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15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91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本空 不空 大空 但空 等空 定空 独空 二空 法空 观空 广空 慧空 即空 解空 净空 俱空 空尘 空处 空大 空谛 空点 空定 空法 空观 空果 空海 空华 空慧 空际 空寂 空间 空见 空教 空劫 空解 空界 空经 空聚 空空 空理 空轮 空门 空魔 空鸟 空拳 空色 空生 空圣 空王 空无 空相 空想 空心 空行 空性 空也 空义 空有 空缘 空云 空执 空宗 苦空 六空 妙空 内空 偏空 七空 人空 如空 入空 三空 沈空 生空 实空 受空 四空 体空 秃空 外空 我空 悟空 相空 小空 邪空 心空 信空 性空 虚空 玄空 一空 义空 有空 圆空 源空 真空 证空 指空 重空 本来空 本性空 彼果空 毕竟空 不但空 成坏空 成空品 大空点 大空声 大空位 大空字 恶取空 二空观 二十空 二种空 法空观 法空性 法空智 法性空 观察空 观空品 后际空 假名空 空遍处 空不空 空处定 空梵天 空谷集 空假中 空见论 空界色 空界想 空居天 空露地 空门子 空三昧 空始教 空世间 空王佛 空无我 空闲处 空闲室 空行相 空有三 空于神 空欲漏 空诸行 空自相 苦空曲 罗悟空 内外空 能食空 前际空 人空观 如实空 三空门 生空智 胜义空 十八空 十六空 十三空 十一空 四空处 四空定 四空天 所食空 他空见 太虚空 体空观 体空教 无记空 无际空 无散空 无始空 无为空 无性空 析空观 相空观 相空教 性空观 性空教 虚空藏 虚空华 虚空化 虚空会 虚空惠 虚空界 虚空身 虚空神 虚空天 虚空眼 虚空喻 虚空孕 悬空寺 异性空 有法空 有为空 真空观 真空教 中际空 重空观 自相空 自性空 谙法皆空 毕竟空行 不可得空 不空三藏 不思议空 成住坏空 大空三昧 大乐不空 大虚空藏 但空三昧 当体即空 地居空居 第一空法 第一空行 第一义空 恶取空者 二空真如 二种空住 非有非空 根随空转 观罪性空 海阔天空 即有即空 见已虚空 皆空无漏 劫空之后 解空第一 尽虚空界 空(二) 空(三) 空(四) 空差别相 空点二形 空华外道 空即是色 空见外道 空劫以前 空解脱门 空界有二 空空寂寂 空名度牒 空如来藏 空三摩地 空甚深相 空生空死 空无边处 空无我声 空无有果 空相三种 空心静坐 空性不空 空性差别 空性异门 空也念佛 空一切处 空一显色 空有二观 空有二论 空有二执 空有二种 空有二宗 空有论争 空有诤论 空中泪下 空中楼阁 空宗二谛 苦空无常 苦空无我 两脚捎空 妙有真空 偏真空理 清净空界 人法二空 如幻即空 如实不空 如实空镜 三界空花 三空不空 三空观门 三空摩地 三轮体空 三种空性 色不异空 色即是空 色空外道 山海空市 善取空者 生法二空 生空法有 生空三昧 胜义谛空 胜义空经 十八空论 十六种空 世俗谛空 鼠唧鸟空 双印二空 水空和尚 四大本空 四大皆空 四空处定 四种空性 所知空相 谈空说有 谓空假中 我多行空 我空法有 我空真如 无空论师 无为空死 无相空教 五蕴皆空 勿空疲劳 性空相空 性相二空 虚空藏法 虚空藏讲 虚空藏经 虚空藏院 虚空处定 虚空法身 虚空十义 虚空实有 虚空四名 虚空无边 虚空无为 虚空有无 虚空孕经 虚空智字 一切法空 引彼空住 游虚空天 有空不二 于空静处 缘起性空 章敬拨空 真空妙有 终归于空 重空三昧 诸法皆空 转受依空 总空性相 尊胜空住 不空钩观音 不空见菩萨 不空罥索法 不空罥索经 不空罥索王 不空如来藏 不空王三昧 不清净空界 不思议空智 成实偏空观 崇觉空禅师 纯空阴非子 从假入空观 从空入假观 大空曼荼罗 大空行三昧 大空之战具 地水火风空 第一义空经 非如空屋耶 非有非空门 观一切法空 贯穿法空性 海空智藏经 恒相续空界 堪入不空教 空法欲使有 空观破怖畏 空假中三观 空解脱门智 空界有二种 空空三摩地 空无边处地 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天 空无常六譬 空无力待缘 空无相无愿 空无相无作 空无愿无相 空性无境心 空有力待缘 空有无碍宗 七地沈空难 七十空性论 三劫中不空 三空三摩地 生法二空观 石空寺石窟 唯识成空难 唯识性不空 唯有空阴聚 无常及苦空 无法有法空 五大虚空藏 五蕴皆空经 心念不空过 性虚空十义 虚空藏观经 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形像 虚空非大种 虚空慧菩萨 虚空库菩萨 一空一切空 一切皆空宗 亦有亦空门 因果皆空宗 有空中三时 真德不空宗 真空观四句 诸法毕竟空 八智证得空理 补特伽罗空性 不恒相续空界 不空成就如来 不空供养菩萨 不空金刚菩萨 不空罥索观音 不空罥索菩萨 大虚空藏印明 地水火风空识 二空无漏种子 法空无漏种子 法石慧空禅师 非常苦空非我 非空非有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空境有六种愚 空能除遣十相 空室智通道人 空无边处解脱 空行有情势速 空性差别二种 空有各具二义 空有力不待缘 空宗性宗十异 苦空无常无我 马颊本空禅师 生空无漏种子 圣虚空藏菩萨 石霜性空禅师 司空本净禅师 体空无生观法 五大虚空藏法 孝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庵主 修悲极于空处 虚空藏念诵法 虚空藏菩萨法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与明星 虚空容受三业 虚空无边超越 虚空云海明门 虚空孕菩萨经 雪峰慧空禅师 一切诸行空寂 幽州谭空和尚 真空从一禅师 镇州谈空和尚 诸行空性决定 不空供养宝菩萨 不空钩依菩萨法 大安乐不空菩萨 