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334 条与“般若”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11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45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般若 般若部 般若船 般若锋 般若会 般若经 般若论 般若时 般若寺 般若塔 般若汤 般若头 般若学 般若字 大般若 二般若 共般若 萨般若 三般若 深般若 五般若 八部般若 般若跋摩 般若灯论 般若多罗 般若佛母 般若羯罗 般若金刚 般若经典 般若拘罗 般若毱多 般若流支 般若菩萨 般若三昧 般若十利 般若淘汰 般若提婆 般若威力 般若无知 般若心经 般若之夕 般若转教 不共般若 达磨般若 大般若会 大般若经 二种般若 方便般若 观照般若 光赞般若 境界般若 眷属般若 六喻般若 梦行般若 摩诃般若 三种般若 实相般若 提云般若 文字般若 五部般若 五种般若 相似般若 转读般若 般若波罗密 般若波罗蜜 般若道行经 般若二种相 般若观自在 般若经十喻 般若理趣分 般若理趣经 般若理趣释 大般若供养 大般若转读 大品般若经 道行般若经 放光般若经 佛母般若经 佛性与般若 金刚般若经 金刚般若论 仁王般若经 十六会般若 实相般若经 文殊般若经 小品般若经 智门般若体 转大般若经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手 般若从进禅师 般若尽净虚融 般若敬遵禅师 般若启柔禅师 般若善端禅师 般若十六善神 般若十种利益 般若友蟾禅师 般若斫羯啰轨 二般若(二) 二般若(三) 二种般若庄严 金刚般若经疏 瞿昙般若流支 摩诃般若心经 三般若(二) 三昧父般若母 般若波罗蜜多藏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菩萨 般若沙弥佛教史 金刚般若集验记 摩诃般若波罗蜜 仁王般若念诵法 仁王般若五坛法 胜天王问般若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 实相般若波罗密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说摩诃般若经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放光般若波罗蜜多经 观想佛母般若菩萨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五处 大乘经藏 般若部第三 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密经 金刚般若经疏(一卷)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五十颂圣般若罗波蜜经 般若灯论(十五卷有序)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初分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密多经 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摩诃般若波罗密大明咒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二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六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三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四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五分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经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密经 光赞般若波罗密经(十卷)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密多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圆集要义论 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三卷) 摩诃般若波罗密钞经(五卷) 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三十卷) 胜天王般若波罗密经(七卷)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放光般若波罗密多经(三十卷)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有跋)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二卷) 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九颂精义论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与波罗蜜多与智波罗蜜多差别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密多菩萨经 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神宝记(四卷) 修习般若波罗密菩萨观行念诵仪轨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八那伽室利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九能断金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七曼殊室利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般若理趣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道行般若波罗密经(十卷 有道安序)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大明观想仪轨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论释(三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觉意三昧(一卷) 小品般若波罗密经(十卷 有僧睿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般若(唐醴泉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批注(前有洪武御制序)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二净戒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六般若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三安忍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四精进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五静虑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一布施波罗密多分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密经(三卷今作二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论颂(七十七偈)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前有晁说之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集注(一卷 前有御制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二卷 有代宗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疏连珠记(一卷或作二卷)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圆集要义论释(四卷今作二卷)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三卷 亦名金刚能断般若)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批注(一卷 前有洪武御制序) 师蕴(宋天台山般若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密多经 (二十五卷或作十四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道场念诵仪轨(一卷 有慧灵序) 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密多教中一分(此于大部支流别行) 大般若经(Mahaprajna-paramita-sutra) 怀迪(般若力,善部末摩)(唐罗浮山石楼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收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1】般若波罗蜜多藏

  (术语)六波罗蜜经所说五藏之第四。见五藏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2】般若波罗蜜多咒

  (真言)般若心经中所说之陀罗尼也。陀罗尼集经第三亦说此咒。见心经条。

佛学大词典 【183】般若波罗蜜菩萨

  梵名A^rya  -prajn~a^-pa^ramita^  。又作慧波罗蜜菩萨。为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中,虚空藏菩萨之南方。其密号为大慧金刚。其形像,全身呈肉色,右手置于腰侧,持剑;左手竖掌,屈食指、中指,余三指舒展。右膝微竖。于■裆之上着一袈裟。其印契为平伸左手五指,仰置心下,另以右手覆于左手之上。真言:唵(om!)地(dhi,种子)室哩(s/ri,吉祥)输噜多(s/ruta,闻)尾惹曳(vijaya,殊胜)娑缚贺(sva^ha^)。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载,结诵其印明可灭无量劫之愚痴业种,获得人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等三慧,并得般若波罗蜜圆满聪明智慧,而悟解世间、出世间之法,博达五明甚深之理。(参阅“般若菩萨”4308)

