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指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而言。
(一)凡二卷。唐代曹溪六祖慧能述。又称金刚经注解、金刚经口诀、六祖解义、六祖口诀。收于卍续藏第三十八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卷首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卷上由第一法会因由分至第十一无为福胜分,卷下由第十二尊重正教分至第三十二应化非真分。序中指出,所谓金刚即佛性,般若即大智慧,波罗蜜即到彼岸、离生灭相,而经则为成佛之道;欲使众生远离生灭之相,破除谬想愚痴,以达涅槃妙境而得大智慧,故说成佛之道。所述词句简明而易解。
(二)凡二卷。清代徐槐廷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二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书之内容,首为黄乐之序、徐槐廷述金刚经源流;其次列举汇纂引用书目、诵经要法六则;再次以注、论、讲三段分释本文,“注”以解释经文中之字句,“论”以辨析论断经文之精要,“讲”则仿效如来之口气以演发金刚般若之大义;末为汇解、总解,谓金刚经为佛祖传心秘旨,以清净为体,发心为用,而以如如不动为究竟。
全一卷。又称金刚般若经鸠异。唐代段成式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所谓“鸠异”,即汇集遗逸异说者。全书收录唐代中期以降,张齐丘、王孝廉等僧俗二十一人受持金刚经之灵验谭,并仿“金刚经灵验记三卷”之形式而成,着于开成元年(836)。为研究唐代中期有关金刚经信仰之重要资料。
指金刚经中六种显示人类色身为空、无常之譬喻。即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等,此六种事物皆于瞬间生起又消失,故以之比喻人身之迁流变化无实。金刚经(大八·七五二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参阅“譬喻”6809)
(名数)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四卷。又称金刚般若经义疏、金刚般若疏。隋代吉藏撰,约成书于文帝开皇九至十七年(589~597)。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全书分为十科,前九科阐述金刚经要意,第十科随文注解。所述旁征博引,极为详尽。
凡二卷。唐代窥基撰。全称金刚般若经赞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玄奘译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九会“能断金刚波罗蜜多经”与上述罗什所译,为同本异译。而窥基虽为玄奘门下,却依用罗什之金刚般若经,此可谓异例;本书乃以法相宗之立场,而注释般若空观;就此而言,堪为一重要之注释书。
(明王)胎藏界之三部各有军荼利明王,金刚部之军荼利名金刚军荼利。在金刚手院。又,佛部之军荼利名甘露军荼利,或金刚军荼利。在苏悉地院。见甘露条附录。梵Vajra-Ku&ndotblw;&ddotblw;al&imacron;。
金刚利,梵名Vajra -ti^ks!n!a ,音译缚日啰底乞洒拏。西藏名 Rdo-rje-ral-gri。又称金刚受持菩萨。别名摩诃衍菩萨、摩诃器杖菩萨、文殊师利萨、金刚藏菩萨,金刚甚深菩萨、金刚觉菩萨。(一)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之一,十六大菩萨之一,西方无量寿如来四亲近之一。位居金刚界曼荼罗西方月轮中无量寿如来之右方。由此尊之加持,能以般若波罗蜜之剑,断自他无量杂染结使诸苦。密号般若金刚、除罪金刚。此尊之种子、形像等,于金刚界曼荼罗各会中不同,于成身会,种子为窛(dham!),为大空法界智之义;三昧耶形为利剑;形像为身呈金色,左手持花,花上有箧,右手持利剑;真言为“唵 缚日啰 底乞瑟拏 淡”。于三昧耶会,种子为斱(da),为不取不舍中道妙慧之义;真言为“耨佉 砌那”。于供养会,形像为两手持莲,莲上有利剑;真言为“唵 萨缚怛他孽多 钵啰枳惹 波罗蜜多 避 涅贺隶 萨都萨都努弭 摩诃具沙努霓 淡”。此菩萨为无量寿如来下转摄取之身,表征以智慧之利剑给与众生之德。身为金色,示佛智成满之相,左手之梵箧,示定中存佛智;右手之利剑,示佛智猛利、断惑除障。[金刚顶经卷一、大教王经卷三(施护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二、卷三、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中]
