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所立的三谛与三观。见三谛或三观条。 - 陈义孝编
此有二种。一、是外道。作如是计: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无有妙行,无有恶行,无有妙行恶行诸业异熟,无此世间,无彼世间,无父,无母,无化生有情,无有世间真阿罗汉。二、是大乘恶取空者。谓无有一切诸法体相。此中起见因缘,及破彼论,皆如瑜伽七卷九页至十一页广说。 - 朱芾煌
指虚空界之色。空界,梵语a^ka^s/a-dha^tu。据俱舍论卷一载,虚空之外,别有空界,为眼可见,如诸门窗及口鼻等内外之窍隙;因系眼可见,故附“色”之名,称为空界色。
另据俱舍论光记卷一所说,空界色以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闇等十二显色中之影、光、明、闇为体;然因影、光、明、闇亦随青、黄、赤、白等四显色而应现,故空界色亦摄于青、黄、赤、白中。又青、黄、赤、白即须弥四大洲各现于空中的纯一之净色,故空界色即空一显色。
俱舍论卷一又谓(大二九·六下):“故说空界,明闇为体,应知此体不离昼夜,即此说名邻阿伽色。”是知,空界色另有邻阿伽色(梵agha -sa^mantaka )之译名,意指邻近阿伽之色。[俱舍论释论卷一、俱舍论光记卷一、俱舍论宝疏卷一下、玄应音义卷二十四](参阅“空一显色”3470、“邻阿伽色”6194)
(术语)有部之所立。虚空之外,别有空界,眼可见,门窗口鼻等内外之窍隙是也。既为眼可见,故附色之名,而谓之空界色。俱舍论一曰:“诸有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名为空界。”此空界色,名邻阿伽色。见邻阿迦色条。
瑜伽三十三卷十六页云:空界想者:谓由此想,先于自身,发起轻举柔软二胜解已;随所欲往,若于中间,有诸色聚,能为障碍;尔时便起胜解作意,于彼色中,作空胜解;能无碍往。 - 朱芾煌
梵语a^ntariks!ava^sin。指居止于空中之“天”,如欲界六天中之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及色界诸天。相对于此,四王天、忉利天等,居止于须弥山,称为地居天。[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俱舍论卷十一、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三十一]
(界名)居于空之天也。对于地居天而言。谓欲界之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四天及色界之诸天也。
凌空而处的天,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等四天,及色界的诸天是。 - 陈义孝编
露天之空地。 - 庄春江居士编
意即空门之子,乃世人对出家沙门之称呼。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一下):“涅槃有三门:一空门,二无相门,三无作门。何者空门?谓观诸法无我、无所,诸法从因缘生,无作者、受者,是名空。今出家人由此门入涅槃宅,故号空门子。”
此外,我国古代僧人常自谦而称空桑子。[大智度论卷二十]
(杂语)谓僧徒也。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涅槃有三门:一空门,二无相门,三无作门。何者空门?谓观诸法,无我我所,诸法从因缘生。无作者受者,是名空。今出家人,由此门入涅槃宅,故号空门子。”
(术语)三三昧之一。智度论五曰:“观五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知一切诸法实相。所谓毕竟空,是名空,是名空三昧。复次十八空,是名空三昧。”就因而言,则为三三昧。就果而言,则为三解脱。
三三昧之一。 - 陈义孝编
以我、我所空为专注对象(所缘)所成就的定,另作「空心三昧」。 - 庄春江居士编
诠说空理之教。华严宗所立五教之中,第二为大乘始教,此始教复分“空始教”与“相始教”二门。依般若、三论等经论,诠说诸法皆空,揭示真空无相之义者,称为空始教。依解深密、瑜伽等经论,从现象作用肯定诸法存在之唯识说,称为相始教。上记二教俱为大乘之初门,故称始教。[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参阅“五教十宗”1146、“始教”3139)
(术语)华严宗所立五教中第二为大乘始教,此始教,分空始教,相始教之二,诠般若三论等诸法皆空之理者为空始教。建立深密瑜伽等诸法者为相始教。俱为大乘之初门,故谓为始教。起信论义记上曰:“一、随相法执宗,即小乘诸部是也。二、真空无相宗,即般若等经,中观等论所说是也。三、唯识法相宗,即解深密等经,瑜伽等论所说是也。四、如来藏缘起宗,即楞伽密严等经,起信宝性等论所说是也。”此中第二为空始教,第三为相始教也。
另译为「世间空」,意思是「眼等六根认识色等六境所构成的世间,是无常的,是空无我的」。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名)过去世之一佛。空王为佛之总名,而今为一佛之名也。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共于空王佛所发心。法华经人记品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又,阿弥陀如来于因位为比丘时,与他三比丘共拜此佛之白毫相而成佛。见观佛三昧经九。往生要集中本曰:“五体投地,遍身流汗,归命弥陀佛。念眉间白毫相,发露涕泣,应作此念:过去空王佛,眉间白毫相,弥陀尊礼敬,灭罪今得佛。我今礼弥陀佛,亦当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