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276 条与“相应”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12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27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相应 不相应 未相应 相应部 相应断 相应法 相应缚 相应善 相应受 相应心 相应义 相应因 相应宗 已相应 不相应法 不相应心 不相应行 除家相应 法相应部 烦恼相应 非义相应 函盖相应 和合相应 机教相应 见相应法 解行相应 戒相应法 俱有相应 聚集相应 理智相应 六相应想 六种相应 三昧相应 三密相应 三业相应 三种相应 时机相应 同行相应 王所相应 无义相应 五种相应 相应不善 相应加行 相应经纪 相应我所 相应无明 相应五义 心不相应 心相应法 心相应行 信相应地 业相应法 一念相应 因相应法 有相应法 执相应染 作事相应 爱受摄相应 不断相应染 不相离相应 不相应行法 怖行相应智 二种相应道 方便相应戒 见不相应法 十烦恼相应 四种相应法 同类相应名 无所得相应 相应阿笈摩 相应未相应 相应相可经 心不相应法 心不相应行 心相应行蕴 业不相应法 一念相应慧 异类相应名 意相应烦恼 因不相应法 有不相应法 八识王所相应 别义相应意趣 不相应行料简 大乘相应契经 恶趣相应杂染 烦恼相应无明 方便相应精进 分别智相应染 分位同行相应 吉祥相应诸见 寂静相应真言 家势相应寻思 赖耶王所相应 赖耶五受相应 流注适悦相应 六识相应心所 末那王所相应 内门同行相应 平等相应精进 轻懱相应寻思 如实修行相应 三种杂染相应 善趣相应杂染 生我见相应位 声闻相应契经 十种非义相应 四种淫相应贪 外门同行相应 无间同行相应 无罪适悦相应 五部相应数珠 五识身相应地 五识王所相应 现色不相应染 心不相应行法 心不相应行蕴 心所与心相应 有间同行相应 曾习同行相应 属主相应言论 不住善相应舍者 大乘相应作意修 大黑天供相应物 二十四不相应法 烦恼与烦恼相应 烦恼与诸受相应 佛说相应相可经 妙音相应之化语 能见心不相应染 平等性智相应位 三种清净不相应 声闻相应作意修 十烦恼何识相应 十烦恼何受相应 所诠能诠相应相 同时具足相应门 未曾习同行相应 味相应静虑无色 相应独头二无明 心不相应行建立 心相应心不相应 因相应法等四句 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爱味相应静虑等定 别境五所五受相应 不相应行皆非实有 大乘与七大性相应 独头相应二种无明 多识俱转然不相应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 非一切时同行相应 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六到彼岸五相应学 六识容与三受相应 末那相应四种烦恼 染污遍行同行相应 三相应造大乘法释 声闻乘相应作意修 尸罗庄严具相应戒 十种烦恼五根相应 世第一法三根相应 死生唯许舍受相应 四不定相应不相应 随烦恼与诸受相应 无漏思惟相应心法 相应善巧所得胜利 心不相应行胜决择 信见本不坏智相应 一切遍行同行相应 意不与善心所相应 意与四种烦恼相应 因相应因不相应法 缘起相应增上慧住 诸谛相应增上慧住 不相应行非等无间缘 法身与诸功德法相应 乐安隐及乐相应安隐 染污意唯与舍受相应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求 十烦恼与前七识相应 十烦恼与五受根相应 随烦恼中互不相应者 所缘随增及相应随增 无所得相应四句分别 相应因与俱有因差别 一切处无不相应真言 杂染相应过患有三种 阿赖耶识恒与舍受相应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佛摄相应经观自在仪轨 六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 清净不相应过患有五种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八事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受用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正行 三相应正了知诸可意事 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 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 意不与四不定心所相应 意不与五别境心所相应 染污意与四烦恼恒共相应 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相应随眠与所缘随眠差别 八随烦恼定与诸染污心相应 不相应行及诸色法由二缘生 六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建立八相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六种依处 十烦恼与别境心所几互相应 十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 四智心品各有二十一法相应 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五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 意不与小十中二随烦恼相应 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 阿赖耶识不与别境等心所相应 阿赖耶识恒与五遍行心所相应 施等与五德相应得入到彼岸数 我与一切蕴法不相应都无有蕴 信等心所与别境心所皆得相应 意于未转依位与十八心所相应 意于已转依位与二十一心所相应 阿赖耶识与转识相应善等心所俱转转相 诸谛相应增上慧住菩萨十种行相四圣谛智 九十八随眠中由所缘随增及由相应随增分别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经 ▲ 收起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99】二十四种不相应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不相应行法为五位法的第四位。是以色、心心所分位,立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即: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事、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等。见百法明门论。及不相应行分释。 - 于凌波居士著