地水火风空识见 地水火风空五指 二种空所对治义 福智虚空藏菩萨 观虚空藏菩萨经 贯穿到边际空性 空无相无愿差别 空性差别成立义 如入宝山空手回 胜义谛空有七种 十种空相回向心 受者空及作者空 无边虚空处解脱 五大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经轨 虚空藏求闻持法 虚空藏与日月星 虚空无垢持金刚 虚空与空界差别 一切法等于虚空 应所修空有二种 应所证空有二种 有为空及无为空 不空大灌顶光真言 不空钩观自在菩萨 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多修空住速证菩提 非是空中而受此报 贯穿补特伽罗空性 贯穿卽彼空性威德 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空(sunya) 空三摩地亦名无相 清辨护法空有之争 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无边虚空处等解脱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虚空无边超越菩萨 虚空无边处定建立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 一切诸法皆等虚空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依三自性立三种空 以世间道修习空性 真空家乡无生父母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 大虚空大菩萨念诵法 法空《海东高僧传》 空三摩地是上座住处 空无相无愿各有二种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虚空无垢持金刚菩萨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佛说虚空藏菩萨陀罗尼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邪见不缘虚空及非择灭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虚空无边处近分及根本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 大安乐不空金刚真实菩萨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 等随观色乃至识皆空无我 四种空以四种行为所依止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不空〔《神僧传》卷第八〕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一卷) 鉴空〔《神僧传》卷第八〕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 法与法空俱离有无二种分别戏论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空无愿无相有闻思修及世出世差别 有见空见起因及龙猛无着造论因缘 缁门警训(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或作二卷)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一卷) 自教迹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有波仑序) 空海(Kukai 774~835)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灵裕(隋相州演空寺)[《续高僧传》卷九] 源空(Genku 1133~1212)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法空(代州五台山)[《续高僧传》卷三十五]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十八空论(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悟空(唐上都章敬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五卷今作三卷) 怀空(唐徐州安丰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鉴空(唐洛阳香山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空藏(唐京师会昌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玄镜(隋京师空观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怀空(唐安陆定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实叉难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法聪(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慧空(元观)(唐陕州回銮寺)[《宋高僧传》卷第九] 不空(慧朗)(唐京兆大兴善寺)[《宋高僧传》卷第一] 元慧(唐吴郡嘉兴法空王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前有圣教序)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253】

