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94 條與「善巧」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76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善巧 處善巧 詞善巧 谛善巧 法善巧 根善巧 界善巧 十善巧 文善巧 義善巧 蘊善巧 成善巧品 出定善巧 出罪善巧 方便善巧 六處善巧 七種善巧 入定善巧 入罪善巧 善巧安心 善巧所緣 善巧真實 十種善巧 四善巧事 五種善巧 言詞善巧 緣起善巧 作意善巧 處非處善巧 根善巧決擇 善巧方便經 善巧工藝門 十種善巧智 種種論善巧 種種攝善巧 處世善巧決擇 方便善巧四種 界事善巧決擇 六種方便善巧 十種方便善巧 緣起善巧決擇 蘊事善巧決擇 處非處善巧決擇 十二種方便善巧 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成就善巧所得勝利 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觀察善巧及不善巧 究竟清淨方便善巧 前際後際密意善巧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善巧方便波羅蜜多 施恩報恩方便善巧 隨順會通方便善巧 相應善巧所得勝利 異分意樂方便善巧 異攝論善巧有二種 于相善巧四種功德 于諸法相善巧菩薩 如來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十種方便善巧應作五事 于法叁摩地善巧菩薩相 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勝利 蘊等善巧差別有二十叁種 心善巧差別及心轉善巧差別 以少善根感無量果方便善巧 于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緣起善巧與處非處善巧差別 等持善巧與等至善巧四句分別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能于五明處及叁聚中決定善巧慧 叁摩地善巧與叁摩缽底善巧四句分別 以少功力引攝廣大無量善根方便善巧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四卷今作二卷) ▲ 收起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9】善巧

  (術語)見十善巧條。

佛學常見辭彙 【20】善巧

  見十善巧條。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 【21】善巧

瑜伽二十七卷十五頁雲:雲何蘊善巧?謂善了知如所說蘊種種差別性,非一衆多性。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是名略說蘊善巧義。雲何名蘊種種差別性?謂色蘊異,受蘊異,乃至識蘊異。是名種種差別性。雲何名蘊非一衆多性?謂色蘊非一衆多品類。大種、所造、差別故。去來今等品類差別故。是名色蘊非一衆多性。如是余蘊、隨其所應,皆當了知。雲何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謂唯蘊可得,唯事可得;非離蘊外有我可得,有常恒住無變易法是可得者:亦無少法是我所有。故除此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
二解  顯揚十四卷四頁雲:此中蘊善巧者:頌曰:知世等別故,能除一合想。卽離與解脫、衆生不可得。多種、及總略、共有、差別轉,增益、損減智,蘊善巧應知。論曰:世等別者:謂諸蘊去來等、體性差別。如薄伽梵說: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等。乃至廣說。由勝智能,如實知故;于諸蘊中,舍一合想。卽是還滅。又于諸蘊中,補特伽羅、性不可得。何以故?卽于諸蘊,衆生不可得。離于諸蘊,衆生亦不可得。解脫諸蘊,衆生亦不可得。如薄伽梵告西你迦,汝于色蘊,見如來耶?乃至汝于識蘊,見如來耶?西你迦答:不也;喬答摩。如是乃至廣說。于彼經中,說色等蘊,若總若別,補特伽羅,皆不可得。今于此中,但略說總于五蘊是不可得。如是說已;了知色等相差別故,及能遠離彼所對治增益執故;于諸蘊中,自相,共相,皆得善巧。又複蘊者:是積聚義。能善了知、是積聚義,名蘊善巧。此積聚義、複有四種。謂多種義,總略義,共有轉義,增益損減義。此中顯示諸蘊自體、及彼障斷勝利;是名蘊善巧。
叁解  法蘊足論九卷十四頁雲:阿難陀言:雲何智者于蘊善巧?佛言:智者于五蘊,如實知見;是蘊善巧。謂如實知見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名智者于蘊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2】善巧

