下猿啼早,碧嶂岩前虎起遲。」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寒來火畔坐,熱向澗邊行。」 - 宋·普濟

佛學大詞典 【188】月舟和尚遺錄

  凡二卷。略稱月舟錄。日僧曹源滴水編。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冊。日本曹洞宗僧月舟宗胡(1618~1696)以平日之隨緣法語轉錄爲文字者皆不得留存,蓋恐門人墮入文字禅。其侍者滴水等竊記其言,輯爲本錄。內容包括上堂、對機、小佛事、真贊、偈頌等,卷末並附月舟行狀一篇。

五燈會元 【189】越州幹峰和尚

  越州幹峰和尚,上堂:「法身有叁種病,二種光,須是一一透得,始解歸家穩坐,須知更有向上一竅在。」雲門出,問:「庵內人爲甚麼不知庵外事?」師呵呵大笑。門曰:「猶是學人疑處。」師曰:「子是甚麼心行?」門曰:「也要和尚相委。」師曰:「直須與麼始解穩坐。」門應「喏喏」上堂:「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雲門出衆曰:「昨日有人從天臺來,卻往徑山去。」師曰:「典座來日不得普請。」便下座。問僧:「甚處來?」曰:「天臺。」師曰:「見說石橋作兩段,是否?」曰:「和尚甚處得這消息來?」師曰:「將謂華頂峰前客,元是平田莊裏人。」問:「如何得出叁界去?」師曰:「喚院主來,趁出這僧著。」師問:「衆僧輪回六趣,具甚麼眼?」衆無對。僧問:「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師曰:「老僧問[漸/耳]!」曰:「和尚問則且置。」師曰:「老僧問尚不柰何,說甚麼超佛越祖之談?」問:「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甚麼處?」師以拄杖畫雲:「在這裏。」﹝僧後請益雲門,門拈起扇子雲:「扇子[路-各+孛]跳上叁十叁天,築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會麼?」﹞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90】棗樹二世和尚

  棗樹和尚﹝第二世住。﹞問僧:「發足甚處?」曰:「閩中。」師曰:「俊哉!」曰:「謝師指示。」師曰:「屈哉!」僧作禮。師曰:「我與麼道,落在甚麼處?」僧無語。師曰:「彼自無瘡,勿傷之也。」僧參,師乃問:「未到這裏時,在甚處安身立命?」僧叉手近前,師亦叉手近前,相並而立。僧曰:「某甲未到此時,和尚與誰並立?」師指背後曰:「莫是伊麼?」僧無對。師曰:「不獨自謾,兼謾老僧。」僧作禮,師曰:「正是自謾。」僧鋤地次,見師來乃不審,師曰:「見阿誰了便不審。」曰:「見師不問訊,禮式不全。」師曰:「卻是孤負老僧。」其僧歸舉似首座曰:「和尚近日可畏。」座曰:「作麼生?」僧舉前語,座曰:「和尚近日可謂爲人切。」師聞乃打首座七捧。座曰:「某甲恁麼道,未有過在,亂打作麼?」師曰:「枉吃我多少鹽醬。」又打七棒。僧辭,師乃問:「若到諸方,有人問你老僧此間法道,作麼生只對?」曰:「待問即道。」師曰:「何處有無口底佛?」曰:「只這也還難。」師豎拂子曰:「還見麼?」曰:「何處有無眼底佛?」師曰:「只這也還難。」僧繞禅床一匝而出。師曰:「善能只對。」僧便喝。師曰:「老僧不識子。」曰:「用識作麼?」師敲禅床叁下。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91】漳州浮石和尚

  漳州浮石和尚,上堂:「山僧開個蔔鋪,能斷人貧富,定人生死。」僧問:「離卻生死貧富,不落五行,請師直道。師曰:「金木水火土。」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92】漳州羅漢和尚

  漳州羅漢和尚,初參關南,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南打師一拳,師遂有省,乃爲歌曰:「鹹通七載初參道,到處逢言不識言。心裏疑團若栲栳,叁春不樂止林泉。忽遇法王氈上坐,便陳疑懇向師前。師從氈上那伽起,袒膊當胸打一拳。駭散疑團獦狟落,舉頭看見日初圓。從茲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只聞肚裏飽膨脝。更不東西去持缽。」又述偈曰:「宇內爲閑客,人中作野僧。任從他笑我,隨處自騰騰。」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93】鎮州大悲和尚

  鎮州大悲和尚,僧問:「除上去下,請師別道?」師曰:「開口即錯。」曰:「真是學人師也。」師曰:「今日向弟子手裏死。」問:「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師拈棒,僧轉身受棒,師抛下棒曰:「不打這死漢。」問:「如何是谛實之言?」師曰:「舌拄上腭。」曰:「爲甚麼如此?」師便打。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問:「不著聖凡,請師答話。」師曰:「好。」僧擬議,師便喝。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94】鎮州普化和尚

