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不是五阴就有执取」,此处的「受」为「执取」的另译,参看「五受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那执取既非即五取蕴」。 - 庄春江居士编
梵语sam!ks!epen!apan~copa^da^na-skandha-duh!kha,巴利语Pan~cu/pa^da^na-kkhandha^pi dukkha^。又作五盛阴苦、五取蕴苦。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阴而诸苦炽盛,亦指有漏的五蕴之苦。例如生、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所欲不得等,均属之。[中阿含经卷七、增一阿含经卷十七、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六、大智度论卷二十三、显扬圣教论卷十五、大乘义章卷三本](参阅“八苦”291)
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阴而诸苦炽盛,亦指有漏的五蕴之苦。例如生、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所欲不得等均属之。见《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六所载。参阅“八苦”条。 - 于凌波居士著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沫、泡、焰、蕉、幻,五喻也。出杂阿含第十卷。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