佛学大词典 【184】般若沙弥佛教史

  巴利名S/a^sanavam!sa  。原名佛教史。缅甸比丘般若沙弥(巴Pan~n~asa^mi  )着。主要叙述佛陀之生平、佛教于印度之三次结集,与佛教在缅甸之发展等;叙述着重自阿奴律陀国王开始之佛教与国家之关系,及缅甸与锡兰之佛教关联,引述有关佛教著作百余本。又其中约三分之一之篇幅叙述悉诃罗、金地、瑜那迦、伐那婆私、阿波难陀、迦湿弥罗等之佛教史。

佛学大词典 【185】金刚般若集验记

  凡三卷。唐代孟献宗撰于开元六年(718)。又称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为受持金刚般若经之各种灵验谭。本书部分由萧瑀之金刚般若灵验记、唐临之冥报记、郎余令之冥报拾遗等抄出,并加入作者实际见闻之事迹而成。内容分六篇:救护篇、延寿篇、灭罪篇、神力篇、功德篇、诚应篇等。

  金刚经由后秦鸠摩罗什至唐代义净,共有六种译本,因其仅有一卷,便于流传诵持,故一向与般若心经广为流行。而金刚经读诵者灵验功德尤着,僧俗间诵持极盛,成为指导我国佛教徒实际信仰生活之重要经典。由上所述,可知隋唐时代金刚经受持之普及。本书为有关金刚般若经之灵验记中现存最古者,亦为研究初唐佛教信仰之珍贵资料。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6】摩诃般若波罗蜜

  (术语)Mah&amacron;prajñ&amacron;p&amacron;ramit&amacron;,译曰大慧到彼岸。六度之一。大慧为到涅槃岸之要法,故曰到彼岸。智度论十八曰:“摩呵,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心经法藏疏曰:“般若是体,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证真净也。波罗蜜多是用,此云到彼岸,即由此妙慧翻生死过尽至真空之际。即简不到彼岸之慧,故以为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7】仁王般若念诵法

  (经名)一卷,不空译。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详略不同。

阅藏知津 【188】仁王般若念诵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为波斯匿王,说念诵仁王般若经持明之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9】仁王般若五坛法

  (修法)设五个坛供养五大力菩萨即五大明王之法也。是仁王经之佛说。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0】胜天王问般若

  (经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阅藏知津 【19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举世流通,文约义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佛学大词典 【19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名Prajn~a^pa^ramita^  -hr!daya-su^tra  。全一卷。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心经。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册。心(梵hr!daya  ),指心脏,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本经。本经之异译本有六,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鸠摩罗什)、般若波罗蜜多那提经(菩提流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利言)、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智慧轮)、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施护),其中以鸠摩罗什译较着。然诸译本中,仍以本经流传最广远。

  本经之梵本,今日本法隆寺有秘藏本,一八八四年由麦克斯穆勒(MaxMu|ller)与南条文雄共同校订出版,一八九四年麦克斯穆勒更将之英译出版。此外,一八六四年英国佛教学学者比尔(Samuel,  Beal)亦将玄奘所译之般若心经译成英文出版。另有将梵文以汉字音译者,称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玄奘本相当,系史坦因发现于敦煌石窟者,为佛教学术之重要资料。本经之注疏本极多,较重要者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圆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法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慧净)等。[大唐内典录卷二、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四、卷八、卷九、卷十一、卷十四、历代三宝纪卷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名)见般若心经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4】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他化自在天为金刚手说诸字之义门并神咒。

佛学大词典 【195】般若波罗蜜多经

  梵名Maha^  -prajn~a^pa^ramita^-su^tra  。凡六百卷。略称大般若经。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五至七册。“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全经旨在说明世俗认识及其面对之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真相之认识,方能把握绝对真理,达于觉悟解脱之境。为大乘佛教之基础理论,亦为诸部般若经之集大成者。

  般若部乃大藏经中最大部之经典,约占全部“经藏”三分之一;而大般若经即占般若部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则为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刚般若等般若诸经。于经典成立之发展过程中,般若部诸经之先后次第,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为最早,其次为大品般若、金刚般若等,其后乃为大般若经及其余诸部般若之续出,其时约于大乘经典成立之中期。

