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二十二卷七页云:问:若相应随眠,于相应心,若未断位,有随增性,及同伴性;若已断位,虽无随增性,而有同伴性心,恒于彼名有随眠者;所缘随眠,于所缘心,若未断位,有随增性,及所缘性;若已断位,虽无随增性,而有所缘性;何故心于彼不恒建立有随眠名?答:相应随眠,于相应心,极相亲近;众事皆等;不可相离,如羊与皮;故断未断,恒名相有。所缘随眠,与所缘心,非极亲近,众事不等,未尝和合;若未断时,由随增性,可说相有。若已断位,极疏远故;不说相有。此中有名,依亲强立;非如立有所缘等名。尊者世友,作如是说:相应随眠,染污心故。所缘随眠,不如是故。复次相应随眠,不离心故。所缘随眠,不如是故。复次相应随眠,覆蔽心故。所缘随眠,不如是故。复次相应随眠,随心转故。所缘随眠,不如是故。复次相应随眠,扰乱心故。所缘随眠,不如是故。复次相应随眠,与相应心,同一所依,同一所缘,同一行相,同一果,同一等流,同一异熟,俱生,俱住,俱异,俱灭;极亲近故。所缘随眠,不如是故。大德说曰:相应随眠,令相应心,刚强[怡-台+龙]悷;智者诃厌;难可出离。所缘随眠,于所缘心,无此事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相应随眠,令相应心,发起染污,如烟焰得,障碍圣果,所缘随眠,于所缘心,无此事故。尊者觉天,作如是说:相应随眠,令相应心,于所缘境,迷谬不了。所缘随眠,于所缘心,无此事故。由如是等种种因缘,相应随眠,断未断位,恒令心得有随眠名。所缘随眠,唯未断位,可令心得有随眠名。若已断位,则不名有。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四卷二十二页云:有义,前说皆未尽理。且疑他世为有为无,于彼有何欲胜解相。烦恼起位,若无惛沉;应不定有无堪任性。掉举若无;应无嚣动。便如善等非染污位。若染心中无散乱者;应非流荡,非染污心。若无失念不正知者;如何能起烦恼现前。故染污心,决定皆与八随烦恼相应而生。谓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乱、不正知。忘念不正知,念慧为性者,不遍染心。非诸染心皆缘曾受,有简择故。若以无明为自性者;遍染心起。由前说故。 - 朱芾煌
俱舍论七卷六页云:余不相应,及诸色法,由因增上二缘所生。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四卷二十一页云:有义,应说六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瑜伽论说: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乱、恶慧、一切染心皆相应故。忘念散乱恶慧若无;心必不能起诸烦恼。要缘曾受境界种类,发起忘念及邪简择,方起贪等诸烦恼故。烦恼起时,心必流荡。皆由于境起散乱故。惛沉、掉举、行相互违。非诸染心皆能遍起。论说五法遍染心者;解通麁细,违唯善法,纯随烦恼,通二性故。说十遍言,义如前说。 - 朱芾煌
瑜伽五卷十五页云:应知建立、略有八相。谓由依处故,事故,求故,受用故,正行故,声闻乘资粮方便故,独觉乘资粮方便故,波罗蜜多引发方便故。如彼广释。 - 朱芾煌
瑜伽五卷十五页云:如理作意相应寻伺依处者:谓有六种依处。一、决定时,二、止息时,三、作业时,四、世间离欲时,五、出世离欲时,六、摄益有情时。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六卷十二页云:此与别境,几互相应?贪瞋痴慢容五俱起。专注一境,得有定故。疑及五见,各容四俱。疑除胜解。不决定故。见非慧俱。不异慧故。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四卷二十一页云:有义、复说十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瑜伽论说:放逸、掉举、惛沉、不信、懈怠、邪欲、邪胜解、邪念、散乱、不正知、此十、一切染污心起。通一切处三界系故。若无邪欲邪胜解时,心必不能起诸烦恼。于所受境,要乐合离,印持事相,方起贪等诸烦恼故。诸疑理者,于色等事,必无犹豫。故疑相应,亦有胜解。于所缘事亦犹豫者,非烦恼疑。如疑人杌。余处不说此二遍者缘非爱事,疑相应心,邪欲胜解非麁显故。余互有无,义如前说。 - 朱芾煌
