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十一卷七頁雲:諸地獄卒、是有情不?有說:非情。如何動作?有情業力,如成劫風。若爾;雲何通彼大德法善現說?如彼頌言:心常懷忿毒,好集諸惡業,見他苦欣悅,死作琰魔卒。琰魔王使諸邏剎娑,擲諸有情置地獄者,名琰魔卒。是實有情。非地獄中害有情者。故地獄卒、非實有情。有說:有情。若爾;此惡業何處受異熟。卽地獄中。以地獄中、尚容無間所感異熟;此何理遮。若爾;何緣火不燒彼。此定由業力所攝礙故;或感異大種,故不被燒。 - 朱芾煌
(界名)見孤獨地獄條。
俱舍論十一卷八頁雲:余孤地獄,各別業招。或多,或二,或一所止;差別多種,處所不定。或近江河山邊曠野,或在地下空及余處。 - 朱芾煌
(界名)獄卒以熱鐵丸。著于罪人口中,燒其唇舌,通徹入腹,無不燋爛。十六遊增地獄之一。見叁藏法數四十五。
以佛力、法力脫離地獄之苦,稱爲破地獄。爲破地獄所唱之誦文,則稱破地獄文。人若深信叁寶,則可生于善趣;不信者,則墮于惡趣;破地獄之說即由此一觀念衍生者。在本生經與譬喻經類中多處主張陷種種之危難,遇羅刹之牢城及地獄時,若稱念“南無佛”之號,即可免于危難。[雜寶藏經卷一慈童女緣、新譯華嚴經卷十九夜摩天宮品、佛祖統紀卷叁十叁]
(界名)等活地獄之異名。罪人爲苦所逼,作已死想,而冷風吹來更活起來。俱舍論曰:“等活地獄。”顯宗論曰:“想地獄。”
爲八熱地獄之一。阿鼻,梵名Avi^ci 。又作阿毗地獄、阿鼻旨地獄。意譯無間地獄。觀佛叁昧海經卷五觀佛心品(大一五·六六八中):“雲何名阿鼻地獄?阿言無,鼻言遮;阿言無,鼻言救;阿言無間,鼻言無動;阿言極熱,鼻言極惱;阿言不閑,鼻言不住。不閑不住,名阿鼻地獄。阿言大火,鼻言猛熱。猛火入心,名阿鼻地獄。”
觀佛心品又謂,此地獄位于諸獄之最底層,有七重鐵城、七層鐵網,七重城內有劍林,下有十八鬲,周匝七重皆是刀林。有十八獄卒。阿鼻四門于門阃上有八十釜,沸銅湧出,從門漫流。衆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者,命終後墮于此獄。
由于在阿鼻地獄受苦之衆生皆不堪種種煎熬而痛苦叫喚,故此處又稱阿鼻喚地獄。又因阿鼻之猛火燒人,而稱阿鼻焦熱地獄。又阿鼻地獄極廣漠,非凡力所能脫出,其堅固猶如大城堡,故亦稱阿鼻大城。[長阿含經卷十九地獄品、大樓炭經卷二泥梨品、起世經卷四地獄品、俱舍論卷十一、翻譯名義集卷二](參閱“無間地獄”5122)
(界名)阿鼻爲地下之牢獄,故曰地獄。在此地下之最底,余大地獄重疊其上。見俱舍論世間品。止持音義曰:“阿鼻,此雲無間。觀佛叁昧經雲:阿言無,鼻言救。成論明五無間:一、趣果無間,舍身生報故。二、受苦無間,中無樂故。叁、時無間,定一劫故。四、命無間,中不絕故。五、形無間,如阿鼻縱廣八萬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滿故。此五無間,乃造五逆業者報之。”
八大地獄之一,又名無間地獄,即是受苦無間斷的地獄,也是造極重罪的人死後所墮落的地方。 - 陳義孝編
梵語avicinaraka,譯爲“阿鼻地獄”,意爲“無間地獄”。唐·道世《諸經要集》卷十八謂:“彼處恒受苦受,無喜樂間,故名無間。”阿鼻地獄在地獄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慘而沒有間歇。阿鼻地獄的大苦果是由“五逆”、“十惡”等大惡業所感召的。《續高僧傳》卷八載,周武帝“滅佛”時,唯有慧遠抗聲謂:“陛下今持王力自在,破滅叁寶,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揀貴賤,陛下安得不怖!”後亦用以形容極端困苦的處境。如宋·司馬光《禅門六偈》一:“憤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鋒;終朝長戚戚,是名阿鼻獄。”(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又名無間地獄,即是受苦無間斷的地獄,也是造極重罪的人死後所墮落之處。
- 梵心居士編