法相辞典 【200】非一切时同行相应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非一切时同行相应。谓依止心,或时起信等善法,或时起贪等烦恼随烦恼法。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1】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觉分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以世间净智所依等持、为所依止,为觉诸谛,于正念住等三十七菩提分法,妙简择住。
二解  瑜伽四十八卷七页云:略说菩萨觉分相应增上慧住,谓法明入成满得入故;成就智故;修习菩提分法故;萨迦耶见等一切执着动乱断故;制业开业、远离习近故;由是因缘,心调柔故;随顺功德、皆隆盛故;依所寻求,修治地业,发大精进故;由是因缘,所有意乐、增上意乐、胜解界性、净修治故;由是因缘、一切圣教所有怨敌、不能映夺、及倾动故;善根清净故;受生故;威力故。若广宣说:如十地经焰慧地说。于此地中,菩提分法如实智焰,能成正法教慧照明。是故此地、名焰慧地。又卽彼地、此中说名觉分相应增上慧住。如彼卷六页至八页广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2】六到彼岸五相应

瑜伽七十八卷七页云: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事中,菩萨云何应当修学?善男子!由五种相,应当修学。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正法教中,猛利信解。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三者、随护菩提之心。四者、亲近真善知识。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3】六识容与三受相应

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此六转识,易脱不定,故皆容与三受相应。皆领顺违非二相故。领顺境相,适悦身心;说名乐受。领违境相,逼迫身心;说名苦受。领中容境相,于身于心,非逼非悦;名不苦乐受。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4】末那相应四种烦恼

瑜伽六十三卷十三页云:末那恒与四种任运烦恼相应。于一切时,俱起不绝,谓我我所行萨迦耶见、我慢、我爱、不共无明。是诸烦恼、与善不善无记识俱,而不相违。其性唯是隐没无记。任运而起。当知诸余、分别所起,随众缘力、差别而转。又与末那相应俱有遍行任运四种烦恼,世间治道,尚不能为损伏对治。何以故?已离欲者,犹现行故。随所生处,是诸烦恼,卽此地摄。当知此地已离欲者,此地烦恼现行不绝。何以故?此诸烦恼,唯阿赖耶识种子所引;于一切时,任运而生。非所对治及能对治境界缘力差别转故。诸离欲者,世间治道,若现在前若不现前,此诸烦恼,现行不绝。若诸有学已见迹者,出世间道现在前时,此诸烦恼,不得现行。从彼出已;还复现行。善通达故;未永断故。若诸无学;此一切种,皆不现行。是诸烦恼、当知唯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故;一时顿断。非如余惑、渐渐而断。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5】染污遍行同行相应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染污遍行同行相应。谓于染污意四种烦恼。由此四法,于一切时,恒相应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6】相应造大乘法释

摄论二卷十三页云:若有欲造大乘法释;略由三相,应造其释。一者、由说缘起。二者、由说从缘所生法相。三者、由说语义。此中说缘起者:如说言熏习所生诸法,此从彼;异熟与转识,更互为缘生。复次彼转识相法,有相有见识为自性。又彼以依处为相,遍计所执为相,法性为相。由此显示三自性相。如说从有相有见,应知彼三相。复次云何应释彼相?谓遍计所执相,于依他起相中,实无所有。圆成实相,于中实有。由此二种非有及有,非得及得,未见已见真者同时。谓于依他起自性中,无遍计所执故;有圆成实故;于此转时,若得彼卽不得此;若得此卽不得彼。如说:依他所执,无;成实,于中有。故得及不得,其中二平等。说语义者:谓先说初句,后以余句分别显示。或由德处;或由义处。如彼广释。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7】声闻乘相应作意修

瑜伽六十七卷一页云:云何声闻乘相应作意修?谓如有一,是声闻;住声闻法性。或未证入正性离生,或已证入正性离生。不观他利益事,唯观自利益事。由安立谛作意门,内观真如,缘有量有分别法为境。为尽贪爱,由厌离欲解脱行相,修习作意。是名声闻乘相应作意修。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08】尸罗庄严具相应

