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西藏出家之女子。西藏新志:“藏民笃信佛教,所生子女出家者居多数。男子为喇嘛,女子为觉魔子,犹如比丘尼,其数当以五六万计。即豪富如噶布伦,家拥巨资,其女子亦为觉魔子。”
(杂名)西藏新志中曰:“藏民笃信佛教。所生子女,出家者居多数。男子为喇嘛,女子为觉魔子,犹如比丘尼。其数当以五六万计,即豪富如噶布伦,家拥巨资。其女子亦为觉魔子。”
(印相)又作金刚起印,惊觉一切如来印。惊觉诸佛,使自定起之印契。修法时,为请诸佛出定护念而结之。真言修行钞二曰:“宪深口传云:上观佛时,虽奉见遍空诸佛,彼诸佛未出定故。今结金刚起印加持时,入定诸佛被惊觉,出定护念行者及法界众生。千手仪轨云:惊觉一切如来印。摄真实经云:觉起印也。”
多数经文译作「身心受乐」或「安乐住」,南传经文都作「以身体感受乐」。 - 庄春江居士编
位于北平安定门外。俗称大钟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敕建,其建筑式样颇异其他诸寺,尚保有明初建筑之风格。寺内藏有一口大钟,名为华严钟,系奉明成祖之诏镌制,原置于城西之万寿寺,后移置此寺。该钟为八角形,高六点九公尺,钟唇厚二十二公分,外径三点三公尺,重约四十六点五吨;铜质精良,钟身内外铸满佛教经咒十七种之多,外铸诸佛如来菩萨尊者名号集经、阿弥陀经、十二因缘咒,内铸妙法莲华经,钟口铸金刚般若经,蒲牢处铸楞严经,总计二十二万七千余字。每字八分四方,字画整隽,传系出自沈度之笔,道衍(姚广孝)所监造,为北平名物之一。钟声轻击圆润深沉,重击浑厚宏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钟声传送距离为十五至二十公里左右。据长安客话所记,昼夜撞击,声闻数十里,时远时近,有异他钟。
(印相)称大日金轮之智拳印。
解读为「感受乐」,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 庄春江居士编
觉卧,西藏语意为王子,用以称释迦牟尼,取净饭王子之意。相传以释迦牟尼佛十二岁时之身量造像,唐文成公主曾携之入藏,今存拉萨大昭寺大殿内。
(术语)佛智能了达诸法,故云觉悟智。金刚顶经一曰:“一切金刚界觉悟智。”
即佛智。以佛智能了达诸法,故称觉悟智。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一(大一八·三四一中):“为一切金刚界觉悟智大士。”
西藏名Good-yul-pa 。西藏佛教派别之一。觉,意为能断;域,意为境。此派之教法源于入藏之印度僧人丹巴桑结。宣说慈悲菩提心和性空见,认为能断除人生之苦恼与死亡之根源。其教法后融于其他教派中。
(1043~1121)白云宗之创始者。宋代河南登封人。自称孔子后裔。从汝州龙门山宝应寺海慧出家,遍历诸方,止于舒州浮山,宴坐二十年,后至杭州灵隐寺后山白云庵创白云新义,以华严经为根本要典,主张儒释道三家一致,重视忠孝慈善,晨夕持诵礼拜供养,躬耕自活,不沾荤酒。政和六年(1116),着证宗论排斥禅宗,觉海愚禅师诉之于朝,力论其伪,遂坐罪流放恩州(广东)。宣和三年入寂,弟子慧能归遗骨于杭州,建塔于余杭南山之普安寺。著有初学记、三教篇、正行集、十地歌等。[佛祖统纪卷四十六、卷五十四]
「六受身」的另译,六类感受,即由六根对六境,生起六触身(六类触,另译为「六更乐身」),六触身生起六受身,或「六想身」(六类想)、或「六思身」(六类思,参看「思」),「身」这里作「种类」解,参看「身」。 - 庄春江居士编
(术语)璎珞本业经所说四十二地之一。佛果之地位也。
证得妙觉的地位,即佛的地位。 - 陈义孝编
证得妙觉的地位,即佛的地位。
- 梵心居士编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佛果之天上正等正觉。
- 梵心居士编
(术语)璎珞本业经所说六种性之一。佛果之性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