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4本字典中找到 286 條與「涅槃」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12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58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涅槃 般涅槃 大涅槃 二涅槃 涅槃部 涅槃城 涅槃點 涅槃飯 涅槃分 涅槃風 涅槃佛 涅槃縛 涅槃宮 涅槃會 涅槃忌 涅槃際 涅槃界 涅槃經 涅槃樂 涅槃論 涅槃門 涅槃那 涅槃色 涅槃僧 涅槃山 涅槃聲 涅槃聖 涅槃食 涅槃臺 涅槃堂 涅槃頭 涅槃相 涅槃像 涅槃印 涅槃洲 涅槃宗 入涅槃 叁涅槃 般涅槃那 本涅槃妙 不趣涅槃 大般涅槃 二種涅槃 佛涅槃忌 甘露涅槃 後分涅槃 後住涅槃 寂靜涅槃 見法涅槃 究竟涅槃 流注涅槃 涅槃八昧 涅槃八味 涅槃疊那 涅槃寂靜 涅槃寂滅 涅槃四柱 涅槃學派 涅槃月日 涅槃字義 清淨涅槃 入般涅槃 叁涅槃門 叁種涅槃 生般涅槃 實相涅槃 贖命涅槃 四種涅槃 無上涅槃 無依涅槃 無余涅槃 無住涅槃 五種涅槃 現般涅槃 現法涅槃 驗入涅槃 有滅涅槃 有爲涅槃 有余涅槃 欲入涅槃 正向涅槃 中般涅槃 轉趣涅槃 自覺涅槃 自性涅槃 北本涅槃經 不住大涅槃 大般涅槃經 大乘涅槃經 法華涅槃時 方便乘涅槃 方便現涅槃 後教涅槃經 南本涅槃經 涅槃寂靜印 涅槃經後分 涅槃經義記 涅槃經義疏 涅槃經遊意 涅槃曼荼羅 上流般涅槃 生死即涅槃 生死與涅槃 十法見涅槃 文殊涅槃經 烏波提涅槃 無爲涅槃界 無余依涅槃 無住處涅槃 現法涅槃論 有余依涅槃 百丈涅槃和尚 大愛道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論 大般涅槃經疏 佛臨般涅槃經 拘屍那城涅槃 摩诃般涅槃那 末代贖命涅槃 涅槃四種大樂 涅槃像曼陀羅 涅槃宗五時教 文殊般涅槃經 下乘般涅槃障 小乘二家涅槃 轉生死依涅槃 自性清淨涅槃 般涅槃後灌臘經 不斷煩惱得涅槃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般涅槃經集解 大般涅槃經玄義 二種涅槃(二) 淨飯王般涅槃經 外道小乘涅槃論 無余(依)涅槃 無余依妙涅槃界 修大涅槃得五事 有余(依)涅槃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涅槃夜阿阇世王夢 菩薩修十法見涅槃 釋外道小乘涅槃論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大海八不思議喻涅槃 二十種小乘外道涅槃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色無色天計涅槃外道 小乘涅槃與大乘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涅槃(Nirvana) 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rvana-sutra) ▲ 收起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99】涅槃經後分

  (經名)大般涅槃經後分之略名。又稱爲後分涅槃經,後教涅槃經。

佛學大詞典 【200】涅槃經義記

  凡二十卷。隋代淨影寺慧遠撰。收于卍續藏第五十五冊、五十六冊。本書系北本涅槃經之注疏,其內容初揭聲聞、菩薩與頓、漸二教之教判,以示本書之立場。次入題號,其下則次第逐文釋句。六朝末期,涅槃學者輩出,慧遠乃廣集諸師之說,斟酌損益,而成其一家之注,頗爲曆代學者所重。

佛學大詞典 【201】涅槃經義疏

  凡十五卷。隋代昙延(516~588)撰。唐代道宣(596~667)謂本書之內容優于淨影寺慧遠所撰之涅槃經義記,惜本書早已散逸。昙延十六歲時,因聽僧妙講涅槃,深有所悟,立志出家。其後,博聞華嚴經、大智度論、十地經、佛性論、寶性論等諸典,著有寶性論疏、勝鬘經疏、仁王經疏等,然皆散逸。[續高僧傳卷十八、廣弘明集卷二十五]

佛學大詞典 【202】涅槃經遊意

  全一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叁十八冊。本書系以叁論宗義爲主而解說涅槃經之大綱,全書分六門:(一)大意,(二)宗旨,(叁)釋名,(四)辨體,(五)明用,(六)料簡。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03】涅槃曼荼羅

