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見,或以斷常,或以有無爲根本,成六十二見。但分二種,一身邊二見所攝,二邊邪二邊所攝。
一、身邊二見所攝。
一、以斷常二,或有無二爲根本。
二、五蘊色受想行識,各具四句,成二十。言四句者:
一、陰大我小,我在陰中。
二、我大陰小,陰在我中。
叁、離陰是我。
四、即陰是我。
叁、曆過、現、未叁世,成六十見,加根本二,成六十二。
二、邊邪二見所攝。
一、以常無常二,或有邊無邊二,或如去不如去二,爲根本。
二、五蘊色受想行識,各具四句,以叁種分別之如下:
一、常無常。
一、常。
二、無常。
叁、亦常亦無常。
四、非常非無常。
二、邊無邊。
一、有邊。
二、無邊。
叁、亦有邊亦無邊。
四、非有邊非無邊。
叁、如去不如去。
一、如去。
二、不如去。
叁、亦如去亦不如去。
四、非如去非不如去。
常無常者,推過去時,爲常、爲無常也。邊無邊者,推現在空際,爲有邊、爲無邊也。如去不如去者,推將來世,爲如去、爲不如去也。
叁、曆過、現、未叁世,成六十見,加根本二,成六十二。 - 明·楊卓
此爲古代印度外道所執的六十二種錯誤見解。但經中有數種異說,如《長阿含經·梵動經》,載有十類六十二見之說,而對外道所執的諸論,大別爲本劫本見、末劫末見二種。本劫本見即依過去前際而起分別見,凡有五類十八見,包括常論四種、亦常亦無常論四種、邊無邊論四種、種種論四種、無因而有論二種;末劫末見即依未來後際而起分別見,凡有五類四十四見,包括有想論十六種、無想論八種、非有想非無想論八種、斷滅論七種、現在泥洹論五種,總計十類六十二見。又在《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四,亦舉出六十二見,然名稱略異,文繁不錄。 - 于淩波居士著
六十二種邪見,觀察過去而生成的有五類十八種,第一類「我及世間是常」(四見),第二類「我及世間部分是常部分是無常」(四見),第叁類「我及世間有邊無邊」(四見),第四類詭辯論(四見),第五類「無因論」(二見),推論未來的有五類四十四種,第一類「死後有想」(十六見),第二類「死後無想」(八見),第叁類「死後非有想非無想」(八見),第四類「死後斷滅」(七見),第五類「現法涅槃」(五見)。 - 莊春江居士編
指有見與無見。據法華文句卷四下載,有見爲常見,無見爲斷見,由此二見可産生六十二種錯誤之見解。此外,若執著有之邊際,或執著無之邊際者,皆爲不正之邊見,稱爲有無二邊。[法華經方便品、肇論](參閱“六十二見”1241)
(術語)一切之邪見納于此二見之中,自此二見生一切之邪見。法華經方便品曰:“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文句四下曰:“若有是常見,若無是斷見,因此二見生六十二。”
固執有與無的二種邪見。有是指常見,無是指斷見。一切邪見都歸納于此二見之中,因由此二見而後生出一切的邪見。 - 陳義孝編
有無二見者:
一、有見 偏于有之邪見。
二、無見 偏于無之邪見。
法華經方便品曰:“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 - 明·楊卓
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九卷十二頁雲:六十二見趣者:謂前際分別見、有十八。後際分別見、有四十四。前際分別見有十八者:謂四遍常論,四一分常論,二無因生論,四有邊等論,四不死矯亂論。後際分別見有四十四者:謂十六有想論,八無想論,八非有想非無想論,七斷滅論,五現法涅盤論。此中依過去起分別見,名前際分別見。依未來起分別見,名後際分別見。若依現在起分別見,此則不定。或名前際分別見,或名後際分別見。以現在世,是未來前、過去後故。或未來因、過去果故。如彼卷廣說。 - 朱芾煌
斷常二見者:
一、斷見 固執人之身心斷滅不續生之妄見,即無見也。
二、常見 固執人之身心過現未皆常住無間斷之妄見,即有見也。 - 明·楊卓
