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60 條與「八識」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37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法相辭典 【19】八識俱轉

成唯識論七卷十頁雲:是故八識,一切有情,心與末那,二恒俱轉。若起第六;則叁俱轉。余隨緣合,起一至五;則四俱轉,乃至八俱。是謂略說識俱轉義。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0】八識俱轉

八識心王,俱不俱轉,情況各不相因。七、八二識,長恒俱轉;第六識除“五位無心”外,亦恒時現起。前五識則隨緣而轉,如緣俱足,八識可同時而轉。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1】八識六義

慈恩大師窺基,在《百法明門論解》一書中,解釋此含攝八識的心法,有曰:“心法者,總有六義:”這六義的要點是:一、集起名心:謂此心收集、儲藏諸法種子,並于因緣具足時生起現行。換言之,集起之心,指的是第八阿賴耶識而言。積集名心,指前七轉識,它能熏習積集的諸法種子;又有一說,集起之心是前七轉識現行,共集熏起種子;而積集之心是第八阿賴耶識,以其能積集諸法種子故。叁、緣慮名心:緣慮之心指第六意識,指此心有攀緣、思慮一切外境的功能,這是第六識獨頭意識的功能。四、或名爲識:此心或名爲識,識者了別義,了解分別其緣慮的外境,此約指前五識與五俱意識的功能。五、或名爲意,意者等無間故,指心識念念相續,等無間斷,六、或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識:若寬泛的說,八識皆可名心,亦可名意,或名爲識;但若自八識的功能殊勝來說,則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識,此叁者,全是心識功能的一部分。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2】八識叁境

八識緣境,對性境、獨影境、帶質境叁境中,前五識緣五塵境,第八識緣自變的實境,所以都是性境;第七末那識,緣第八識見分爲自我,唯爲帶質境;第六識的五俱意識,初緣五塵境親證自體時,刹那之間是性境,及至分別心起,推理計度,或獨頭意識的幻想,便成爲帶質境或獨影境了。再者,定中的獨頭意識也是性境。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3】八識叁量

在現量、比量、非量的叁量中,前五識是根境相對直接的感覺,所以唯是現量。第八識所緣的是自變的實境,所以也是現量。第七識見分緣第八識見分執爲自我,這是錯誤的知,所以是非量。第六識的五俱意識,與前五識俱起緣色境時,是現量;獨頭意識計度分別,或尋伺推理,或爲比量,或爲非量,所以第六識通于叁量。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4】八識叁性

在善、惡、無記叁性中,第八識是無覆無記,第七識是有覆無記,前六識通于叁性。即前六識若與信等十一善心所相應,則屬善性攝,與無慚、無愧及八大隨煩惱等十心所相應,屬不善性攝,二者皆不相應,無記性攝。



第八識何以是無覆無記?因爲第八識是異熟性。異熟若是善或染汙,流轉還滅即不能成立。又此識如果是善,則不能爲染法所依;此識如果是染,則不能爲善法所依。再者此識是所熏性,如果此識爲善爲染,如極香或極臭,則不能受熏。第七識何以是有覆無記,因爲此識與四煩惱心所相應,是染汙法,障礙聖道,隱蔽自心,故名有覆。或問:此四煩惱何以不名不善而稱無記?答,此四煩惱,行相細微,任運而轉,故無記攝,而非不善。再問:前六識何以通于叁性?若與信等十一善心所相應,是善性攝;與無慚等十法相應,是不善性攝;若兩者俱不相應,自然是無記性攝。 - 于淩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5】八識十名

  (名數)第八阿賴耶識之異名有十。見阿賴耶識條。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6】八識所依

八識心王生起,各有所依,其所依如下:一、眼、耳、鼻、舌、身前五識,依于五根。二、第六意識,依于第七末那識。叁、第七末那識,依于第八阿賴耶識。四、第八阿賴耶識,依于第七末那識,七、八二識是互相爲依。 - 于淩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7】八識體別

  (術語)對八識體一而言。謂諸八識之體性各各有別也。此爲唯識宗之正義。

佛學常見辭彙 【28】八識體別

  所有八識的體性各別不同,這是唯識宗的正義。 - 陳義孝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9】八識體一

  (雜語)對八識體別而言。謂諸八識之體性,悉爲同一也。出于無性之攝論四卷,世親之攝論叁卷,爲一類之菩薩所主張者,唯識宗之異義也。

佛學常見辭彙 【30】八識體一

  所有八識的體性都是一體,這是唯識宗的異義。 - 陳義孝編

佛學大詞典 【31】八識五重

  法相宗所立,就八識而有五重唯識觀之法。即觀萬法唯識之理,由淺至深之五重觀想。(參閱“五重唯識”112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2】八識五重

  (名數)法相宗之觀門,就八識有五重唯識觀之法,觀萬法唯識由淺至深爲五重之觀想也。見五重唯識條。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3】八識五重

參閱:五重唯識觀。 - 于淩波居士著

佛學大詞典 【34】八識心王

  眼等八識各有心王與心所,識之本體爲心王,與之相應而起之作意、觸、受等別作用爲心所有法,略稱心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八識心王

  (名數)眼等之八識,各有心王與心所,識之本體爲心王。與之相應而起之作意、觸、受等之別作用,爲心所有法。略曰心所。

佛學常見辭彙 【36】八識心王

  心王是能緣外境的精神主體,爲慮知的根本,也是識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種識,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識,故又名八識心王。 - 陳義孝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