  如顯揚十四卷一頁至十二頁廣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3】出定善巧

集異門論二卷二頁雲:出定善巧雲何?答:定謂八部八蘊定。卽四靜慮,四無色定。出定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出初靜慮定;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複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于出初靜慮定,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于出非想非非想處定,有善巧作意。複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出初靜慮道;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道。複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于出初靜慮道,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于出非想非非想處道,有善巧作意。其事雲何?如有說言:我如是作意,如此作意,于出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善近了,善分別,善思惟,善通達。我如是想,如是觀,如是勝解,如是任持,如是分別,于出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攝心,策心,伏心,持心,舉心,舍心,製心,縱心,于出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法,于出定乃至出定善巧,無作用,無利益,無多所作;但爲障礙。我于此法,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法,于出定乃至出定善巧,有作用,有利益,有多所作;不爲障礙。我于此法,善等了,乃至善通達。于如是出種種定中,解了,乃至毗缽舍那,是謂出定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4】出罪善巧

集異門論一卷十叁頁雲:出罪善巧雲何?答:罪謂五部五蘊罪。如前說。出罪善巧,謂如實知見衆余墮煮對首惡作四罪可出。其事雲何?如有說言:我如是說,如是顯,于如是罪,非說非顯。我如此說,如此顯,于如是罪,是說是顯。我如是顯了,如是發露,如是作法,于如是罪,非發露,非除滅。我如此顯了,如此發露,如此作法,于如是罪,是發露,是除滅。于如是出種種罪中,解了,乃至毗缽舍那,是謂出罪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5】方便善巧

如十二種菩薩方便善巧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6】六處善巧

顯揚二十卷叁頁雲:六處善巧者:一、引攝善巧。二、審聽語言善巧。由此善巧,以彼語言、論難折伏,爲說正法。叁、欲解隨眠善巧。四、來善巧。五、往善巧。六、解脫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7】七種善巧

  顯揚十四卷一頁雲:複次于此論體九事等中,應善了知七種善巧。何等爲七?頌曰:于諸蘊、界、處、及衆緣起法,處非處根、谛,善巧事應知。論曰:住正法者,應善了達如是七種善巧之事。問:何故唯立七種善巧?答:世間愚夫,多如是計:頌曰:身者自在等。無因身者住。流轉作諸業,及增上二種。論曰:于諸蘊中,不善巧故;執諸蘊體,爲我身者。于諸界中,不善巧故;執自在等,爲身生因。或執無因,身自然起。以不了達從自種因,身得生故。所以者何?界者:功能、種子、族姓、因等、名差別故。于諸處中,不善巧故;執有身者,依身而住,取外境界。于緣起中,不善巧故。執有身者,流轉生死。由不善知處非處故;執有身者,能造諸業。由不善知諸根諸谛,執有二種增上身者。謂愛非愛業果增上者,及染汙清淨增上者。由不善知苦集兩谛,計有染汙增上者。由不善知滅道兩谛,計有清淨增上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8】入定善巧

集異門論二卷一頁雲:入定善巧雲何?答:定、謂八部八蘊定。卽四靜慮四無色定。入定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入初靜慮定;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複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于初靜慮定,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于非想非非想處定,有善巧作意。複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入初靜慮道;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道。複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于入初靜慮道,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于入非想非非想處道,有善巧作意。其事雲何?如有說言:我如是作意,如此作意,于入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善近了,善分別,善思惟,善通達。我如是想,如是觀,如是勝解,如是任持,如是分別,于入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攝心、策心、伏心、持心、舉心、舍心、製心、縱心、于入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法,于入定及入定善巧,無作用,無利益,無多所作;但爲障礙。我于此法,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法,于入定及入定善巧,有作用,有利益,有多所作;不爲障礙。我于此法,善等了,乃至善通達。于如是入種種定中,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缽舍那,是謂入定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9】入罪善巧