  唐代禅僧。籍贯不详。师事盐官齐安,尽学南宗禅之奥旨,为其上首。其时,日本橘皇后闻唐有佛心宗,承和六年(839)派遣慧萼来唐,聘有道之禅师。慧萼参谒齐安,转达皇后之意,安乃遣师应其请,与道昉等东渡日本。橘皇后大喜,召入宫中问禅,奏对契旨,敕创檀林寺,以师为开山。朝贵缙绅参问者甚多,居止数年,后应中土檀越之请,遂归唐。生卒年不详。[元亨释书卷六、慧萼和尚年谱、延宝传灯录卷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54】

  (人名)唐代人。乡贯未详。师事盐官齐安,承南宗禅之奥旨。为其上首。应日本橘皇后之请,至彼国,为檀林寺开山。居数岁,归唐。年寿并缺。

佛学大词典 【255】

  为“空有”之对称。有者,指现象界所罗列之万物之相;空者,指一切现象存在之实体毕竟空无。有即是空(真空),称为有空;空即是有(妙有),则称为空有。

  关于有、空二者之关系,据肇论第二不真空论载,虽有而无者,即所谓之“非有”;虽无而有者,即所谓之“非无”。又“有相为空性,而空性亦为有相”之说,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诸说,皆为“有空不二”之境界,乃大乘无所得教义之真髓。[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中观论疏卷四、三论玄义卷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56】

  (术语)森罗万象历然谓之有。其实体空虚谓之空。

佛学大词典 【257】

日本临济宗僧。为著名之佛像雕刻家。江户时代中期美浓人。自幼出家,后云游四方。曾发愿雕十二万尊佛像,遍游北海道。所雕佛像栩栩如生,雕法豪放粗犷,遗作未被发现者甚多。平生常栖止于山穴窟洞中,故时人称之为“窟上人”。晚年寂于池尻,世寿不详。[续日本高僧传卷十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58】

  (术语)对于偏空而曰圆空。着于空曰偏空。空亦空,更无所着曰圆空。亦名第一义空。无尽灯论上曰:“呵偏空而入圆空。”

佛学常见辞汇 【259】

  执着于空叫做偏空,连空亦空,更无所执着,叫做圆空,亦名第一义空。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260】

执著於空叫做偏空,连空亦空,更无所执著,叫做圆空。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261】

  (1133~1212)为日本净土宗开祖。又称法然上人、黑谷上人。美作(冈山县)人。九岁出家,十五岁登比睿山,师事皇圆、睿空。习天台教义,并广读佛经,阅读一切经凡五遍,仍未得出离之道,后因读善导之观经疏而开悟。依源信之往生要集而决意开创新宗,遂于东山吉水树立净土法门,专修念佛行法。上自朝廷、公卿,下至武士、庶民等各阶层皆归依之,道俗称名念佛之声不绝。然为当时保守教徒所非议,后因“后鸟羽”上皇之宫女松虫、铃虫于鹿谷念佛道场出家为导火线,引起南都北岭之提诉而终止其念佛道场,造成二僧被斩之局面,源空则以七十五高龄流放赞岐,同年获准入住摄津(大阪府)胜尾寺,假居四年,弘布净土,教化道俗,至建历元年(1211)始获释归京。翌年于东山大谷示寂,世寿八

十。著有选择本愿念佛集、黑谷上人语灯录等,收在法然上人全集。[法然上人传记、本朝祖师传记绘词、元亨释书卷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62】

