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十五页云:云何俱有因乃至广说。问:相应,俱有,二因何异?有说:无异。一剎那受与想等法,为二因故,是故于此,应作是说:若相应因;卽俱有因。有俱有因,非相应因。谓不相应俱有因是。如是说者;二因有异,虽依一法;而义别故。问:若尔;二因有何差别?答:名卽差别。谓名相应因,名俱有因。复次为伴侣义,是相应因。同一果义,是俱有因。复次同一所依,一行相,一所缘义,是相应因。同一生,一老,一住,一灭,一果,一等流,一异熟义,是俱有因。复次如执杖义,是相应因。如执杖已,有所作义,是俱有因。复次如连手义,是相应因。如连手已,渡暴河义,是俱有因。复次相随顺义,是相应因。不相离义,是俱有因。 - 朱芾煌
(真言)四摄菩萨真言也。参照四摄菩萨条。
瑜伽二十卷十七页云:当知杂染相应过患,亦有三种。一、老病死苦根本之生,二、自性苦生无暇处,三、一切处生无常性。彼观己身,有此三种杂染相应过患,心生厌患。 - 朱芾煌
成唯识论三卷三页云:此识行相,极不明了。不能分别违顺境相。微细一类,相续而转。是故唯与舍受相应。又此相应受、唯是异熟。随先引业转。不待现缘。任善恶业势力转故。唯是舍受。苦乐二受、是异熟生。非真异熟。待现缘故。非此相应。又由此识,常无转变,有情恒执为自内我。若与苦乐二受相应;便有转变。宁执为我。故此但与舍受相应。若尔;如何此识亦是恶业异熟?既许善业能招舍受;此亦应然。舍受不违苦乐品故。如无记法,善恶俱招。 - 朱芾煌
出离世间,与空相结合,随顺于缘起之法,参看「出世」、「空」、「相应」、「缘起法」 - 庄春江居士编
(书名)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之略名。
成唯识论五卷十三页云:此六转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谓遍行等。 - 朱芾煌
瑜伽二十卷十七页云:当知清净不相应过患有五种。一、于边地生,未能止息。二、于恶道生,未能止息。三于在家众诸无间业、未能偃塞。四、于出家众无量见趣、未能相应。五、虽由世间道乃至有顶若定若生;而于无初后际生死流转,未作边际。彼观自身、有此五种清净不相应过患,心生厌患。 - 朱芾煌
瑜伽五卷十五页云:如理作意相应寻伺事者:谓八种事。一、施所成福作用事,二、戒所成福作用事,三、修所成福作用事,四、闻所成事,五、思所成事,六、余修所成事,七、拣择所成事,八、摄益有情所成事。 - 朱芾煌
瑜伽五卷十五页云: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受用者:谓如卽彼追求财已;不染不住,不躭不缚,不闷不着,亦不坚执,深见过患,了知出离,而受用之。 - 朱芾煌
瑜伽五卷十五页云:如理作意相应寻伺正行者:谓如有一了知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长等,恭敬供养,利益承事。于今世后世所作罪中,见大怖畏。行施作福,受斋持戒。 - 朱芾煌
瑜伽九十卷九页云:由三种相,应正了知诸可意事。谓未来世诸可爱事,名所追求。若过去世诸可爱事,名所寻思。若现在世可爱外境,名所受用。若现在世可爱内受,名所耽着。当知此中堕于三世,有四行相。一、于未来。二、于过去。三、于现在。于此行相,能随悟入是悦意相,意所乐相,可爱色相,平安色相;如其所应,当知卽是可欣、可乐、可爱、可意、四种行相。 - 朱芾煌
如瑜伽五十一卷至五十七卷广说。 - 朱芾煌
心念与寂灭相应,保持无欲的修习。 - 庄春江居士编
成唯识论四卷十九页云:恶作、追悔先所造业。此识任运恒缘现境,非悔先业;故无恶作。睡眠、必依身心重昧,外重缘力,有时暂起。此识无始一类内执,不假外缘;故彼非有。寻伺、俱依外门而转;浅深推度,粗细发言。此识唯依内门而转,一类执我;故非彼俱。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四卷十九页云:此意何故无余心所?谓欲、希望未遂合事。此识任运缘遂合境,无所希望;故无有欲。胜解、印持曾未定境。此识无始恒缘定事,无所印持;故无胜解。念、唯记忆曾所习事。此识恒缘现所受境,无所记忆;故无有念。定、唯系心专注一境。此识任运剎那别缘。既不专一;故无有定。慧卽我见;故不别说。 - 朱芾煌
无性释一卷十四页云:染污意者:由四烦恼萨迦耶见等,所染污故。此中萨迦耶见者:谓坚执着我我所性。由此势力,而起我慢。恃我我所而自高举。此二有故;便起我贪。说名我爱。此三皆用无明为因。言无明者,卽是无智。明所治故。此卽是识杂染所依。于定不定善等位中,皆不相违。恒现行故。其如何等?谓善心时,亦执我故。 - 朱芾煌
瑜伽七十七卷二页云:世尊!若诸菩萨,缘心为境,内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轻安,所有作意,当名何等?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是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