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334 条与“般若”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18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45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般若 般若部 般若船 般若锋 般若会 般若经 般若论 般若时 般若寺 般若塔 般若汤 般若头 般若学 般若字 大般若 二般若 共般若 萨般若 三般若 深般若 五般若 八部般若 般若跋摩 般若灯论 般若多罗 般若佛母 般若羯罗 般若金刚 般若经典 般若拘罗 般若毱多 般若流支 般若菩萨 般若三昧 般若十利 般若淘汰 般若提婆 般若威力 般若无知 般若心经 般若之夕 般若转教 不共般若 达磨般若 大般若会 大般若经 二种般若 方便般若 观照般若 光赞般若 境界般若 眷属般若 六喻般若 梦行般若 摩诃般若 三种般若 实相般若 提云般若 文字般若 五部般若 五种般若 相似般若 转读般若 般若波罗密 般若波罗蜜 般若道行经 般若二种相 般若观自在 般若经十喻 般若理趣分 般若理趣经 般若理趣释 大般若供养 大般若转读 大品般若经 道行般若经 放光般若经 佛母般若经 佛性与般若 金刚般若经 金刚般若论 仁王般若经 十六会般若 实相般若经 文殊般若经 小品般若经 智门般若体 转大般若经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手 般若从进禅师 般若尽净虚融 般若敬遵禅师 般若启柔禅师 般若善端禅师 般若十六善神 般若十种利益 般若友蟾禅师 般若斫羯啰轨 二般若(二) 二般若(三) 二种般若庄严 金刚般若经疏 瞿昙般若流支 摩诃般若心经 三般若(二) 三昧父般若母 般若波罗蜜多藏 般若波罗蜜多咒 般若波罗蜜菩萨 般若沙弥佛教史 金刚般若集验记 摩诃般若波罗蜜 仁王般若念诵法 仁王般若五坛法 胜天王问般若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 实相般若波罗密经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说摩诃般若经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 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放光般若波罗蜜多经 观想佛母般若菩萨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般若波罗蜜多远离五处 大乘经藏 般若部第三 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密经 金刚般若经疏(一卷)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五十颂圣般若罗波蜜经 般若灯论(十五卷有序)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初分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密多经 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摩诃般若波罗密大明咒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二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六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三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四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五分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经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密经 光赞般若波罗密经(十卷)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密多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圆集要义论 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三卷) 摩诃般若波罗密钞经(五卷) 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三十卷) 胜天王般若波罗密经(七卷)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放光般若波罗密多经(三十卷)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有跋)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二卷) 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九颂精义论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与波罗蜜多与智波罗蜜多差别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密多菩萨经 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神宝记(四卷) 修习般若波罗密菩萨观行念诵仪轨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八那伽室利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九能断金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七曼殊室利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般若理趣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道行般若波罗密经(十卷 有道安序)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大明观想仪轨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论释(三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觉意三昧(一卷) 小品般若波罗密经(十卷 有僧睿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一卷) 般若(唐醴泉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批注(前有洪武御制序)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二净戒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六般若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三安忍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四精进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五静虑波罗密多分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一布施波罗密多分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密经(三卷今作二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论颂(七十七偈)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前有晁说之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集注(一卷 前有御制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二卷 有代宗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疏连珠记(一卷或作二卷)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圆集要义论释(四卷今作二卷)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三卷 亦名金刚能断般若)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批注(一卷 前有洪武御制序) 师蕴(宋天台山般若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二卷)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密多经 (二十五卷或作十四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道场念诵仪轨(一卷 有慧灵序) 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密多教中一分(此于大部支流别行) 大般若经(Mahaprajna-paramita-sutra) 怀迪(般若力,善部末摩)(唐罗浮山石楼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收起
阅藏知津 【307】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六般若波罗密多分

