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仁王欽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聞名不如見面。」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鬧市裏弄猢狲。」曰:「如何是道?」曰:「大蟲看水磨。」 - 宋·普濟
蘇州瑞光月禅師,僧問:「俱胝一指,意旨如何?」師曰:「月落叁更穿市過。」 - 宋·普濟
婺州叁峰印禅師,上堂舉野狐話曰:「不落不昧,誣人之罪。不昧不落,無繩自縛。可憐柳絮隨春風,有時自西還自東。」 - 宋·普濟
常州善權山徹禅師,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冬寒夏熱。」曰:「此意如何?」師曰:「炎天宜散袒,冬後更深藏。」 - 宋·普濟
瑞州上藍院慶禅師,初遊方,問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峰以杖子敲師頭,師應諾。峰大笑。師後承洞山印解,開法上藍。僧問:「如何是上藍無刃劍?」師曰:「無。」曰:「爲甚麼無?」師曰:「阇黎,諸方自有。」 - 宋·普濟
紹興府石佛益禅師,上堂:「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一法透,萬法周。且道透那一法?」遂喝曰:「切忌錯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颔。」便下座。 - 宋·普濟
襄州石門聰禅師,僧問:「大陽遷化向甚麼處去?」師曰:「騎牛不戴帽,正坐不偏行。」 - 宋·普濟
撫州疏山證禅師,初參先疏山得旨,後曆諸方,谒投子。子問:「近離甚處?」曰:「延平。」子曰:「還將得劍來麼?」曰:「將得來。」子曰:「呈似老僧看。」師乃指面前地。子便休。至晚問侍者:「新到在麼?」者曰:「當時去也。」子曰:「叁十年弄馬騎,今日被驢撲。」住後,僧問:「如何是就事學?」師曰:「著衣吃飯。」曰:「如何是就理學?」師曰:「騎牛去穢。」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溥濟不收。」﹝濟,續藏本作「際」。﹞問:「如何是聲色混融句?」師曰:「不辨消不及。」曰:「如何是聲色外別行底句?」師曰:「難逢不可得。」問:「親切處乞一言。」師以拄杖敲之。僧曰:「爲甚麼不道?」師曰:「得恁麼不識好惡!」 - 宋·普濟
福州雙峰古禅師,本業講經,因參先雙峰。峰問:「大德甚麼處住?」曰:「城裏。」峰曰:「尋常還思老僧否?」曰:「常思和尚,無由禮觐。」峰曰:「只這思底便是大德。」師從此領旨。即罷講席,侍奉數年。後到石霜,但隨衆而已,更不參請。衆謂古侍者嘗受雙峰印記,往往聞于石霜。霜欲诘其所悟,而未得其便。師因辭去,霜將拂子送出門首,召曰:「古侍者!」師回首。霜曰:「擬著即差,是著即乖,不擬不是,亦莫作個會。除非知有莫能知之。好去!好去!」師應喏喏,即前邁尋。屬雙峰示寂,師乃繼續住持。僧問:「和尚當時辭石霜,石霜恁麼道意作麼生?」師曰:「只教我不著是非。」﹝玄覺雲:「且道他會石霜意不會?」﹞ - 宋·普濟
隆興府雙嶺化禅師,上堂:「翠竹黃花非外境,白雲明月露全真。頭頭盡是吾家物,信手拈來不是塵。」遂舉拂子曰:「會麼?認著依前還不是。」擊禅床下座。 - 宋·普濟
隨州雙泉郁禅師,僧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回頭終不顧。」曰:「如何是第二句?」師曰:「未語先分付。」曰:「如何是第叁句?」師曰:「連根猶帶苦。」上堂:「初祖不虛傳,二祖不虛受。彼彼大丈夫,因甚麼到恁麼地?」便下座。後住舒州海會,僧問:「如何是舒州境?」師曰:「浣水逆流山露骨。」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地有毒蛇沙有虱。」 - 宋·普濟
舒州四面山津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王字不著點。」曰:「學人不會。」師曰:「點。」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山寒水冷。」師有拄杖頌曰:「四面一條杖,當機驗龍象。頭角稍低昂,電光臨背上。」 - 宋·普濟
蕲州四祖端禅師,法身頌曰:「燈心刺著石人腳,火急去請周醫博。路逢龐公相借問,六月日頭幹曬卻。」 - 宋·普濟
永州太平安禅師,上堂:「有利無利,莫離行市。鎮州蘿蔔極貴,廬陵米價甚賤。爭似太平這裏,時豐道泰,商賈骈阗。白米四文一升,蘿蔔一文一束。不用北頭買賤,西頭賣貴。自然物及四生,自然利資王化。又怎生說個佛法道理?」良久雲:「勸君不用鑴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 宋·普濟
唐朝因禅師,微時,嘗運槌擊土次,見一大塊,戲槌猛擊之,應碎。豁然大悟。﹝後有老宿聞雲:「盡山河大地,被因禅師一擊百雜碎。」﹞ - 宋·普濟
臺州天封覺禅師,上堂:「無生國裏,未是安居。萬仞崖頭,豈容駐足?且望空撒手,直下翻身一句作麼生道?人逢好事精神爽,入火真金色轉鮮。」 - 宋·普濟
汝州天甯明禅師,改德士日,師登座謝恩畢,乃曰:「木簡信手拈來,坐具乘時放下。雲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即斂目而逝。 - 宋·普濟
廬州天王徽禅師,僧問:「如何是一大藏教?」師曰:「高座不曾登。」曰:「登後如何?」師曰:「叁段不同,今當第一。向下文長,付在來日。東家籬,西家壁,自己分上又作麼生?」僧無對。師便打。問:「如何是從天降下?」師曰:「風雨順時。」曰:「如何是從地湧出?」師曰:「稻麻竹葦。」 - 宋·普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