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轉也。此叁不退配于菩薩之行位,依諸宗而異。據法相大乘,則依萬劫修因,入十住之位,雖識觀成就,無複退墮惡業流轉生死之位,謂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識觀于利他之行不退失,謂之行不退。八地已去,得無功用智念念入真如海,謂之念不退(西方要決之十住毗婆沙論)。又天臺一家,自別教之初住至第七住爲位不退,此間斷見思之惑,而永超叁界之生死也。自第八住至十回向之終爲行不退,此間破塵沙之惑,而不退失利他也。初地以上爲念不退,斷無明之惑,而不失中道之正念也。如配之于圓教,則自初信至第七信爲位不退,自第八信至第十信之終爲行不退,初住已上爲念不退。觀經妙宗鈔下曰:“若破見思名位不退,則永不失超凡假。伏斷塵沙名行不退,則永不失菩薩之行。若破無明名念不退,則不失中道正念。”
(名數)見不退條。
[出觀經妙宗鈔] 一位不退謂別教菩薩。從初住位中斷見惑。二住至七住位中斷思惑。則永不退失超凡之位。故名位不退。(初住即十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也。)二行不退謂別教菩薩。從八住已去至十行位中伏斷塵沙之惑。則永不退失菩薩之行。故名行不退。(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叁念不退謂別教菩薩。從初地已去破無明惑。則永不退失中道正念 - 明·一如等 撰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不退失;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叁、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轉。 - 陳義孝編
謂于修行過程中,已證得不退轉之情形有四種之別。(一)慈恩大師窺基所立之說,即:(一)信不退,指“十信位”之中,第六位以上之菩薩,不再生起邪見。(二) 位不退,指十住位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回二乘之位。(叁)證不退,指初地以上之菩薩,已不再退失所證之法。(四)行不退,指八地以上之菩薩,能行各種有爲與無爲諸法而不退轉。懷感之釋淨土群疑論卷四亦同此主張。[法華經玄贊攝釋卷二、釋淨土群疑論探要記卷九]
(二)迦才之淨土論卷上所說,即:(一)念不退,指八地以上之菩薩。(二)行不退,指初地以上之菩薩。(叁)位不退,指十解(即十住位)以上之菩薩。(四)處不退,指達于西方淨土之境地,即生于彌陀淨土,已得“正定聚”而永不退轉者。[法華經玄贊卷二、往生要集卷下末、往生要集義記卷八]
(叁)袾宏之阿彌陀經疏鈔卷叁所說,即:(一)願不退,即未斷除煩惱而生于凡聖同居之淨土者。(二)行不退,即已斷除見惑、思惑而生于方便有余土者。(叁)智不退,即斷除一部分無明煩惱而居于實報無障礙土者。(四)位不退,即破盡叁惑而居于常寂光土者。
(四)智旭之阿彌陀經要解所說,即:(一)念不退,指破除無明,彰顯佛性,而直接生于實報分證之常寂光土者。(二)行不退,指斷除見惑、思惑、塵沙惑而生于方便土,且趣進極樂淨土者。(叁)位不退,指帶業往生而生于凡聖同居之淨土者。(四)畢竟不退,即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解或不解,但有彌陀之名號、六方之佛名,乃至阿彌陀經之經名等,一經其人之耳,假以千萬劫之時日,畢竟可由此一因緣而得度脫。
(名數)淨土門立四不退。于以上叁不退加處不退也。即生西方淨土者,不更退墮穢土也。見西方要決,迦才淨土論上。[囗@又]法相宗立四不退:一、信不退,爲十信位之第六信,以自後退不生邪見故也。二、位不退,爲十住位之第七住,以自後退不入二乘故也。叁、證不退,爲初地以上,以證得之法不退失故也。四、行不退,爲八地以上,以有爲與無爲之行皆能修故也。見法華玄贊二。
1.淨土門所立。一、位不退,既修得的位次不退失;二、行不退,于所修的行法不退失;叁、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轉;四、處不退,生西方淨土的人不更退墮穢土。2.法相宗所立。一、信不退,是十信位之第六信,從此不生邪見;二、位不退,是十住位之第七住,從此不入二乘;叁 - 陳義孝編
(術語)叁不退,又四不退之一。菩薩十住以上無再退墮于下凡而流轉于惡道也。
叁不退或四不退之一,菩薩修到十住位以上,便不再墮落退失其地位。 - 陳義孝編
(名數)五種之不退。見不退條。
[出起信論疏] 一信不退謂十信位菩薩。發大信心。笃信中道圓妙之理。常住平等。不遷不變。信行滿足而無退轉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願心也。)二位不退謂菩薩十信滿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見法身。住正定位而不退轉也。(十住者。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 - 明·一如等 撰
(術語)叁不退之一。見不退條。
叁不退之一。 - 陳義孝編
指佛道修行之階位中,于行業至不退墮之位。與“念不退”、“位不退”並稱爲叁不退。又于初地得真唯識觀,舍二乘之心,于利他之行得不退,亦稱爲行不退。另又與處、位、念,或信、位、證,或念、位、畢竟等之不退並稱爲四不退。與信、位、證、煩惱等之不退並稱爲五不退。
此外,日本淨土宗之祖源空所立之“行不退”,即以念佛等修行之功,以入于不退位之境地。(參閱“不退”984)
(術語)叁不退或四不退之一。永不退失菩薩大行之位也。配之于菩薩之階位有多說。見不退條。
永不退失菩薩的大行。 - 陳義孝編
永不退失菩薩的大行。
- 梵心居士編
(術語)叁不退,四不退,五不退中第叁也。見不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