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4本字典中找到 286 條與「涅槃」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15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58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涅槃 般涅槃 大涅槃 二涅槃 涅槃部 涅槃城 涅槃點 涅槃飯 涅槃分 涅槃風 涅槃佛 涅槃縛 涅槃宮 涅槃會 涅槃忌 涅槃際 涅槃界 涅槃經 涅槃樂 涅槃論 涅槃門 涅槃那 涅槃色 涅槃僧 涅槃山 涅槃聲 涅槃聖 涅槃食 涅槃臺 涅槃堂 涅槃頭 涅槃相 涅槃像 涅槃印 涅槃洲 涅槃宗 入涅槃 叁涅槃 般涅槃那 本涅槃妙 不趣涅槃 大般涅槃 二種涅槃 佛涅槃忌 甘露涅槃 後分涅槃 後住涅槃 寂靜涅槃 見法涅槃 究竟涅槃 流注涅槃 涅槃八昧 涅槃八味 涅槃疊那 涅槃寂靜 涅槃寂滅 涅槃四柱 涅槃學派 涅槃月日 涅槃字義 清淨涅槃 入般涅槃 叁涅槃門 叁種涅槃 生般涅槃 實相涅槃 贖命涅槃 四種涅槃 無上涅槃 無依涅槃 無余涅槃 無住涅槃 五種涅槃 現般涅槃 現法涅槃 驗入涅槃 有滅涅槃 有爲涅槃 有余涅槃 欲入涅槃 正向涅槃 中般涅槃 轉趣涅槃 自覺涅槃 自性涅槃 北本涅槃經 不住大涅槃 大般涅槃經 大乘涅槃經 法華涅槃時 方便乘涅槃 方便現涅槃 後教涅槃經 南本涅槃經 涅槃寂靜印 涅槃經後分 涅槃經義記 涅槃經義疏 涅槃經遊意 涅槃曼荼羅 上流般涅槃 生死即涅槃 生死與涅槃 十法見涅槃 文殊涅槃經 烏波提涅槃 無爲涅槃界 無余依涅槃 無住處涅槃 現法涅槃論 有余依涅槃 百丈涅槃和尚 大愛道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論 大般涅槃經疏 佛臨般涅槃經 拘屍那城涅槃 摩诃般涅槃那 末代贖命涅槃 涅槃四種大樂 涅槃像曼陀羅 涅槃宗五時教 文殊般涅槃經 下乘般涅槃障 小乘二家涅槃 轉生死依涅槃 自性清淨涅槃 般涅槃後灌臘經 不斷煩惱得涅槃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般涅槃經集解 大般涅槃經玄義 二種涅槃(二) 淨飯王般涅槃經 外道小乘涅槃論 無余(依)涅槃 無余依妙涅槃界 修大涅槃得五事 有余(依)涅槃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涅槃夜阿阇世王夢 菩薩修十法見涅槃 釋外道小乘涅槃論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大海八不思議喻涅槃 二十種小乘外道涅槃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色無色天計涅槃外道 小乘涅槃與大乘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涅槃(Nirvana) 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rvana-sutra) ▲ 收起
佛學大詞典 【253】大般涅槃經玄義

  凡二卷。略稱涅槃經玄義。灌頂(561~632)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叁十八冊。本書乃涅槃經最重要之解說書。卷首爲序論,將涅槃分爲別釋與通釋兩類解釋之,而以法身、般若、解脫等叁德說明涅槃經;又將涅槃經分爲釋名、釋體、釋宗、釋用、釋教等五科段。此種“名、體、宗、用、教”之分科法,本爲智顗獨特之見解,灌頂即繼承其師,以之爲本而立論。其後,智圓亦根據天臺宗之立場解釋涅槃經,而有涅槃玄義發源機要四卷之作,是爲本書之注疏。

佛學次第統編 【254】二種涅槃(二)

  二種涅槃者:
  一、有余涅槃  新譯曰有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余者對于惑業曰余。有余涅槃者,爲生死之因之惑業已盡,猶余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二、無余涅槃  新譯曰無余依,更滅依身之苦果無所余也。
  此二種之涅槃,同爲一體。初成道時,能證得之。而無余涅槃之現,則在命終之時,蓋無余涅槃者,灰身滅智,有情都滅也。 - 明·楊卓

佛學大詞典 【255】淨飯王般涅槃

  全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又作淨飯王涅槃經、淨飯王經。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系記載佛陀及難陀等爲淨飯王送葬,以彰顯孝道;並向諸人教示世皆無常、苦、空、無我等法。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56】淨飯王般涅槃