(六百卷  有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  沙门玄则大般若经初会序  十六分各有一序)
唐玉华寺沙门释玄奘译
  第十六般若波罗密多分。佛住竹林白鹭池侧,与千二百五十苾刍,无量无数一生所系菩萨众俱,有善勇猛菩萨,请问何谓般若,云何修行,云何令速圆满,云何恶魔不能得便,能觉魔事,云何安住,速能圆满一切智法?佛言:「实无少法,可名般若,谓如实知一切法性,无实无生,亦无虚妄,虽不见有菩提心性,而能发起大菩提心,彼虽如是发菩提心,而于菩提无所引发。若能远达诸法实性,是谓般若微妙甚深,实不可说,今随世俗文句,方便演说,即蕴等,非般若,离蕴等,非般若,般若于一切法,都无所依,不在蕴等内,不在蕴等外,不在两间,远离而住,与蕴等非相应,非不相应,蕴等真如,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如所有性,是谓般若。复次一切法无自性,是谓般若。一切法非一切法所行故,无知无见,是谓般若。一切法不舍自性,如是遍知,是谓般若。一切法与一切法非合非离,是谓般若。一切法非增非减,是谓般若。一切法非染非净,是谓般若。一切法非有净法,非有不净法,是谓般若。一切法非移转,非趣入,是谓般若。一切法非系非离系,非死非生,非生非死,非流转非有流转法,非尽非有尽法,非有集法,非有灭法,非有起法,非有尽法,非有变坏法,非无变坏法,非常非无常等,非有贪瞋痴法,非离贪瞋痴法,非作者非使作者等,非断非常,非有边非无边,非见趣非见趣断,非爱非爱断,非善非非善,是谓般若。如是般若,非一切法摄,亦非远离如是等法,别有般若。如梦、如幻、如焰、如影、如响、如沬、如泡、如芭蕉、如虚空、如影光、如宝光、如灯光,非圆成实。」于是舍利子广叹难见难觉,乃至无边际等,佛一一印述之。舍利子问:「云何菩萨依如是法,行诸境相?」佛言:「尚不得法,何况非法,尚不得道,何况非道,知一切境,皆无境性,于一切境,皆无住着,以无边法为所行境,如空、如风、无有少相而可得者。又此甚深法要,非但耳闻,即名为果,要不放逸,精进修行,如实了知,远离众恶,自他俱利,乃名为果。若于正法起异解行,不名闻法,若于法义起颠倒解,不正修行,定无顺忍,不应深信微少善根,谓彼即能脱诸恶趣,若得顺忍,能不复造感恶趣业,不复懈怠起顺退分。」时舍利子告善现言:「云何具寿默然不说般若?」善现答言:「我于诸法都无所见,故无所说,乃至甚深般若不可说示。」佛告善勇猛言:「菩萨修行般若,于一切法,都无所行,以一切法,皆是颠倒之所等起,非实、非有、邪伪虚妄,若能行无所行,为行般若,遍知一切所缘而行,除遣一切所缘而行。」善勇猛言:「菩萨修行甚深般若,不可思议!」佛言:「如是一切法皆不可思议故,菩萨修行般若亦不可思议。」善勇猛言:「如是行深般若,是无上行、清净行、明白行、无生行、无灭行、超出行、难伏行。」佛印成之。又明一切法皆以无性为性,不可修,亦不可遣,菩萨于一切法,无取无执,无住无着,成就功德智能大威神力,能降伏魔。乃至付嘱贤守导师等五百上首菩萨,及善勇猛菩萨,又复微笑放光,令大千界处处有情,互得相见,天龙鬼神,花香供养,赞咏神力,无数菩萨,得无生忍,无边有情,发无上心。(八卷)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08】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三安忍波罗密多分

(六百卷  有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  沙门玄则大般若经初会序  十六分各有一序)
唐玉华寺沙门释玄奘译
  第十三安忍波罗密多分。佛在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苾刍众俱,命满慈子宣说忍度。舍利子问:「菩萨忍、声闻忍、有何差别?」满慈子答:「声闻唯为舍弃自身烦恼,名为少分安忍。菩萨欲度无量有情,名为具分安忍。于檀涂火烧,起平等心,俱欲毕竟利乐。又声闻唯观蕴等无我有情之所引发,菩萨亦观蕴等无性无生之所引发,菩萨欲证菩提,应修其心,令与地水火风空等,宁受无边大苦,而不爱着二乘自利众善。又若住二乘地,起二乘作意,乃至乐观蕴等常无常等,是为行他行处,若修六度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是为行自行处,一切恶魔,不能得便。」
(一卷)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09】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四精进波罗密多分

(六百卷  有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  沙门玄则大般若经初会序  十六分各有一序)
唐玉华寺沙门释玄奘译
  第十四精进波罗密多分。佛在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苾刍众俱,满慈子问菩萨精进。佛言:「初发心时,若身、若心,先应为他作饶益事,如仆任主,不应自在,诸有所为,皆随主欲,亦如马宝,盘回去住,迟速任人,又常勤修六度二十空等,能为难事。」(一卷)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0】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五静虑波罗密多分

(六百卷  有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  沙门玄则大般若经初会序  十六分各有一序)
唐玉华寺沙门释玄奘译
  第十五静虑波罗密多分。佛住鹫峰,与千二百五十苾刍众俱。舍利子问:「菩萨云何方便,安住静虑?」佛言:「渐次入四静虑,引发五通,降魔成觉,又虽现入四禅四定,而不味着,亦不离染,虽观一切法都不可得,而不弃舍一切智智。」满慈子问:「何缘如来许诸菩萨入四禅四定,不许久住其中,心生染着?」舍利子答:「若生欲界,速能圆满一切智智,生色无色,无斯用故!」满慈子问:「云何安住静虑,摄受般若精进忍戒施等。」佛一一答。又明若住二乘相应作意,名为散乱,若随所集一切善根,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名为心定。舍利子问:「菩萨安住静虑,云何方便,还从定起?」佛言:「于色无色静虑等至,顺逆次第,超越串习,极善纯熟,游戏自在,复入欲界非等引心,由起此心,还生欲界,亲近供养诸佛,引发菩提分法。生色无色,无如是能,上二界生,身心钝故。」(二卷)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1】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十一布施波罗密多分

