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60 条与“八识”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2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37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法相辞典 【19】八识俱转

成唯识论七卷十页云:是故八识,一切有情,心与末那,二恒俱转。若起第六;则三俱转。余随缘合,起一至五;则四俱转,乃至八俱。是谓略说识俱转义。 - 朱芾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20】八识俱转

八识心王,俱不俱转,情况各不相因。七、八二识,长恒俱转;第六识除“五位无心”外,亦恒时现起。前五识则随缘而转,如缘俱足,八识可同时而转。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21】八识六义

慈恩大师窥基,在《百法明门论解》一书中,解释此含摄八识的心法,有曰:“心法者,总有六义:”这六义的要点是:一、集起名心:谓此心收集、储藏诸法种子,并于因缘具足时生起现行。换言之,集起之心,指的是第八阿赖耶识而言。积集名心,指前七转识,它能熏习积集的诸法种子;又有一说,集起之心是前七转识现行,共集熏起种子;而积集之心是第八阿赖耶识,以其能积集诸法种子故。三、缘虑名心:缘虑之心指第六意识,指此心有攀缘、思虑一切外境的功能,这是第六识独头意识的功能。四、或名为识:此心或名为识,识者了别义,了解分别其缘虑的外境,此约指前五识与五俱意识的功能。五、或名为意,意者等无间故,指心识念念相续,等无间断,六、或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识:若宽泛的说,八识皆可名心,亦可名意,或名为识;但若自八识的功能殊胜来说,则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识,此三者,全是心识功能的一部分。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22】八识三境

八识缘境,对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中,前五识缘五尘境,第八识缘自变的实境,所以都是性境;第七末那识,缘第八识见分为自我,唯为带质境;第六识的五俱意识,初缘五尘境亲证自体时,刹那之间是性境,及至分别心起,推理计度,或独头意识的幻想,便成为带质境或独影境了。再者,定中的独头意识也是性境。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23】八识三量

在现量、比量、非量的三量中,前五识是根境相对直接的感觉,所以唯是现量。第八识所缘的是自变的实境,所以也是现量。第七识见分缘第八识见分执为自我,这是错误的知,所以是非量。第六识的五俱意识,与前五识俱起缘色境时,是现量;独头意识计度分别,或寻伺推理,或为比量,或为非量,所以第六识通于三量。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24】八识三性

在善、恶、无记三性中,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前六识通于三性。即前六识若与信等十一善心所相应,则属善性摄,与无惭、无愧及八大随烦恼等十心所相应,属不善性摄,二者皆不相应,无记性摄。



第八识何以是无覆无记?因为第八识是异熟性。异熟若是善或染污,流转还灭即不能成立。又此识如果是善,则不能为染法所依;此识如果是染,则不能为善法所依。再者此识是所熏性,如果此识为善为染,如极香或极臭,则不能受熏。第七识何以是有覆无记,因为此识与四烦恼心所相应,是染污法,障碍圣道,隐蔽自心,故名有覆。或问:此四烦恼何以不名不善而称无记?答,此四烦恼,行相细微,任运而转,故无记摄,而非不善。再问:前六识何以通于三性?若与信等十一善心所相应,是善性摄;与无惭等十法相应,是不善性摄;若两者俱不相应,自然是无记性摄。 - 于凌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5】八识十名

  (名数)第八阿赖耶识之异名有十。见阿赖耶识条。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26】八识所依

八识心王生起,各有所依,其所依如下:一、眼、耳、鼻、舌、身前五识,依于五根。二、第六意识,依于第七末那识。三、第七末那识,依于第八阿赖耶识。四、第八阿赖耶识,依于第七末那识,七、八二识是互相为依。 - 于凌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7】八识体别

  (术语)对八识体一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各各有别也。此为唯识宗之正义。

佛学常见辞汇 【28】八识体别

  所有八识的体性各别不同,这是唯识宗的正义。 - 陈义孝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9】八识体一

  (杂语)对八识体别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悉为同一也。出于无性之摄论四卷,世亲之摄论三卷,为一类之菩萨所主张者,唯识宗之异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30】八识体一

  所有八识的体性都是一体,这是唯识宗的异义。 - 陈义孝编

佛学大词典 【31】八识五重

  法相宗所立,就八识而有五重唯识观之法。即观万法唯识之理,由浅至深之五重观想。(参阅“五重唯识”1123)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2】八识五重

  (名数)法相宗之观门,就八识有五重唯识观之法,观万法唯识由浅至深为五重之观想也。见五重唯识条。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33】八识五重

参阅:五重唯识观。 - 于凌波居士著

佛学大词典 【34】八识心王

  眼等八识各有心王与心所,识之本体为心王,与之相应而起之作意、触、受等别作用为心所有法,略称心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八识心王

  (名数)眼等之八识,各有心王与心所,识之本体为心王。与之相应而起之作意、触、受等之别作用,为心所有法。略曰心所。

佛学常见辞汇 【36】八识心王

  心王是能缘外境的精神主体,为虑知的根本,也是识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种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故又名八识心王。 - 陈义孝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