(二)为仁王般若经所举五大力菩萨中西方之尊。手持金刚剑,放金色光护国。剑表能断自他俱生之障。
(菩萨)Vajrat&imacron;ksna,金刚界十六菩萨之一。西方无量寿如来四亲近之一。主如来之智德,标断一切之苦,以剑为三昧耶形。秘藏记末曰:“金色,左手华上有箧,右手持利剑,由结金刚藏剑故,彼能断一切苦。”圣位经曰:“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金刚剑般若波罗蜜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剑菩萨形,住观自在王如来右边月轮。”出生义曰:“就一切如来永断习气智,而生金刚利。”此菩萨与文殊菩萨异名同体。其教令轮身为六头六手六足之大威德明王,即无量寿如来之忿怒身也。新译仁王经下曰:“西方金刚利菩萨摩诃萨,手持金刚剑,放金色光。”同仪轨上曰:“言金刚利者,如彼经云,文殊师利菩萨也。(中略)手持金刚剑者,示其所作能断自他俱生障故。依教令轮现作威怒六足金刚,手臂头各六,坐水牛上,摧伏一切诸恶毒龙。”
为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之一,四摄菩萨之一。位居金刚界曼荼罗外院方坛之北方。又称遍入菩萨、摄入菩萨、召入菩萨。密号解脱金刚、欢喜金刚,种子为溭(hoh!),一切欢喜之义。
此尊之三昧耶形、真言,于各会中皆不同,如于成身会中,三昧耶形为金刚铃;形像为身呈青色,左手握拳置于腰前,右手伸拇指、食指,余指弯屈,置于胸前;真言为“唵 缚日啰吠舍 斛”。于三昧耶会,三昧耶形为莲花上之三股铃,真言为“健吒 恶恶”。于微细会,形像为两手各持金刚铃。此尊象征确实摄取众生而欢喜雀跃,犹如渔夫捕获鱼虾时,欢喜而振铃。
金刚铃菩萨之梵名为Vajra^ves/a ,音译缚日啰吠舍。西藏名Rdo-rje-dbab-pa 。然梵语a^ves/a 为“遍入”之义而无“铃”之义,金刚顶经卷二即将 Vajra^ves/a 译作“坚金刚入”。又金刚铃之正确梵语应为三昧耶会之真言中的 vajra-gan!t!a^。[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二、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菩萨)Vajragh-anta,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四摄菩萨之一。手执铃以标大日如来警醒迷有情之德。又标欢喜。秘藏记末曰:“青色,取铃。”圣位经曰:“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般若波罗蜜金刚铃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铃菩萨形,守精进户,住北门月轮。”略出经曰:“由结金刚铃契故,能生欢喜。”
(术语)三种金刚三昧之一。见金刚三昧条。
(印相)结安置诸尊之金刚轮坛(即曼荼罗)之印明也。有大小二种。
金刚鬘,梵名Vajra -ma^la ,音译缚日啰摩犁。西藏名Rdo-rje-h!phren%-ba 。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之一,内四供养之一。位居金刚界曼荼罗中央大月轮中之西南隅。系大日如来为供养宝生如来而流出之身,宝生如来司掌福智万行之德,故以金刚宝鬘璎珞供养之。密号妙严金刚,表示华鬘庄严之义。
此尊之种子、形像,于各会中皆不同,如于成身会,种子为竨(trat!),如如无垢无高下之义;三昧耶形为金刚宝鬘;形像为身呈白黄色,天女形,二手执华鬘横于胸前;印相为二拳系鬘,自额部垂至顶后;真言为“
唵 缚日啰 摩黎 怛啰吒”。[金刚顶经卷二、大教王经卷四、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二、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菩萨)Vajram&amacron;lin,金刚界内四供养菩萨之第一。是为由中央大日如来供养南方宝生如来心中流出之华鬘三摩地女菩萨也。略出经曰:“由结金刚鬘契故,得美妙容色。”圣位经曰:“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金刚华鬘菩提分法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华鬘天女形菩萨,住毗卢遮那佛西南隅月轮。”
(经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之略名。
(经名)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