全一卷。又作梵網經、六十二見經。叁國吳·支謙譯于黃武二年至建興二年(223~253)。收于大正藏第一冊。本經旨在顯示佛陀悉知無上甚深微妙之法,既不執著于任何見解,亦不介意外道之毀謗或贊歎,而爲諸比丘解說外道所耽著之六十二種偏邪見解。此六十二種邪妄見解,參差交錯,如梵天之羅網,而外道沈湎其中,如魚入網,不能出離,故稱梵網六十二見經。本經之同類本有:巴利本長部第一經、漢譯長阿含卷十四梵動經,另有竺法護所譯之六十二見經,惜已散轶。[曆代叁寶紀卷五、大唐內典錄卷二、開元釋教錄卷二](參閱“梵網經”4642)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與長阿含經中梵動經同本。六十二之邪見,參差交叉,如梵天羅網,故名梵網。
身邊所攝者之六十二見。
一、于五蘊各有四句成二十。
二、曆叁世成六十。
叁、加根本斷常二或有無二,成六十二。
┌色┐┌陰大我小我在陰中(五)┐┌過去(二十)
│受││我大陰小陰在我中(五)││
┌六十┤想├┤ ├┤現在(二十)
│ │行││離 陰 是 我 (五)││
六十二見┤ └識┘└即 陰 是 我 (五)┘└未來(二十)
│ ┌斷┐ ┌有
└二 ┤ ├或┤
└常┘ └無 - 明·楊卓
邊邪所攝者之六十二見。
一、于五蘊各有常或邊或如去四句成二十。
二、曆叁世成六十。
叁、加根本斷常二或有無二,成六十二。
┌一、常………無常………常無常…………非常非無常
叁種四句┤二、有邊……無邊………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
└叁、如去……不如去……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
┌色┐┌常(或邊或如去)(五)┐┌過去(二十)
│受││無 常 (五)││
┌六十┤想├┤ ├┤現在(二十)
│ │行││常 無 常 (五)││
六十二見┤ └識┘└非常 非 無常 (五)┘└未來(二十)
│ ┌邊
│ ┌斷┐ ┌有┤
└二 ┤ ├或┤ └如去
└常┘ └無 - 明·楊卓
六十二見者,本劫本見,末劫末見,種種無數,盡入六十二見中。
一、本劫本見, 種種無數,盡入十八見中。
二、末劫末見,種種無數,盡入四十四見中。
本劫者,過去之時也。本見者,于彼之過去起常見也。末劫者,未來之時也。末見者,于未來世起斷見也。此四十四合前十八爲六十二。
一、常論…………………………四┐
二、亦常亦無常論………………四│
叁、邊無邊論……………………四├十八見
四、種種論………………………四│
五、無因而有論…………………二┘
一、有想論……………………十六┐
二、無想論………………………八│
叁、非有想非無想論……………八├四十四見
四、斷滅論………………………七│
五、現在泥洹論…………………五┘ - 明·楊卓
瑜珈論言:“薩迦耶見爲根本,有六十二諸惡見趣。”
如是十八諸惡見趣,是計前際而說我者也。
此四十四諸惡見趣,是計後際而說我之論者也。
此四十四,合前十八,爲六十二。
一、四遍常見論…………………(即常論四)┐
二、四一分常見論……………(即常無論四)│
叁、二無因論……………(即無因而有論二)├十八
四、四有邊無邊想論………(即邊無邊論四)│
五、四不死矯亂論……………(即種種論四)┘
一、十六有想論…………………┐
二、八無想論……………………│
叁、八非有想非無想論…………├四十四
四、七斷見論……………………│
五、五現法涅槃論………………┘ - 明·楊卓
大品般若經佛母品,開十四難而爲六十二。
一、于五蘊計常無常四句成二十 計色之常無常,即言世間之常無常也。計他四蘊之常無常,即計神之常無常也。此于過去之五蘊之所計也。
二、于五蘊計有邊無邊四句成二十 計色爲有邊無邊,謂空間之十方上下邊際,有窮極無窮極也。其他四蘊亦例此,此于現在五蘊之所執也。
叁、于五蘊計色如去不如去四句成二十。
一、計色爲如去,謂人來而生于此間,去而至于後世亦如是也。
