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名)藥叉神也。大青面金剛咒法說其壇法及畫法,陀羅尼,畫像之法,畫五藥叉。中央者,身色青,一身四手,此即青面金剛藥叉也,右邊二藥叉,一赤一黃,左邊二藥叉,一白一黑。像之兩腳下,各蹈一鬼。各像左右兩邊,有青衣童子,發髻兩角。手執香爐。有陀羅尼,誦之日別六時,每時各一百二十遍,誦滿叁七日,則療病萬不失一。見陀羅尼集經九。世俗以爲庚申之本地。甚爲誣妄。
指列于密教胎藏圖像中遍知院之叁尊。又如來金剛叁尊中之一尊(或叁尊),與阿阇梨所傳曼荼羅遍知院中之如來叁昧耶金剛同體。于胎藏修法中,此尊以金剛大慧印爲其內證。叁尊之形像如下:(一)豎右肘手掌上仰,拇指、食指相撚,其余叁指稍屈,左手置于胸前,持五股杵。(二)舒展右手掌置于腿上,手掌上仰,持蓮花,花上豎有叁股金剛杵,杵上有光焰。以上二尊皆以右足押左足,半跏趺坐于蓮花上。(叁)右手置腰間,持蓮花,花上有羯磨杵,左手結施願印,以左足押右足,半跏趺坐于蓮花上。
(術語)于身口意之叁處在置吽字,觀吽字變爲五股金剛杵之觀法也。于行法之初修之,滅吾身口意之罪障,使成金剛不壞之身,猶如五字嚴身觀。
又稱勝樂金剛。爲西藏拉薩下密院修無上瑜伽密之本尊。其像爲雙尊,置于雙層蓮花座上。明王上樂金剛有叁面,每面各叁目,計十二臂,主臂擁抱明妃金剛亥母,其余諸臂持物,裸體,下身挂骷髅璎珞,雙足踏人。另有作四面六臂之像者。迦爾居派修法時多奉爲本尊。
(菩薩)又曰施願吉祥金剛。文殊師利也。大日經叁曰:“以嚩字門及施願金剛。”義釋十曰:“嚩字並施願吉祥金剛者,是文殊也。種子是&DF-8768;摩字即空點也,用加&DF-8766;嚩爲&DF-87A6;嚩耳。”
辯中邊論下卷十頁雲:此十無倒,如次安立。于彼十種金剛句中。何等名爲十金剛句?謂有非有無顛倒所依幻等喻無分別本性清淨雜染清淨虛空喻無減無增。爲攝如是十金剛句,有二頌言:應知有非有,無顛倒所依,幻等無分別,本性常清淨,及雜染清淨,性淨喻虛空。無減亦無增,是十金剛句。且初安立十金剛句自性者:謂自性故,所緣故,無分別故,釋難故。自性故者:謂叁自性。卽圓成實,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是初叁句。如次應知。所緣故者:卽叁自性。無分別故者:謂由此無分別,卽無分別智。及于此無分別,卽本性清淨。如次應知安立境智,謂叁自性及無分別。釋難故者:謂所余句。且有難言:遍計所執依他起相若實是無;雲何可得。若實是有;不應諸法本性清淨?爲釋此難,說幻等喻。如幻事等,雖實是無;而現可得。複有難言:若一切法,本性清淨;如何得有先染後淨?爲釋此難,說有染淨及虛空喻。謂如虛空,雖本性淨,而有雜染及清淨時。複有難言:有無量佛,出現于世,一一能度無量有情,令出生死,入于涅盤;雲何生死無斷滅失?涅盤界中無增益過?爲釋此難,說染及淨無減無增。又有情界及清淨品,俱無量故。 - 朱芾煌
(一)指華嚴經卷五十五離世間品所說之菩薩十種堅固願心,以其堅固如金剛,故稱十金剛心。即:(一)覺了法性,菩薩發大願心,誓欲了解無量無邊不可窮盡之一切微妙法門,不使有任何遺余。(二)化度衆生,菩薩以無上涅槃道,度脫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衆生,悉使出離諸趣。(叁)莊嚴世界,菩薩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我當以諸佛國土最上莊嚴之具莊嚴之。(四)回向善根,菩薩以種種修行之善根,悉皆回向于無上之佛果菩提及法界衆生。(五)事奉大師,菩薩以所修之善根功德,事奉供養無量無邊一切諸佛,悉使周遍無所缺少。(六)實證諸法,菩薩于諸法實相之理,非實非虛,非有非無,悉皆真實證知。(七)廣行忍辱,菩薩被衆生呵罵,或楚撻,或被截手足、割耳鼻,如是悉皆能忍受,無有嗔恨。(八)長時修行,菩薩謂未來世劫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我當盡彼之劫,行菩薩道,教化衆生,永不疲倦。(九)自行滿足,菩薩建立妙行,以心爲主,心體寂靜,則能圓滿一切功德善根,具足無上大菩提道。(十)滿足他願,菩薩自行既滿,慈悲之心轉更增上,故爲求解脫者,教涅槃之道;爲求佛法者,說大乘之法,悉使其願心滿足。
(二)地前菩薩所修行之十種心。梵網經卷上說叁十心,其中金剛心爲最後之十心。從十長養心入堅修忍中,有十金剛心向果,即:(一)信心,(二)念心,(叁)回向心,(四)達心, (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心,(十)不壞心。從此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明代智旭之梵網經合注卷二以此十金剛心類似于圓教之十信;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上則謂十金剛即十回向。