  (經名)一卷,劉宋涅槃京聲譯。佛及難陀、阿難、羅雲,親送淨飯王之喪,以彰孝道。

佛學大詞典 【257】外道小乘涅槃

  全一卷。印度提婆菩薩造,後魏菩提流支譯。又作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破外道小乘涅槃論、破外道涅槃論。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二冊。系屬大乘宗經論,內容敘說如來因外道及小乘執持二十種之涅槃說,乃爲說涅槃因果之正義。本書系依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叁、入楞伽經卷六涅槃品,及大乘入楞伽經卷四等所列舉之外道涅槃執見,一一加以論釋而斥破。其中,入楞伽經之內容與本論所述較接近。[法經錄卷五、開元釋教錄卷六](參閱“二十種外道”182)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58】外道小乘涅槃

  (書名)具名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一卷,後魏菩提流支譯。敘外道小乘所執二十種之涅槃。

英漢對照詞典 【259】無余(依)涅槃

anupadisesa-nibbana  ==  無余(依)涅槃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60】無余依妙涅槃

  (術語)阿羅漢灰身滅智而寂滅之境界也。無有漏之依身,故雲無余依,其境界不可思議故雲妙,圓寂故雲涅槃。毗奈耶雜事十八曰:“現諸神變,入無余依妙涅槃界。”

佛學大詞典 【261】修大涅槃得五事

  據北本大涅槃經卷二十一載,涅槃,大滅度之義。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即般若。若修習此大乘涅槃之法,則可獲得下列五種益處,即:  (一)不聞得聞,謂一切衆生心中無不具足大涅槃甚深微妙之義,然因曠大劫來爲無明覆蓋而不得聞知,故修習大涅槃法,以達于如來性常之理,使往昔所不聞者而能得聞。  (二)聞已利益,謂聞知大涅槃微妙之義後,複能思惟、書寫、讀誦而爲他人廣說,令其開解,自利利他,如是,則爲一切天人所敬仰,不久即能得證佛果菩提。(叁)能斷疑惑,謂聞知大涅槃甚深之法,能斷除疑名、疑義之心。即聽聞此經者,能斷疑名之心;若能思惟者,則斷疑義之心。(四)慧心正直,謂聞知大涅槃甚深之法,則智慧增明,造理真實,心無邪曲。(五)能知如來密藏,謂聞知大涅槃微妙之法,則知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甚至造極大惡業、謗法之一闡提(信不具)亦能得成于佛道,如是等之秘密深義皆能了知。

叁藏法數 【262】修大涅槃得五事

  [出大涅槃經]  涅槃。梵語具雲摩诃般涅槃那。華言大滅度。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槃也。一不聞得聞謂大涅槃甚深微密之義。一切衆生心中。無不具足。以由曠大劫來。無明覆故而不得聞。今者修習大涅槃法。達于如來性常之理。昔所不聞而能得聞。是爲不聞得聞也。(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二聞已利益謂聞是大涅槃微妙已。思惟其義。複能書寫讀誦。爲他廣說。令彼開解自利利他。則爲一切天人之所敬仰。不久得證佛果菩提。是名聞已利益也。(梵語菩提。 - 明·一如等 撰

英漢對照詞典 【263】有余(依)涅槃

sa-upadisesa-nibbana  ==  有余(依)涅槃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64】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術語)唯識論所說。見四種涅槃條。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65】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爲“四種涅槃”之一。又稱自性清淨涅槃、本來清淨涅槃。謂一切法之實性即爲真如之理。一切諸法雖爲客塵煩惱所覆障,然本來自性清淨,具有無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然如虛空,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又離一切相而無有分別,且言語、思慮皆泯絕,唯聖者始能自內證之。參閱“四種涅槃”之一。 - 于淩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66】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經名)一卷,唐玄奘譯。佛臨涅槃懸記滅後初百年乃至第十百年之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67】迦葉赴佛般涅槃

  (經名)一卷,東晉昙無蘭譯。記迦葉赴佛涅槃處。悲哀說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68】涅槃夜阿阇世王夢

  (故事)阿阇世王害父王,身生惡瘡,既遇世尊月愛光,身瘡漸愈,即還本宮,都不知如來涅槃。于涅槃夜,夢月落,日自地出,星宿雲雨,缤紛而隕,複有煙氣自地出,七彗星現于天上,複見天上有大火聚。遍空熾燃,而墮于地。見後分涅槃經下。

叁藏法數 【269】菩薩修十法見涅槃

  [出涅槃經]  梵語涅槃。華言滅度。經雲。師子吼問佛言。菩薩成就幾法。能見如是無相涅槃。至無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則明見涅槃無相。至無所有處。(滅度者。謂大患永滅。超度叁界也。無相涅槃者。謂涅槃之法。離一切色相也。)一信心具足謂修菩薩行。須發起圓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如經所雲。深信十方諸佛。方便示現。一切衆生及一闡提。悉有佛性。亦信如來永無生老病死。乃至信于如來。畢竟不入涅槃之類。是名信心具足。(闡提。梵語具雲一闡提。 - 明·一如等 撰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70】釋外道小乘涅槃

  (書名)提婆菩薩造釋楞迦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之略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