  玄奘之前,已有若干般若经之汉译,然因未能周备,故玄奘乃集众重译,校合三种梵文原本,以嘉尚、大乘钦、大乘光、慧朗、窥基等人任“笔受”之职,玄则、神昉等人任“缀文”之职,慧贵、神泰、慧景等人任“证义”之职,于玉华宫寺,自高宗显庆五年(660)正月至龙朔三年(663)十月译成。翌年二月,玄奘即示寂于玉华宫寺。

  全经共有四处十六会六百卷。四处,系指佛陀宣说本经之四个处所,即:王舍城鹫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王舍城竹林精舍。十六会中,第一、三、五、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九会为玄奘新译,共计四八一卷,其余七会为重译。

  第一会共七十九品,凡四百卷。此会详述般若观之开阐与习行、菩萨之愿行进趣、般若之甚深殊胜,叙说诸大弟子、诸天、释梵之供养赞叹因缘及受持一句之广大功德,并由常啼、法涌二菩萨受般若之因缘,说明听闻般若波罗蜜甚为难得。据法苑珠林卷一○○、开元释教录卷十一等所载,第一会之梵本共有十三万二千六百颂。相当于现存之梵文十万颂般若(梵S/atasa^hasrika^  -prajn~a^pa^ramita^  )。根据大正藏之对校,梵本凡有六章七十二品,内缺常啼菩萨、法涌菩萨、结劝等三品,其余诸品之开合与汉译本相异处颇多。西藏译之各版本亦多同于梵本,惟奈塘(藏Snar-than  )版中具有常啼菩萨等三品,而共计七十五品。

  第二会共有八十五品,凡七十八卷。与第一会相较,文略而义同,各品之废立亦异,并缺常啼菩萨等三品。相当于现存之梵文二万五千颂般若(梵Pan~cavim!s/atisa^hasrika^  -prajn~a^pa^ramita^  ),法苑珠林卷一○○、开元释教录卷十一等,亦载其梵本有二万五千颂。西藏译本分为七十六品,内有常啼品等。另据西明寺玄则所撰第二会序等载,西晋无罗叉译之放光般若经二十卷、竺法护译之光赞经十卷(缺后半)、姚秦鸠摩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大品)等诸经,皆为此会之同本异译。

  第三会共有三十一品,凡五十九卷。其旨趣虽与前两会相近,而诸品之开合不同,亦缺常啼、法涌等三品。据法苑珠林卷一○○、开元释教录卷十一载,第三会梵本有一万八千颂。相当于西藏译一万八千颂般若(藏S/es-rab-kyi  Pha-rol-tu-phyin  -pa  khri-brgyad-ston%-pa  )西藏译本共分八十七品,具有常啼菩萨品等。

  第四会共有二十九品,凡十八卷。其大旨虽与前三会相同,文字则颇见省略。据玄则第四会序、法苑珠林、开元释教录等所载,后汉支娄迦谶译之道行般若经十卷、吴·支谦译之大明度经六卷、后秦鸠摩罗什译之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等诸经,皆为此会之同本异译(北宋施护译之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亦与此会为同本),梵本共有八千颂。相当于现存之梵文八千颂般若(梵As!t!asa^hasrika^  -prajn~a^pa^ramita^  )。

  第五会共有二十四品,凡十卷。所说较第四会尤为简略,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书,皆记载其梵本为四千颂。

  第六会共有十七品,凡八卷。乃佛对最胜天王说般若及其修习之法。此会与南朝陈代月婆首那译之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为同本。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载其梵本共有二千五百颂。

  第七会曼殊室利分二卷,相当于梵文七百颂般若(梵Saptas/atika^  -prajn~a^pa^ramita^  ),不另立品名。叙述曼殊室利及佛有关如来、有情界之一相不可得、福田相不可思议、一相庄严三摩地等之说法。此会与梁代曼陀罗仙译之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收载于大宝积经第四十六会)、僧伽婆罗译之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为同本。法苑珠林、开元释教录等,载其梵本共有八百颂。

  第八会那伽室利分一卷,记述妙吉祥菩萨有关一切法非实如幻梦及无上法食等之说法,与宋代翔公译之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为同本。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说其梵本共有四百颂。

  第九会能断金刚分一卷,相当于梵文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Vajracchedika^-prajn~a^pa^ramita^)。乃佛对善现尊者说菩萨乘之发趣、般若之修行及心之摄伏等。此会与后秦鸠摩罗什、元魏菩提流支、陈·真谛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各一卷,及隋代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唐代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等皆属同本。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说其梵本有三百颂。