佛地经论三卷十页云:复次如是所说四智相应心品,有几心法,共相应耶?有二十一。谓五遍行,五各别境,十一唯善。于一切处,常遍行故。如来恒乐了所知境,欲无减故。印境胜解,常无减故。了曾受境,念无减故。如来无有不定心故。恒决择故。极净信等,常相应故。无染污故。无睡眠故。无恶作故。现证一切,无寻伺故。有漏心品,胜劣不定。所缘拘碍。心法相应,或多或少。无漏心品,自在无碍。心法平等,互不相障。 - 朱芾煌
瑜伽七十七卷二页云:世尊!若诸菩萨,乃至未得身心轻安,于如所思所有诸法内三摩地所缘影像,作意思惟;如是作意,当名何等?善男子!非毗钵舍那作意,是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四卷二十页云:此中有义,五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如集论说: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于一切染污品中,恒共相应。若离无堪任性等,染污性成,无是处故。烦恼起时,心既染污;故染心位,必有彼五。烦恼若起;必由无堪任嚣动不信懈怠放逸故。掉举虽遍一切染心;而贪位增,但说贪分。如眠与悔,虽遍三性心,而痴位增,但说为痴分。虽余处说有随烦恼或六或十遍诸染心;而彼俱依别义说遍;非彼实遍一切染心。谓依二十随烦恼中解通麁细无记不善,通障定慧相显说六。依二十二随烦恼中解通麁细二性说十。故此彼说,非互相违。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四卷二十页云:何缘此意无余心所?谓忿等十、行相粗动。此识审细,故非彼俱。无惭无愧、唯是不善。此无记故;非彼相应。 - 朱芾煌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于谛能觉增上力故;拣择显示,由无智故,苦、及因起;拣择显示,由有智故,苦及因灭住。 - 朱芾煌
成唯识论三卷三页云:如何此识非别境等心所相应?互相违故。谓欲、希望所乐事转。此识任运,无所希望。胜解、印持决定事转。此识瞢昧,无所印持。念、唯明记曾习事转。此识昧劣,不能明记。定能令心专注一境。此识任运剎那别缘。慧、唯简择德等事转。此识微昧,不能简择。故此不与别境相应。此识唯是异熟性故;善染污等,亦不相应。恶作等四、无记性者,有间断故;定非异熟。 - 朱芾煌
成唯识论三卷一页云: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遍行心所摄故。 - 朱芾煌
瑜伽七十五卷五页云:复次先已广说施等,今当略说。谓诸菩萨所有布施、略与五种功德相应,得入布施到彼岸数。何等为五?一者、无着,二者、无恋,三者、无罪,四者、无分别,五者、回向。如施,戒等,当知亦尔。无著者:谓于一切种施等障法中,无有罣碍。无恋者:谓于有染及彼果中,心无系着。无罪者:谓远离一切种施等随烦恼。无分别者:谓于施等,不观遍计所执自性。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如是菩萨、由此五德,摄受一切波罗蜜多;名菩萨施,乃至名菩萨慧。名一切施,乃至名一切慧。名艰难施,乃至名艰难慧,广说一切嗢柁南颂,皆随决了。一切皆如本地分说。 - 朱芾煌
瑜伽六十五卷四页云:复次若计有我,一切蕴法不相应故,无有蕴者;此所计我,若无有蕴;便无有色,非身相应,亦非苦乐等受相应,亦非众多种种差别诸想相应,亦非善不善无记思等相应,亦非受用色等境界分别意相应。如是此我,应无所依,无受,无想,无思虑等,亦无分别。是则此我,不由功用,究竟解脱,无有染污。是故此计,不应道理。 - 朱芾煌
成唯识论六卷八页云:此与别境、皆得相应。信等、欲等、不相违故。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