二、計色爲不如去,謂過去無所從來,未來亦無所去也。
叁、計色爲如去不如去,謂身神和合而爲人,死後神去而身不去也。
四、計色爲非如去非不如去,見有第叁句過而計此句也。計他四蘊亦例此,此于未來五蘊之所計也。
四、神與身一、神與身異成二句。
共合六十二見也。
一、色┐
二、受│┌常………無常………常無常…………非常非無常
叁、想├┤有邊……無邊………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
四、行│└如去……不如去……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
五、識┘ - 明·楊卓
二見者,一有見,二無見。
一、有見 爲遍于有之邪見,固執實有物之見也,又增益實性之妄見也。
二、無見 爲遍于無之妄見,固執實無物之見也,又減損實性之妄見也。
此有無之二見,通于一切法邊見中之斷常二見,人身之有無二見皆是也。故一切之邪見,納于此二見之中。自此二見生一切之邪見。法華經曰:“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 - 明·楊卓
大毗婆沙論二百卷十叁頁雲:如契經說:苾刍當知,世間沙門婆羅門等所依諸見,皆入二見。謂有見,無有見。今應分別。雲何諸見一切皆入此二見中?答:非此入二顯攝彼體;但顯彼入二見品中。所以者何?有見者:卽常見。無有見者:卽斷見。諸惡見趣,雖有多種;無不皆入此二品類。如此品初補刺拿說無施與等,五類邪見,入斷見品。以執無故。有說:入二品。由執我常,謗因等故。次說乃至活有命者死後斷壞無有等,斷見攝故;卽斷見品。有作是說:此四大種士夫身,乃至智者,贊受入二品中。次說無因無緣等,是未塞羯梨見。次說造教造等,是珊阇夷見。此二俱入斷見品。以執無故。有說:入二品。由執我常,謗因等故。次說此七士身等,常見攝故;卽常見品。次說有十四億等,是無勝發褐見。次說一切士夫諸有所受無不皆以宿作爲因等,是離系親子見。此二、俱入二品。以執有我,後斷滅故。次說一切士夫所受皆是無因無緣等,是犎迦多衍那見。入斷見品。以執無故。有說:入二品。以執我常,謗無因故。次說自作苦樂等,此入二品。以執有我,後斷滅故。次說所受苦樂非自作等,入斷見品。以執無故。有說:入二品。以執我常,謗無因故。次說我及世間常等,常見攝故;卽常見品。次說谛故住故我有我等,常見攝故;卽常見品。次說谛故住故我無我等,斷見攝故;卽斷見品。次說我觀我等,入常見品。次說受妙五欲等,入常見品。執有我常,得涅盤故。有說:入二品。以執有我,後斷滅故。次說風不吹等,常見攝故;卽常見品。次說衆生執我作等,入二見品。以執有我,後斷滅故。後說諸欲淨妙,快意受用,而無過失等,入常見品。執有我常,受勝欲故。有說:入二品。以執有我,後斷滅故。契經中說:我有想見,我無想見,我非有想非無想見,斷滅見,現法涅盤見,此五、入二見品。謂前叁、入常見品;第四、入斷見品;第五、有說入常見品,有說入二品。梵網經中所說六十二見,亦總入此二見品中。謂前際分別見中四遍常論,入常見品。四一分常論,有說入常見品,有說入二見品。以執有常,有無常故。二無因論,入斷見品。有說:入二品。以執我常,謗無因故。有邊等四論,及不死矯亂四論,入常見品。有說:入二品。以執我常,後亦斷故。後際分別見中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論,皆常見攝故;卽常見品。七斷滅論,斷見攝故;卽斷見品。五現法涅盤論,入常見品。執有我常,得涅盤故。有說:入二品。以執有我,現得涅盤,後斷滅故。迦多衍那契經中說:世有二見。一者、有見,二者、無見。如次攝入常斷見品。師子吼經曰:一切見皆依二見。謂有見無有見。依有見者,耽著有見,憎無有見。依無有見者,耽著無有見,憎有見。此二如次,亦卽攝入常斷見品。如契經說:常見外道,或執轉變,或執隱顯,或執往來意界常等,如是一切,常見攝故;卽常見品。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