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与不定性聚同。无量寿经下曰:“彼佛国土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集异门论四卷五页云:云何不定聚?答:除五无间业,余有漏法及无为。 - 朱芾煌
可能进入「正定聚」,也可能进入「邪定聚」的可塑凡夫之辈。 - 庄春江居士编
如二种名中说。 - 朱芾煌
如二十种心中说。 - 朱芾煌
(术语)法相宗所立五性之一。声闻,独觉,菩萨三乘之种子皆具,或可为阿罗汉,或可为辟支佛,或可为佛,无有一定之向,故名不定性。此有四类:一具菩萨声闻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二具菩萨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三具声闻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四三乘皆具而开果不定也。此中第三者永无成佛之期,余者时至而成佛者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起以为超三界,谓宿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
“定业”之对称。善恶业中,受果与否尚未决定,或决定受果而未决定其时者,称为不定业。与定业相较,不定业概属轻业。(参阅“定业不定业”3182)
因明用语。指因明论式中,缺乏因(理由)之第二相(同品定有性)或第三相(异品遍无性)所致之过失。计有六种,即:(一)共,(二)不共,(三)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四)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五)俱品一分转,(六)相违决定。不定因之前五种,或出于同品定有性之未能完成,或出于异品遍无性之未能完成。依因后二相之要求,能立法必须为若干宗同品(与宗相同之品类;宗为命题之意)所有,同时又必须为一切宗异品(与宗别异之品类)所无。必须二者同时具足,而后所证之宗方能决定正智。今若能立法虽为宗同品所有,同时亦为宗异品所有,或虽为宗异品所不有,同时亦为宗同品所无,则既不能证明其所欲证明之宗,亦不能证明其相反之宗。如此之因,不能决定证明一宗,故称之为不定因。第六种相违决定,与前五种过失有别,非出于同品定有性之未能完成,亦非出于异品遍无性之未能完成。乃立(立论者)敌(问难者)各用一正因(具足因之三相),证明两个相反之宗,旗鼓相当,不分胜负,谁是谁非,无可决定,故亦归入不定因中。[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入正理论悟他门浅释](参阅“六不定过”1253、“因明”2276)
(一)密教不动明王所住之禅定。此禅定以本性清净无为寂定之大菩提心为体,故称不动定。[底哩三昧耶经]
(二)指色界四禅定中之第四定。第四静虑无灾患,即寻、伺、忧、喜、苦、乐、入息、出息等八灾患之风不动定水,故称不动定。反之,下三静虑则称为有动定。[俱舍论卷二十八、俱舍光记卷二十八]
(术语)不动尊所住之禅定也。大菩提心为体,大菩提心,本性清净,无为寂定,故谓之不动定。底哩三昧耶经曰:“不动者是菩提大寂定义也。”
如言过中说 - 朱芾煌
不系,谓无系缚,指无漏之出世间。不系定,即指出世间之c 漏定。对三界世间之禅定而言,四向四果圣者之无漏四禅四无色定即为不系定。[清净道论三]
(术语)禅定之库藏。千手陀罗尼经曰:“诵持此陀罗尼者,(中略)当知此人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
(术语)见十境条。
比丘修禅定之洞窟。佛与弟子多于山林岩窟中坐禅,故有此称。又禅者之居所,亦可称禅定窟。南本涅槃经卷二十八(大一二·七九二上):““如来今于此拘尸那城入大三昧深禅定窟,众不见故,名大涅槃。”师子吼言:“如来何故入禅定窟?”“善男子!为欲度脱诸众生故。(中略)为令众生尊重所闻禅定法故,以是因缘入禅定窟。””
(杂名)禅定之窟宅,比丘多于山林岩窟坐禅。故有此名。涅槃经三十曰:“如来今住于拘尸那城入大三昧深禅定窟,众不见故,名入涅槃。师子吼言:如来何故入禅定窟?善男子!为欲度脱诸众生故,(中略)为令众生尊重所闻禅定法故,以是因缘入禅定窟。”
又称禅门。(一)禅定之门关。
(二)日本佛教用语。又称禅室。指入禅定门之人。意为禅定之门侣。即归依佛门,剃发染衣之男子称禅定门,女子称禅定尼。又转用于亡者戒名之称号;禅定尼则为对女子戒名之称。在日本,剃发入佛门之天皇,专称禅定法皇。摄政、关白剃发者,称禅定殿下或禅阁。(参阅“禅门”6471)
(术语)禅定之门户。又以入禅定门户之义,呼一切出家入道之人。略曰禅门。位牌书某禅定门某禅门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