集異門論一卷十二頁雲:入罪善巧雲何?答:罪、謂五部五蘊罪。何等爲五?一者、他勝。二者、衆余。叁者、墮煮。四者、對首。五者、惡作。入罪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苾刍犯他勝罪;如是苾刍犯衆余罪;如是苾刍犯墮煮罪;如是苾刍犯對首罪;如是苾刍犯惡作罪。複次如實知見如是苾刍犯趣他勝罪;如是苾刍犯趣衆余罪;如是苾刍犯趣墮煮罪;如是苾刍犯趣對首罪;如是苾刍犯趣惡作罪。複次如實知見此苾刍犯如是他勝罪;此苾刍犯如是衆余罪;此苾刍犯如是墮煮罪;此苾刍犯如是對首罪;此苾刍犯如是惡作罪。複次如實知見此苾刍犯趣如是他勝罪;此苾刍犯趣如是衆余罪;此苾刍犯趣如是墮煮罪;此苾刍犯趣如是對首罪;此苾刍犯趣如是惡作罪。複次如實知見諸苾刍所犯罪,若重、若輕,若深、若淺,若有余、若無余,若隱覆、若不隱覆,若顯了、若不顯了,若已發露、若未發露,若已除滅、若未除滅,若可說、若不可說,若可作、若不可作。于如是入種種罪中,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缽舍那,是謂入罪善巧。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30】善巧安心

  天臺宗十乘觀法之第叁種。爲善巧安心止觀之略稱。謂巧妙運用止觀,使心安住于法性之中。此一觀法,除上根者外,爲中下二根必修觀法之一。[摩诃止觀卷五上](參閱“十乘觀法”46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1】善巧安心

  (術語)十乘觀法之第叁。以種種善巧之方術安住我心也。

法相辭典 【32】善巧所緣

瑜伽二十七卷十四頁雲:雲何名爲善巧所緣?謂此所緣、略有五種。一、蘊善巧。二、界善巧。叁、處善巧。四、緣起善巧。五、處非處善巧。如彼卷十四頁至十七頁廣釋。
二解  集論七卷四頁雲:善巧所緣、亦有五種。謂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3】善巧真實

辯中邊論中卷六頁雲:善巧真實、謂爲對治十我見故;說有十種。雲何于蘊等起十我見耶?頌曰:于蘊等我見、執一因,受者,作者,自在轉,增上義,及常,雜染清淨依,觀縛解者性。論曰:于蘊等十法,起十種我見。一、執一性。二、執因性。叁、執受者性。四、執作者性。五、執自在轉性。六、執增上義性。七、執常性。八、執染淨所依性。九、執觀行者性。十、執縛解者性。爲除此見,修十善巧。雲何十種善巧真實、依叁根本真實建立?以蘊等十、無不攝在叁種根本自性中故。如何攝在叁自性中?頌曰:此所執分別、法性義在彼。論曰:此蘊等十、各有叁義。且色蘊中有叁義者:一、所執義色。謂色之遍計所執性。二、分別義色。謂色之依他起性。此中分別以爲色故。叁、法性義色。謂色之圓成實性。如色蘊中有此叁義,受等四蘊,界等九法,各有叁義,隨應當知。如是蘊等,由叁義別,無不攝入彼叁性中,是故當知十善巧真實、皆依根本叁真實而立。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4】十種善巧

辯中邊論中卷一頁雲:十善巧者:一、蘊善巧,二、界善巧,叁、處善巧,四、緣起善巧,五、處非處善巧,六、根善巧,七、世善巧,八、谛善巧,九、乘善巧,十、有爲無爲法善巧。如彼卷七頁至十一頁廣釋。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5】善巧

瑜伽八十六卷十頁雲:彼由如是若智若見爲所依止、方便修時,複更勤修四善巧事。一、觀察事。二、舍取事。叁、出受事。四、方便事。觀察事者:謂四念住。爲欲對治四顛倒故,如實遍知一切境故。舍取事者:謂四正斷。爲欲斷除不善法故;及爲修集諸善法故。出受事者:謂四神足。依四靜慮,次第超出始從憂根,乃至樂故。方便事者:謂諸根、力、覺支、道支。當知卽是能斷見修所斷煩惱正方便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6】五種善巧

如善巧所緣中說。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