(名數)一、覺了法性,菩薩發大願心,誓欲了解無量無邊不可窮盡之一切微妙法門,而不使有遺余,故曰覺了諸法。二、化度衆生,菩薩以無上涅槃道,度脫十方無量無邊之一切衆生,悉使出離諸趣,故曰化度衆生。叁、莊嚴世界,菩薩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我當以諸佛國土最上莊藏之具莊嚴之,故曰莊嚴世界。四、善根回向,菩薩以種種修行之善根,悉皆回向于無上之佛果菩提及法界之衆生,故曰善根回向,五、奉事大師,菩薩以所修之善根功德,奉事供養無量無邊之一切諸佛,悉使周遍而無所阙少,故曰奉事大師。六、實證諸法,菩薩于諸法實相之理,非實非虛,非有非無,悉皆真實證知,故曰實證諸法,七、廣行忍辱,菩薩或被衆生呵罵,或被衆生楚撻,或被截手足,或被割耳鼻,如是一切,皆能忍受,無有嗔恨,故曰廣行忍辱。八、長時修行,菩薩謂未來世劫,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我當盡彼之劫,行菩薩之道,教化衆生,永不疲倦,故曰長時修行。九、自行滿足,菩薩建立妙行,以心爲主,心體寂靜,則能圓滿一切功德善根,具足無上大菩提道,故曰自行滿足。十、令他願滿,菩薩自行既滿,慈悲之心,轉更增上,故爲求解脫者,教涅槃之道,爲求佛法者,說大乘之法,悉使其願心滿足,故曰令他願滿。見華嚴經五十五。
[出華嚴經] 金剛是喻。金剛心者。謂菩薩之心堅固不動。猶如金剛也。(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一覺了諸法謂菩薩發大願心。誓欲了知無量無邊不可窮盡一切微妙法門。無有遺余。故雲覺了諸法。二化度衆生謂菩薩以無上涅槃之道。度脫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衆生。悉得出離諸趣。故雲化度衆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叁莊嚴世界菩薩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我當以諸佛國土最上莊嚴之具而莊嚴之。故雲莊嚴世界。四善根回向謂菩薩以種種修行善根。皆悉回向無上佛果 - 明·一如等 撰
十種像金剛寶石一樣晶瑩銳利的心,即覺了法性、化度衆生、莊嚴世界、善根回向、奉事大師、實證諸法、廣行忍辱、長時修行、自行滿足、令他願滿。 - 陳義孝編
(物名)羯磨金剛之異名。羯磨金剛之叁钴杵,橫豎交叉,作十字形,故謂之十字金剛。大日經疏十九曰:“十字金剛,即羯磨金剛也。”
(菩薩)見雲金剛條。
爲佛經所稱帝釋的外將,分別居于須彌山四埵,各護一方,因亦稱護世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執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持羂索;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執寶叉。寺廟山門兩旁多塑四大天王像,俗稱四大金剛。文學中多有引用,如《西遊記》第五回:“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那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厮處治。”生活中也常有將某些身材高大,力大無比,或護佑某些人物者亦以此稱呼之。(李君岡)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名數)與四攝菩薩同。
有二說:(一)指守護灌頂小壇(即受新阿阇梨供養之壇)四門之金剛。據大日經卷二、大日經疏卷八等載,即:東南之住無戲論金剛、西南之虛空無垢金剛、西北之無垢眼金剛、東北之被雜色衣金剛。灌頂之方壇爲心王金剛界;住無戲論,爲本原性淨之叁世無障礙智戒;虛空無垢,謂依無障礙智戒止息戲論,清淨如虛空;無垢眼,謂如虛空中無垢障則可見一切,般若亦離一切相而無不見聞覺知;被雜色衣,謂如明眼人之自在作諸事業,觀一切根緣而予以種種利導。[略出念誦經卷四]
(二)指金剛界現圖曼荼羅之地、水、火、風等四大神。即位于曼荼羅中央成身會大金剛之外四隅,以雙手抱金剛輪之四神。(參閱“四大神”1655)
(名數)有兩種:(一)金剛界現圖曼荼羅地水火風之四大神,一曰四執金剛。(二)灌頂小壇(即受新阿阇梨供養之壇)守護四門之金剛也。即東南住無戲論金剛,西南虛空無垢金剛,西北無垢眼金剛,東北被雜色衆生金剛也。
梵名Vajra -keliki=lah! 。爲密教金剛部之忿怒身。又稱金剛藏隨心、金剛隨心、雞利系羅、吉利枳羅。與金剛薩埵眷屬觸金剛同名,乃降伏諸夜叉之尊。種子爲傆(hu^m!),叁昧耶形爲獨股杵。形像爲忿怒形,有火發,右手高舉,持獨股杵,左手作胎拳,置于腰部,立于磐石上。另據不空罥索經卷九、卷十五載,此尊面目嗔怒,左手執叁股金剛杵,右手揚掌,半跏趺坐。[陀羅尼集經卷七、蘇悉地經卷下、別尊雜記]
(菩薩)金剛忿怒身。梵雲雞利系羅,與金剛薩埵眷屬觸金剛同名。或稱金剛隨心菩薩。降伏諸夜叉之尊也。爲忿怒形,有火炎發,右手張出,持獨股杵,左手作胎拳,當腰,舉右手,坐磐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