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禅門。(一)禅定之門關。
(二)日本佛教用語。又稱禅室。指入禅定門之人。意爲禅定之門侶。即歸依佛門,剃發染衣之男子稱禅定門,女子稱禅定尼。又轉用于亡者戒名之稱號;禅定尼則爲對女子戒名之稱。在日本,剃發入佛門之天皇,專稱禅定法皇。攝政、關白剃發者,稱禅定殿下或禅閣。(參閱“禅門”6471)
(術語)禅定之門戶。又以入禅定門戶之義,呼一切出家入道之人。略曰禅門。位牌書某禅定門某禅門是也。
(一)位于陝西長安。隋代文帝仁壽年間(601~604),曾召僧定之門人保恭爲寺主,以檢校僧尼。唐代武德二年(619),改稱大莊嚴寺。續有神回、道哲、智興、慧诠等名德住持本寺,顯揚法門。
(二)西藏名Co-ne 。音譯卓尼寺。爲位于甘肅西南洮州之南的喇嘛教寺院。其創建年代不詳,但據考證明初即已存在。此寺藏有西藏大藏經甘珠爾(藏Bkah!-h!gyur ,佛說部)、丹珠爾(藏Bstan-h!gyur ,論疏部)之版木,稱爲卓尼版,其年代僅次于奈塘版(藏Snar-than% )。[蒙藏佛教史(妙舟)]
色界中有四重天處,皆爲修禅定者所生之處,故稱禅天。禅梵天即指色界初禅之叁天(大梵天、梵輔天、梵衆天)。法苑珠林卷叁(大五叁·二八八下):“初禅廣如小千世界,乃至第四禅地廣無邊者,未知于他大千之上,爲當共有初禅梵天,乃至共有色究竟天。”(參閱“四禅天”1846)
(界名)色界中有四重之天處。皆修禅定所生之處故曰禅天。其第一禅天更有叁天,第一爲大梵天。第二爲梵輔天。第叁爲梵衆天。此叁天通曰禅梵天。
(術語)與禅和子同。
(術語)與禅和同。
見禅和條。 - 陳義孝編
俗稱參禅的人。也指禅僧,和尚。“和”,有親和的意思。如宋·圓悟《碧岩錄》第二則評唱:“如今禅和子,問著也道:我亦不知不會。”又如《水浒傳》第五八回:“當日便收拾腰包行李棚頭笠,只做禅和子打扮。”也可以省稱“禅和”。如元·無名氏《猿聽經》第四折:“大衆,還有精進的佛子,俊秀禅和,未悟宗機,再來問答,有也是無?”(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凡二卷。日本臨濟宗僧義谛撰。列舉中、日之禅籍凡二四四部,並加略解。計分單錄禅要、把斷公案、宗門全史、宗門略史、叢林禮範、禅教總史、宗門隨筆、禅教雜說、宗師注經及禅籍志拾遺等類。收于大正二年(1913)一月刊行之大日本佛教全書。
(一)位于臺灣嘉義梅山鄉。開慧法師創建于民國四十五年(1956),工程艱钜,迨至六十年始告完成。續又增建寮房、山門等。鄰近有梅山公園,爲嘉義之觀光名勝,故每逢假日,遊客、信衆往來如織。
(二)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區永觀堂町。日本淨土宗西山禅林寺派之總本山。山號聖衆來迎山,舊號無量壽院,通稱永觀堂。爲齊衡二年(855),空海弟子真紹所建,爲鎮護國家之道場。後爲敕願寺,受賜號禅林寺。承曆年中(1077~1080),永觀至寺專修
念佛,爲本寺中興之祖,後皈依淨土宗。明應六年(1497),敕令增建祖師堂、書院、鎮守堂等。本寺以楓葉著稱,並藏有山越阿彌陀圖、來迎圖(二種),以及傳爲張思恭所繪之釋迦十大弟子像、佛涅槃圖、十六羅漢像、十界圖等佛畫,及波濤圖十二幅;另藏有當麻曼荼羅緣起一卷、融通念佛緣起二卷等淨土美術品。
(術語)禅宗所傳之戒法也。
(術語)圓覺叁觀之一。見圓覺條附錄。
即禅那與叁昧之並稱。禅那,梵語dhya^na, 意譯作思惟修習;叁昧,梵語sama^dhi,意譯作定,二者同體異名。法苑珠林卷八十四(大五叁·九○四上):“菩薩修定複有十法,不與二乘共。何等爲十?(中略)八、修定其心寂滅,勝于二乘諸禅叁昧故。”
(術語)禅那與叁昧。禅那譯思惟,叁昧譯定,同體異名也。或以色界之所屬爲禅,無色界之所屬爲叁昧。
華嚴宗五祖圭峰宗密(780~841)于其所著禅源諸诠集都序、中華傳心地禅門師資承襲圖之中,將禅宗諸派總分爲息妄修心宗、泯絕無寄宗、直顯心性宗,而主張自屬之荷澤宗爲最優。
息妄修心宗系指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之門下,及牛頭、天臺、惠稠、求那等倡導之禅。此宗主張外境與內心各有分限,如能背境觀心,即可息滅妄念;能息妄念,即覺悟而無所不知。此即指北宗禅。
泯絕無寄宗系指石頭、牛頭,以迄徑山等一派之主張。彼等主張凡聖等法,皆如夢幻,故須了脫一切執著,怨親苦樂一切無礙,了達本來無事,遠離顛倒,證得解脫。
直顯心性宗系指洪州宗、荷澤宗,主張有、空皆唯真性(即會相歸性)。此又分二類:(一)謂語言動作、貪嗔慈忍、善惡苦樂等,皆即佛性,此外別無佛。主張不斷不修,即爲解脫。(二)謂妄念本寂,塵境本空,此空寂之心即靈知不昧,爲我真性;知之一字即衆妙之門。頓悟此空寂之知,知其衆念無形,雖備修萬行,以無念爲宗,則罪業自然斷除,功用自然增進。
爲日本日蓮宗四個格言之一。日蓮擇取當時所盛行諸宗之中最具勢力,且有違自家宗旨之四宗加以批判,而立四個格言。其中第二之禅天魔即指斥禅宗之標榜“教外別傳,不立文字”,謂不依經典乃否定佛所說法,故視禅宗爲天魔外道之法。(參閱“四格言”1749)
(人名)Jñ&amacron;taka,南天竺國王名。龍樹菩薩爲此王作偈贈之。稱爲禅陀迦王偈。藏經中有龍樹菩薩爲禅陀迦王說法要偈。寄歸傳四曰:“龍樹菩薩以詩代書,名爲蘇颉裏離佉,譯爲密友書。寄與舊檀越南方大國王,號娑多婆漢那,名市演得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