  (術語)圖畫佛入滅時之一會者。即涅槃像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04】上流般涅槃

  (術語)五種不還之一。見不還果條。

佛學大詞典 【205】生死即涅槃

  指生死、涅槃二者相即不二。生死,乃迷界之苦果;涅槃,乃悟界之證果。常與“煩惱即菩提”一語連用。系直指大乘佛教教義之語。惟諸教派對“即”之義所說各]  。梁譯攝大乘論卷下(大叁一·一二九中):“生死即涅槃,二無此彼故,是故于生死,非舍非非舍,于涅槃亦爾,無得無不得。”道元禅師之“生死即正法眼藏生死”,即屬此意。生死即涅槃之說,唯大乘論述之;若了達諸法、住于無我,即可得此境地。[攝大乘論釋卷十叁、往生論注卷下(昙鸾)、摩诃止觀卷一上、四教義卷六(智顗)](參閱“煩惱即菩提”551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06】生死即涅槃

  (術語)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大乘之通談也。然諸教各異其即之義。見即條及煩惱即菩提條。大集經九十曰:“常行生死即涅槃,于諸欲中實無染。”

佛學常見辭彙 【207】生死即涅槃

  生死即涅槃和煩惱即菩提二語,是大乘家常說的話,從世間有爲的相對法說,生死是染汙的,涅槃是清淨的,兩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即;若從出世無爲的絕對法說,煩惱性空即是菩提,生死性空即是涅槃,非從煩惱生死之外另求菩提涅槃。這是從諸法理性平等說,不是從事相差別說的。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208】生死即涅槃

生死即涅槃與煩惱即菩提二語,是大乘家常說的話,從世間有爲的相對法說,生死是染汙的,涅槃是清淨的,兩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即;若從出世無爲的絕對法說,煩惱性空即菩提,生死性空即涅槃,非從生死煩惱之外另求菩提涅槃。這是從諸法平等說,不是從相差別說的。

- 梵心居士編

佛學次第統編 【209】生死與涅槃

  凡夫總相,即是生死。聖者之相,即是涅槃。涅槃非相,即就生死,說不生死,是涅槃相。 - 明·楊卓

佛學大詞典 【210】十法見涅槃

  又作菩薩修十法見涅槃。據北本涅槃經卷叁十一載,菩薩成就十法,能明見無相涅槃(謂涅槃之法,離于一切色相),至無所有。十法即:(一)信心具足,謂修菩薩行,須發起圓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二)淨戒具足,謂修菩薩行,當須身心清淨,受持禁戒,專爲成就佛果菩提。(叁)親近善知識,謂修菩薩行,當遠離諸惡邪見,親近善友知識。(四)樂于寂靜,謂修菩薩行,當離諸喧鬧,澄神息慮以求佛道。(五)精進,謂修菩薩行,當一心勇猛,安住止觀,勿令退失。(六)念具足,謂修菩薩行,當心存叁寶,思惟實理,不忘戒施。(七)軟語,謂修菩薩行,當清淨口業,發言誠谛,調柔和美,離諸谄诳。(八)護法,謂修菩薩行,即當弘持正法,宣說妙義,輾轉流布,不斷佛種。(九)供給同行,謂修菩薩行,凡同事者有所不足,即當推己之有,以濟其無,使得安心,成辦道業,而無馳求之患。(十)具足智慧,謂修菩薩行,常以妙觀之智,觀察一切諸法,悉皆明了,通達無礙。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11】文殊涅槃

  (經名)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之略名。

佛學大詞典 【212】烏波提涅槃

  意指有苦涅槃。據慧苑音義卷下載,叁乘所得無余涅槃未離變易生死,故“行苦”相隨;有余涅槃及諸外道小乘所計執之涅槃未離叁苦,故皆屬有苦涅槃。慧苑音義卷下(大五四·四四九中):“烏波,此翻爲有;提,雲苦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13】烏波提涅槃

  (術語)譯言有苦涅槃。謂外道小乘之涅槃也。慧苑音義下曰:“烏波,此翻爲有,提雲苦也。謂二乘所得無余涅槃,未離變易,行苦隨故。有余涅槃,及諸外道所計涅槃,並未離叁苦故。”Up&amacron;dhi-nirv&amacron;na。

佛學大詞典 【214】無爲涅槃

涅槃爲不生不滅,離一切有爲之相,而達絕對不變覺悟之境界,故稱無爲涅槃界。淨土宗之極樂世界,即無爲涅槃界。[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卷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15】無爲涅槃

  (術語)涅槃爲不生不滅,絕一切有爲之相,故雲無爲,淨土門謂極樂,即無爲涅槃界也。法事贊曰:“極樂無爲涅槃界。”

佛學常見辭彙 【216】無爲涅槃

  無爲的涅槃境界。 - 陳義孝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