(六百卷  有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  沙门玄则大般若经初会序  十六分各有一序)
唐玉华寺沙门释玄奘译
  第十一布施波罗密多分。佛在给孤独园,与千二百苾刍俱,再三命劝舍利子,为诸菩萨宣说布施波罗密多,舍利子言:「应缘一切智智,以大悲为上首,修行布施,则能摄受一切智智,疾证无上菩提。宁以无记心行施,或不行施,终不以回向二乘地心行施。」次答满慈子问,喻说菩萨声闻行施胜劣意愿。满慈子亦说二施譬喻,舍利子广说有巧方便所行布施,及随喜回向所引善根,如月、如日、如吠琉璃宝、如马宝。又常于有情,作大饶益,如真金、如日月、如商主、如善士、如王种。次更广说应起决定施心,应学无染布施,又观诸法,若顺若违,皆能助引一切智智。又明二乘于一切智,亦有助力,然诸二乘作意,于一切智及此赀粮,俱无助力,故制菩萨定不应起二乘相应作意。次明能舍众相回向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乃名能得无上善利,方便善巧,不取法相,得入居顶诸菩萨数。次明说如是法,皆如来力。佛嘱阿难受持。满慈子问:「若一切法,皆非实有,行布施,何所舍,成正觉,何所得?」佛言:「无所舍,无所得,无所损,无所益,如二幻师,戏为变易,以幻价直,另化美团等。」又舍利子答满慈子,菩萨先应思惟一切法性,毕竟空寂,次应思惟一切智智,具胜功德,后应愍念一切有情贫乏珍财,受诸苦恼,作是念已,便舍一切珍财,施诸有情,心无所着,亦以正法施诸有情,亦以无边上妙供具,恭敬供养佛法僧宝,如是布施,随顺菩提,疾能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于是佛以神力,令诸大众,见十方各各无数殑伽沙数世界,各有无量菩萨,行施精勤,乃结劝云:「菩萨欲疾证得一切智智,穷未来际,利乐有情,应观法空,缘一切智,具胜功德,愍念有情,受贫匮苦,应行布施波罗密多,持此善根,普施一切,令脱恶趣生死众苦。作是愿言:十方世界诸有情类,由我善根功德威力,未发无上心者,令速发心,已发心者,令永不退,已不退者,今速圆满一切智智。」舍利子问,最初发心,第二发心,住不退地,坐菩提座差别?佛答示之,并以神力,令见十方各无数界,无数菩萨,行菩萨行种种差别。无数如来,种种方便,饶益有情。乃结劝云:「若定发心求一切智,彼必当作世间第一真净福田,及作大千最大法师,亦作如来,利乐一切有情。」次答舍利子问,广明菩萨初心,胜于二乘后心,及明菩萨不退心力,于余神力,最为无上。次满慈子与舍利子互相问答,明退心者,非真菩萨,是增上慢,欲证菩提,应正发起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乃至佛嘱阿难受持。(五卷)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2】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密经(三卷今作二卷)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即佛母般若三十二品之摄颂也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3】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论颂(七十七偈)

无着菩萨造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4】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前有晁说之序)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人法为名,实相为体,自行因果为宗,权实二智为用,大乘熟酥为教相。序品为序分,观空下六品为正说分。嘱累品为流通分。若望经文,受持品末,佛告月光下,即是流通。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5】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集注(一卷 前有御制序)

明天界寺僧宗泐演福寺僧如卺同集
  共集贤首,孤山,古云,佛海,四家注疏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6】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即《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从第一分至第十三分,但有心明,而无曼拿罗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7】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

功德施菩萨造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8】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二卷 有代宗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序品第一。佛在鹫峰,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静妙三摩地,放毛孔光,普照十方,菩萨来集。观如来品第二。说护佛果护十地行,波斯匿王言:「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佛印之。菩萨行品第三。二谛品第四。护国品第五。不思议品第六。奉持品第七。有金刚手菩萨所说咒。嘱累品第八。
  文更顺畅最宜流通。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19】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疏连珠记(一卷或作二卷)

宋玉峰沙门释师会述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20】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书名)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释。

阅藏知津 【321】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圆集要义论释(四卷今作二卷)

宋北印土沙门施謢译
  三宝尊菩萨造,释大域龙树菩萨所造颂。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22】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三卷 亦名金刚能断般若

无着菩萨造  隋南天竺沙门达磨笈多译
  成立七种义句,一种性不断,谓护念付嘱。二发起行相,谓问答住降。三行所住处,有十八种,略为八种。四对治,谓十八住中各有二种对治。五不失,谓离增益损减二边,如经中处处云即非是名等。六地。谓十六处,显示信行地,证道住处。是净心地,后上求佛地七立名,谓金刚能断义。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323】圣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施护等译
  说般若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24】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说般若之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