  (人名)日本净土宗之开祖。初受台学,又受密教及圆顿大戒,后见善导观经疏,遂舍所习,专事念佛。撰撰择本愿念佛集。

佛学大词典 【263】

  (一)真如之理体远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杜绝“有、空”之相对,故称真空。如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三观中之真空观等均属之。又大乘以非有之有,称为妙有;非空之空,称为真空。此乃大乘至极之真空。(参阅“空”3467、“真空妙有”4215)

  (二)指小乘之涅槃境界。以其非假,故称真;以其离相,故称空。乃空无一物之偏真单空。[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卷一上]

  (三)(855~937)新罗僧。鸡林人。从伽耶山之善融出家,受具足戒后穷究三藏,复游历四方。后住持小伯山寺。高丽太祖二十年(937)入京,甚受太祖礼遇,然未久即入寂,世寿八十三。帝谥“真空大师”之号。[朝鲜金石总览上丰基毗肀真空大师普法塔铭]

  (四)(1204~1268)日本三论宗僧,京都大通寺律僧。俗姓藤原。自幼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深研性相之学,复受两部灌顶,深得小野、广泽二流之秘要。圣一国师自宋返日后,师尝从之习宗镜录。历主高野三昧院、万祥山大通寺、镰仓无量寿院。文永五年入寂,世寿六十五。遗有三论玄义检幽钞、往生论注钞、十因文集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64】

  (术语)小乘之涅槃也。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谛涅槃,非伪故真,离相故空。”[囗@又]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即起信论所明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三观中之真空观是也。[囗@又]对于非有之有为妙有,谓非空之空曰真空。是大乘至极之真空也。

佛学常见辞汇 【265】

  1.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亦即小乘的涅槃。2.非空之空,叫做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真空。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 【266】

  《大般若经》卷五六七谓,般若波罗密多(大智慧到彼岸)“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常人见佛家多谈“空”,便以为否定一切存在。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佛家要否定的只是妄心所生的妄相,并不否定一切事物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空”也就是“妙有”,所谓“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学佛而未理解,偏执于“空”论,甚至于否定因果,便成了“顽空”。正如唐·慧能《坛经·般若品》所就:“念念说空,不识真空”。佛家言“空”,是说事物都是由因缘相待而产生的,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并不是否认事物的存在。清·王夫之指出,佛家“但见来无所从,去无所归,遂谓性本真空,天地皆缘幻立”。今谓没有空气或只有极少量空气处为“真空”,如谓真空管,真空包装。亦引申指不受任何势力侵占、不受任何思想影响的地方。如冰心《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生活的圈子无论多么狭小,也总会受到周围气流的冲击和激荡。”(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佛识慧集 【267】

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亦即小乘涅槃的境界,非空之空叫做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真空。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268】

  (1177~1247)为日本净土宗西山派之祖。通称西山上人。俗姓源。号善慧房。敕谥“鉴智国师”。公卿出身,十四岁出家,入法然门下学净土教义。复历访各宗硕学,究其教义,禀传圆顿菩萨戒。法然撰述选择本愿念佛集时,师任校勘之职。后住西山善峰寺,常修不断念佛、六时礼赞、问答论议等行事。法然示寂后,师致力于净土教之宣扬。著有选择集密要决、当麻曼荼罗注等书。宝治元年示寂,世寿七十一。[西山上人传、净土法门源流章]

佛学大词典 【269】

  (1289~1363)梵名Dhya^na  -bhadra  。音译提纳薄陀,意译禅贤。系印度摩竭提国王子,八岁出家,依那烂陀寺律贤披剃,传南印度楞伽国吉祥山普明之法,为迦叶后第一百零八祖。元泰定年间来华,受帝室供养,又教化云南、贵州等处。于泰定四年(1327)至高丽,住金刚山法起道场弘法,后被元帝召回,顺帝皇后及太子迎入延华阁请问佛法,甚受厚遇。

后又赴高丽,于宝凤山创华藏寺,营建十二年始成,将其自印度请来之祖师像、贝叶经等安置寺内,远近道俗风从,蔚成一大丛林,高丽禅观,因其再兴,被誉为梵僧中之临济、德山。著有禅要录行世,至正二十三年示寂,世寿七十五。[朝鲜金石总览下杨州桧岩寺薄陀尊者指空浮屠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70】

  (术语)空之又空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