  鎮州普化和尚者,不知何許人也。師事盤山,密受真訣,而佯狂出言無度。暨盤山順世,乃于北地行化。或城市,或冢間,振一铎曰:「明頭來,明頭打。暗頭來,暗頭打。四方八面來,旋風打。虛空來,連架打。」一日,臨濟令僧捉住曰:「總不恁麼來時如何?」師拓開曰:「來日大悲院裏有齋。」僧回舉似濟。濟曰:「我從來疑著這漢。」凡見人無高下,皆振铎一聲,時號普化和尚。或將铎就人耳邊振之。或拊其背,有回顧者,即展手曰:「乞我一錢。」非時遇食亦吃。嘗暮入臨濟院吃生菜。濟曰:「這漢大似一頭驢。」師便作驢鳴。濟謂直歲曰:「細抹草料著!」師曰:「少室人不識,金陵又再來。臨濟一只眼,到處爲人開。」師見馬步使出喝道,師亦喝道作相撲勢,馬步使令人打五棒。師曰:「似即似,是即不是。」師嘗于阛阓間搖铎唱曰:「覓個去處不可得。」時道吾遇之,把住問曰:「汝擬去甚麼處?」師曰:「汝從甚麼處來?」吾無語,師掣手便去。臨濟一日與河陽木塔長老同在僧堂內坐,正說師每日在街市掣風掣顛,知他是凡是聖?師忽入來。濟便問:「汝是凡是聖?」師曰:「汝且道我是凡是聖?」濟便喝。師以手指曰:「河陽新婦子,木塔老婆禅。臨濟小厮兒,卻具一只眼。」濟曰:「這賊。」師曰:「賊!賊!」便出去。唐鹹通初,將示滅,乃入市謂人曰:「乞我一個直裰。」人或與布襖,或與布裘,皆不受,振铎而去。臨濟令人送與一棺。師笑曰:「臨濟厮兒饒舌!」便受之。乃辭衆曰:「普化明日去東門死也。」郡人相率送出城。師厲聲曰:「今日葬不合青烏。」乃曰:「明日南門遷化。」人亦隨之。又曰:「明日出西門,方吉。」人出漸稀。出已還返,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門外,振铎入棺而逝。郡人奔走出城,揭棺視之,已不見,唯聞空中铎聲漸遠,莫測其由。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95】鎮州談空和尚

  鎮州談空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麻纏紙裹。」問:「百了千當時如何?」師和聲便打。問:「格外之譚,請師舉唱。」師曰:「隘路不通風。」曰:「莫只這便是也無?」師乃噓噓。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96】鎮州萬壽和尚

  鎮州萬壽和尚,僧問:「如何是迦葉上行衣?」師曰:「鶴飛千點雪,雲鎖萬重山。」問:「如何是丈六金身?」師曰:「袖頭打領,腋下剜襟。」曰:「學人不會。」師曰:「不會請人裁。」師訪寶壽,壽坐不起。師展坐具,壽下禅床。師卻坐,壽驟入方丈,閉卻門。知事見師坐不起,曰:「請和尚庫下吃茶。」師乃歸院。翌日,寶壽來複谒,師踞禅床。壽展坐具,師亦下禅床。壽卻坐,師歸方丈閉卻門。壽入侍者寮,取灰圍卻方丈門,便歸去。師遂開門見曰:「我不恁麼,他卻恁麼。」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197】鎮州萬歲和尚

  鎮州萬歲和尚,僧問:「大衆雲集,合譚何事?」師曰:「序品第一。」﹝歸宗柔別雲:「禮拜了去。」 - 宋·普濟

佛學大詞典 【198】中峰和尚廣錄

  凡叁十卷。元代慈寂編。全名爲天目中峰和尚廣錄。乃元代特賜天目山佛慈圓照廣慧禅師中峰明本(1263~1323)之語要,由參學門人北庭慈寂等人所集。收錄示衆、小參、山房夜話、信心銘辟義解、楞嚴征心辯見或問、別傳覺心、金剛般若略義、幻住家訓、擬寒山詩、東語西話、雜著、偈頌等。中峰並廣泛引用各經典要旨及諸宗師之話頭,例如華嚴、法華、圓覺、維摩、楞伽,以及達磨、慧能、臨濟、黃檗、百丈、沩山、洞山等,融合諸說而主張禅淨習合、教禅一致,故世人有“佛法中興本中峰”之贊。

  本書之編次,依卍藏所收,卷首有文宗元統二年(1334)正月之大普慶寺善達密的理所上表之“進天目中峰和尚廣錄表”,表中述敘中峰明本之信心銘辟義解、楞嚴征心辯見或問、金剛般若略義等著集錄之經過,並加重編而題名爲“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另有日本所刊行天目明本禅師雜錄叁卷,又稱中峰和尚雜錄,收于卍續藏第一二二冊。載錄中峰和尚廣錄所未記之示衆、法語、偈頌、頭陀苦行歌、托缽歌等,然未載明撰者,僅由卷末所附錄日僧此山玄淵之題跋推測,本錄約成書于日本後櫻町天皇明和六年(1769)。[禅籍目錄、禅學思想史下(忽滑谷快天)、禅宗編年史(白石芳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