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禅僧。籍贯不详。师事盐官齐安,尽学南宗禅之奥旨,为其上首。其时,日本橘皇后闻唐有佛心宗,承和六年(839)派遣慧萼来唐,聘有道之禅师。慧萼参谒齐安,转达皇后之意,安乃遣师应其请,与道昉等东渡日本。橘皇后大喜,召入宫中问禅,奏对契旨,敕创檀林寺,以师为开山。朝贵缙绅参问者甚多,居止数年,后应中土檀越之请,遂归唐。生卒年不详。[元亨释书卷六、慧萼和尚年谱、延宝传灯录卷一]
(人名)唐代人。乡贯未详。师事盐官齐安,承南宗禅之奥旨。为其上首。应日本橘皇后之请,至彼国,为檀林寺开山。居数岁,归唐。年寿并缺。
为“空有”之对称。有者,指现象界所罗列之万物之相;空者,指一切现象存在之实体毕竟空无。有即是空(真空),称为有空;空即是有(妙有),则称为空有。
关于有、空二者之关系,据肇论第二不真空论载,虽有而无者,即所谓之“非有”;虽无而有者,即所谓之“非无”。又“有相为空性,而空性亦为有相”之说,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诸说,皆为“有空不二”之境界,乃大乘无所得教义之真髓。[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中观论疏卷四、三论玄义卷二]
(术语)森罗万象历然谓之有。其实体空虚谓之空。
日本临济宗僧。为著名之佛像雕刻家。江户时代中期美浓人。自幼出家,后云游四方。曾发愿雕十二万尊佛像,遍游北海道。所雕佛像栩栩如生,雕法豪放粗犷,遗作未被发现者甚多。平生常栖止于山穴窟洞中,故时人称之为“窟上人”。晚年寂于池尻,世寿不详。[续日本高僧传卷十一]
(术语)对于偏空而曰圆空。着于空曰偏空。空亦空,更无所着曰圆空。亦名第一义空。无尽灯论上曰:“呵偏空而入圆空。”
执着于空叫做偏空,连空亦空,更无所执着,叫做圆空,亦名第一义空。 - 陈义孝编
执著於空叫做偏空,连空亦空,更无所执著,叫做圆空。
- 梵心居士编
(1133~1212)为日本净土宗开祖。又称法然上人、黑谷上人。美作(冈山县)人。九岁出家,十五岁登比睿山,师事皇圆、睿空。习天台教义,并广读佛经,阅读一切经凡五遍,仍未得出离之道,后因读善导之观经疏而开悟。依源信之往生要集而决意开创新宗,遂于东山吉水树立净土法门,专修念佛行法。上自朝廷、公卿,下至武士、庶民等各阶层皆归依之,道俗称名念佛之声不绝。然为当时保守教徒所非议,后因“后鸟羽”上皇之宫女松虫、铃虫于鹿谷念佛道场出家为导火线,引起南都北岭之提诉而终止其念佛道场,造成二僧被斩之局面,源空则以七十五高龄流放赞岐,同年获准入住摄津(大阪府)胜尾寺,假居四年,弘布净土,教化道俗,至建历元年(1211)始获释归京。翌年于东山大谷示寂,世寿八
十。著有选择本愿念佛集、黑谷上人语灯录等,收在法然上人全集。[法然上人传记、本朝祖师传记绘词、元亨释书卷五]
(人名)日本净土宗之开祖。初受台学,又受密教及圆顿大戒,后见善导观经疏,遂舍所习,专事念佛。撰撰择本愿念佛集。
(一)真如之理体远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杜绝“有、空”之相对,故称真空。如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三观中之真空观等均属之。又大乘以非有之有,称为妙有;非空之空,称为真空。此乃大乘至极之真空。(参阅“空”3467、“真空妙有”4215)
(二)指小乘之涅槃境界。以其非假,故称真;以其离相,故称空。乃空无一物之偏真单空。[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卷一上]
(三)(855~937)新罗僧。鸡林人。从伽耶山之善融出家,受具足戒后穷究三藏,复游历四方。后住持小伯山寺。高丽太祖二十年(937)入京,甚受太祖礼遇,然未久即入寂,世寿八十三。帝谥“真空大师”之号。[朝鲜金石总览上丰基毗肀真空大师普法塔铭]
(四)(1204~1268)日本三论宗僧,京都大通寺律僧。俗姓藤原。自幼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深研性相之学,复受两部灌顶,深得小野、广泽二流之秘要。圣一国师自宋返日后,师尝从之习宗镜录。历主高野三昧院、万祥山大通寺、镰仓无量寿院。文永五年入寂,世寿六十五。遗有三论玄义检幽钞、往生论注钞、十因文集等。
(术语)小乘之涅槃也。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谛涅槃,非伪故真,离相故空。”[囗@又]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即起信论所明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三观中之真空观是也。[囗@又]对于非有之有为妙有,谓非空之空曰真空。是大乘至极之真空也。
1.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亦即小乘的涅槃。2.非空之空,叫做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真空。 - 陈义孝编
《大般若经》卷五六七谓,般若波罗密多(大智慧到彼岸)“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常人见佛家多谈“空”,便以为否定一切存在。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佛家要否定的只是妄心所生的妄相,并不否定一切事物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空”也就是“妙有”,所谓“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学佛而未理解,偏执于“空”论,甚至于否定因果,便成了“顽空”。正如唐·慧能《坛经·般若品》所就:“念念说空,不识真空”。佛家言“空”,是说事物都是由因缘相待而产生的,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并不是否认事物的存在。清·王夫之指出,佛家“但见来无所从,去无所归,遂谓性本真空,天地皆缘幻立”。今谓没有空气或只有极少量空气处为“真空”,如谓真空管,真空包装。亦引申指不受任何势力侵占、不受任何思想影响的地方。如冰心《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生活的圈子无论多么狭小,也总会受到周围气流的冲击和激荡。”(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亦即小乘涅槃的境界,非空之空叫做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真空。
- 梵心居士编
(1177~1247)为日本净土宗西山派之祖。通称西山上人。俗姓源。号善慧房。敕谥“鉴智国师”。公卿出身,十四岁出家,入法然门下学净土教义。复历访各宗硕学,究其教义,禀传圆顿菩萨戒。法然撰述选择本愿念佛集时,师任校勘之职。后住西山善峰寺,常修不断念佛、六时礼赞、问答论议等行事。法然示寂后,师致力于净土教之宣扬。著有选择集密要决、当麻曼荼罗注等书。宝治元年示寂,世寿七十一。[西山上人传、净土法门源流章]
(1289~1363)梵名Dhya^na -bhadra 。音译提纳薄陀,意译禅贤。系印度摩竭提国王子,八岁出家,依那烂陀寺律贤披剃,传南印度楞伽国吉祥山普明之法,为迦叶后第一百零八祖。元泰定年间来华,受帝室供养,又教化云南、贵州等处。于泰定四年(1327)至高丽,住金刚山法起道场弘法,后被元帝召回,顺帝皇后及太子迎入延华阁请问佛法,甚受厚遇。
后又赴高丽,于宝凤山创华藏寺,营建十二年始成,将其自印度请来之祖师像、贝叶经等安置寺内,远近道俗风从,蔚成一大丛林,高丽禅观,因其再兴,被誉为梵僧中之临济、德山。著有禅要录行世,至正二十三年示寂,世寿七十五。[朝鲜金石总览下杨州桧岩寺薄陀尊者指空浮屠碑]
(术语)空之又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