  第十会般若理趣分一卷,相当于梵文般若理趣百五十颂(Prajn~a^pa^ramita^-naya-s/atapan~ca^s/atika^)。乃佛为诸菩萨说一切法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净法门等。唐代菩提流志译之实相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智译之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不空译之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宋代施护译之遍照般若波罗蜜经各一卷,皆与此会为同本。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载其梵本凡三百颂。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一则说此会与现存梵本相同,皆为一百五十颂。

  第十一会布施波罗蜜多分以下至第十五会,相当于西藏译  Pha-rol-tu-phyin-pa  ln%a-bstan-pa。其中,第十一会布施波罗蜜多分五卷,舍利子为诸菩萨述说以大悲心行布施,则得摄受一切智智,证无上菩提等。佛对满慈子阐明一切法非实有,无舍得损益之义,并以神力令大众见十方世界无量菩萨之布施行,并宣说发心乃至菩提之差别、发心求一切智智之功德、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之发起等。第十二会净戒波罗蜜多分五卷,舍利子承佛神力而广说净戒之真义,阐明持守净戒与非持净戒之一一戒条,如发二乘心为犯戒,趣向无上正等菩提为持戒,味着施相、分别诸法、远离一切智为犯戒。第十三会安忍波罗蜜多分一卷,满慈子与舍利子之间,阐明安忍无上菩提之法,即以惭愧心作空观,则止息斗心而得安稳。第十四会精进波罗蜜多分一卷,佛对满慈子阐释住于般若,止息六情,精勤三学,完成菩萨行之道。第十五会静虑波罗蜜多分二卷,佛在灵山会中对舍利子、满慈子解说四禅、八解脱、九次第定等一切定,并说空般若三昧。据开元释教录载,第十一、十二两会之梵本各为二千颂,第十三、十四两会各为四百颂,第十五会为八百颂。法苑珠林则谓十四会之梵本为八百颂。

  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八卷,佛于王舍城竹林会中,对善勇猛菩萨遍说般若无所得解脱。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载其梵本为二千五百颂。此会相当于现存梵文  Suvikra^ntavikra^mi-paripr!ccha^,西藏译分为七章。

  此十六会中,已有部分刊行出版其梵本及西藏译本,如初会、第四会、第七会、第九会等。本经传译之后,西明寺玄则对十六会各别制序,大慈恩寺窥基作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理趣分述赞三卷、新罗元晓作大慧度经宗要一卷。另有大般若经关法六卷(宋代大隐)、大般若经纲要十卷(清代葛□)等。又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一、卷二上,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一、阅藏知津卷十六至卷二十三等,亦各记述本经之纲要。本经各会之卷次、品数及古来之同本异译等,列表如下:

[大唐内典录卷五、古今译经图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八、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一、佛教经典概说、新佛教第九之七(渡边海旭,大般若经概观)、宗教研究新第二之四(干潟龙祥,般若经の诸问题)、原始般若经の研究]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6】般若波罗蜜多经

  (经名)常略称为大般若。四处十六会之说,唐玄奘译,六百卷。开元目录一曰:“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缩印揭于目录之首,及十六会有各沙门玄别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十六会说,一万三百三十一纸。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寺译。”Mah&amacron;pr&amacron;jñ&amacron;p&amacron;ramit&amacron;。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7】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术语)诸佛如来自般若波罗蜜多生。般若波罗蜜多为诸佛之母,故称佛母。见佛母条。

佛学大词典 【198】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凡十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光赞摩诃般若经、光赞经、光赞般若经。相对于小品般若经之初译本道行般若经,本经乃大品般若经之初译本。收于大正藏第八册。本经相当于梵本二万五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玄奘译大般若经)第二会八十五品中之最初二十七品。亦相当于无叉罗所译之放光般若经二十卷九十品中之最初三十品,及鸠摩罗什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九十品中之最初二十九品。

  本经之梵本,于西晋太康七年(286)由于阗沙门只多罗持来,而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译出。本经共分二十七品,始自光赞品,终于雨法宝品。

  关于本经之经名,乃佛自舌根放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光中生出莲华,莲华上复出现诸佛,称扬赞叹此般若,故称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大品经游意(吉藏)、出三藏记集卷二、卷七、开元释教录卷二、卷十一、大唐内典录卷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