  (术语)六种戒之一。

法相辞典 【209】尸罗庄严具相应

如一切种戒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10】十种烦恼五根相应

瑜伽五十九卷四页云:问:是诸烦恼,几与乐根相应?乃至几与舍根相应?答:若任运生一切烦恼,皆于三受现行可得。是故通一切识身者,与一切根相应;不通一切识身者,与意地一切根相应。不任运生一切烦恼,随其所应,诸根相应,我今当说。贪于一时,乐喜相应;或于一时,忧苦相应;或于一时,与舍相应。问如何等?答:如有一,或于乐受,起会遇爱,不乖离爱,而现在前;遂于乐受不会遇、非会遇,若乖离、非和合。或于苦受,起不会爱,若乖离爱,而现在前,遂于苦受合会,非不合会,不乖离,非乖离。由是因缘,贪于一时,忧苦相应;与此相违,喜乐相应。若于不苦不乐位而生味着;当知此贪,舍根相应。恚于一时,忧苦相应;或有一时,喜乐相应;问:如何等?答:如有一,自然为苦逼切身心,遂于内苦,作意思惟,发恚恨心。或于非爱诸行有情,及诸法所,作意思惟,发恚恨心。由是故恚,忧苦相应。问:恚与喜乐相应,如何等?答:如有一,于怨家等非爱有情,起恚恼心,作意思惟:愿彼没苦,没已不济;或不得乐,得已还失。若遂所愿;便生喜乐。由是故恚,喜乐相应。萨迦耶见,及边执见,若于乐俱行蕴,观我我所;或观为常;喜根相应。若于苦俱行蕴,观我我所;或观为常;忧根相应。若于舍俱行蕴,观我我所,或观为常;舍根相应。断见摄边执见,当知一切与彼相违见取,戒禁取,取彼见故;随其所应,如彼相应。邪见一种,先作妙行,忧根相应。先作恶行,喜根相应。慢于一时,喜根相应;或于一时,忧根相应。问:如何等?答:略有二慢。一、高举慢,二、卑下慢。又高举慢,有三高举。何等为三?谓称量高举,解了高举,利养高举,此高举慢,喜根相应。若卑下慢,与彼相违,忧根相应。疑、若于利养恭敬称誉乐善趣等决定事中,他所导引,令犹豫者;忧根相应。于无利养不敬讥毁苦恶趣等决定事中,他所导引,令犹豫者;喜根相应。无明、通与五根相应。所余相应,引事指斥,文不复现。先辩烦恼诸根相应,但约麁相道理建立,令初行者,解无乱故。今约巨细道理建立;令久行者,了自他身种种行解,差别转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11】世第一法三根相应

大毗婆沙论四卷十六页云:世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喜根相应,舍根相应耶?答:应言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先已说彼非欲界系,卽知不与忧苦相应。是故唯依三根作论。虽总说彼三根相应;而未显示相应差别。故应复说差别之相。云何乐根相应?答: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然第三静虑世第一法,或乐根相应,或不相应。乐根相应者:谓除乐根,余心心所法。不相应者:谓卽乐根,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今且说余心心所法,故说彼与乐根相应。云何喜根相应?答:若依初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然初二静虑世第一法,或喜根相应,或不相应。喜根相应者:谓除喜根,余心心所法。不相应者:谓卽喜根,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今且说余心心所,故说彼与喜根相应。云何舍根相应?答:若依未至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然此三地世第一法,或舍根相应,或不相应。舍根相应者:谓除舍根,余心心所法。不相应者:谓卽舍根,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今且说彼余心心所,故说彼与舍根相应。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12】死生唯许舍受相应

  俱舍论十卷十七页云:死生唯许舍受相应。舍相应心,不明利故。余受明利,不顺死生。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13】四不定相应相应

成唯识论七卷二页云:四中寻伺,定不相应。体类是同,麁细异故。依于寻伺有染离染立三地别。不依彼种现起有无。故无杂乱。俱与前二,容互相应。前二亦有互相应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14】随烦恼与诸受相应

俱舍论二十一卷八页云:论曰:随烦恼中,嫉等六种,一切皆与忧根相应。以戚行转,唯意地故。悭、喜相应。以欢行转,唯意地故。欢行转者,悭相与贪,极相似故。谄、诳、眠、覆、忧喜相应。欢戚行转,唯意地故。欢戚行者,谓或有时,以欢喜心而行谄等,或时有以忧戚心行。憍、喜乐相应。欢行唯意故。在第三静虑,与乐相应。若在下诸地,与喜相应。此上所说诸随烦恼,一切皆与舍受相应。相续断时,皆住舍故。有通行在,唯舍地故。舍于一切相应无遮。譬如无明,遍相应故。余无惭愧惛沉掉举四,皆遍与五受相应。前二是大不善地法摄故。后二是大烦恼地法摄故。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215】无漏思惟相应心法

解读为「无漏思惟等相应心法」,即「(道思惟、)无烦恼之思惟(等),与属于心相连接的」,参看「漏」、「相应」、「法」,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 庄春江居士编

法相辞典 【216】相应善巧所得胜利

  集论三卷十页云:于相应善巧,得何胜利?能善了悟唯依止心有受想等染净诸法,相应不相应义。由此了悟,卽能舍离计我能受能想能思能念染净执着。又能善巧速入无我。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