爲附屬于阿鼻地獄的十小地獄中之一小地獄。又作阿浮地獄。阿鼻地獄又稱無間地獄,乃八大地獄中之第八,墮于此處之衆生,所受之苦無有間隙之時。據起世因本經卷四地獄品載,阿毗脂(阿鼻)地獄除有十六個附隨圍繞之小地獄外,複有十個小地獄,其中第叁獄即阿呼地獄。此地獄之衆生受嚴切苦逼時,叫喚而言“阿呼、阿呼”,甚爲苦切,故稱阿呼地獄。此獄衆生與其他諸小地獄衆生皆須受無可計量之長年苦壽,如經中即以“盡二十斛烏麻”爲譬喻,並以遞次之倍數敘述此獄與其他九小獄衆生所應受之年壽果報。[瑜伽師地論卷四、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十二、諸經要集卷十八、法苑珠林卷七]
(界名)法苑珠林曰:“何名阿呼地獄?此諸衆生受嚴切苦逼之狀,叫喚而言阿呼阿呼,甚大苦也,是名爲阿呼地獄。”
另作「阿毗地獄」,即「無間地獄」,參看「無缺大地獄」。 - 莊春江居士編
(名數)八寒地獄及十六小地獄之外,有八熱地獄,即八大地獄也。見地獄條。
(名數)對于八寒地獄而亦雲八熱地獄。贍部州地下五百踰繕那有地獄,名等活。從其次第,第八爲無間地獄。此八大地獄重重豎立也。據俱舍論八之說,一等活地獄,彼有情遇種種斫刺磨搗。被涼風所吹則蘇如故,等于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繩地獄,先以黑繩秤量支體,而後斬鋸,故名黑繩。叁衆合地獄,衆多苦具俱來逼身合黨相害,故名衆合。四號叫地獄,逼于衆苦發悲號怨叫之聲,故名號叫。五大叫地獄,逼于劇苦更發大哭聲,故名大號叫。六炎熱地獄,火隨身起,炎熾周圍,苦熱難堪,故名炎熱。七大熱地獄,爲熱中之極,故名大熱。八無間地獄,受苦無間,故名無間。俱舍論十一曰:“此贍部州下過二萬有阿鼻旨大捺落迦,深廣同前謂各二萬,故彼底去此四萬踰繕那。以于其中受苦無間,非如余七大捺落迦受苦非恒,故名無間。(中略)七捺落迦,在無間上重累而住。其七者何?一者極熱,二者炎熱,叁者大叫,四者號叫,五者衆合,六者黑繩,七者等活。”智度論十六曰:“活大地獄,黑繩大地獄,合會大地獄,叫喚大地獄,大叫喚大地獄,大熱地獄,大熱大地獄,阿鼻大地獄。”顯宗論十二之說,謂一想地獄,等活地獄也。罪人互懷毒想害,以毒爪相攫,又罪人被斫剌磨搗作已死想,然冷風吹之,皮肉還生,尋複起活,故名想地獄。二黑繩地獄,同前。叁堆壓地獄,即前衆合地獄也,有大石山,罪人入其中,則堆壓其身,故名堆壓。四叫喚地獄,即前號叫地獄也。五大叫喚地獄,即前大叫喚地獄也。六燒炙地獄,即前炎熱地獄也。七大燒炙地獄,即前大熱地獄也。八無間地獄,同前。
八個大地獄。地獄大約分爲叁大類,即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在根本地獄中,又分爲縱橫兩大類,縱的有八大地獄,又稱爲八熱地獄。橫的也有八大地獄,又稱爲八寒地獄。 - 陳義孝編
八種寒冷冰凍之地獄。諸經論所舉之名稱與解釋各有異說:(一)據俱舍論卷十一、順正理論卷叁十一、瑜伽師地論卷四、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等所舉,八寒地獄爲:(1)頞部陀(梵Arbuda ),又作頞浮陀。譯爲疱。謂受罪衆生因嚴寒所逼,皮肉疱起。(2)尼剌部陀(梵Nirarbuda ),又作泥賴浮陀。譯爲疱裂。謂受罪衆生因寒苦所逼,疱即拆裂。(3)頞哳吒(梵At!at!a ),又作阿吒吒。謂受罪衆生由寒苦增極,唇不能動,唯于舌中作此聲。(4)臛臛婆(梵Hahava ),又作阿波波。謂受罪衆生寒苦增極,舌不能動,唯作此臛臛之聲。(5)虎虎婆(梵Huhuva )。以上叁者皆爲因寒冷而發之異聲。(6)嗢缽羅(梵Utpala ),譯爲青蓮花。謂受罪衆生由寒苦增極,皮肉開拆,似青蓮花。(7)缽特摩(梵Padma ),又作波頭摩。譯爲紅蓮花。謂受罪衆生由寒苦增極,肉色大拆,似紅蓮花。(8)摩诃缽特摩(梵Maha^ -padma ),譯爲大紅蓮花。謂受罪衆生因寒苦增極,皮肉凍裂,全身變紅,似大紅蓮花。
(二)北本涅槃經卷十一現病品舉出:阿波波、阿吒吒、阿羅羅、阿婆婆、優缽羅、波頭摩、拘物頭、分陀利。前四項系表受苦衆生因不勝凍寒所發之聲,後四項則以四種蓮花比喻受苦衆生身體凍裂碎壞之相。
(叁)大智度論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卷七舉出:頞浮陀、尼羅浮陀、阿羅羅、阿婆婆、侯侯(以上叁者均表患寒之聲)、漚波羅(謂此地獄之外壁似青蓮花)、波頭摩(罪人生于紅蓮花中受苦)、摩诃波頭摩。
(四)長阿含經卷十九地獄品舉出十名:厚雲、無雲、呵呵、奈何、羊鳴、須幹提、優缽羅、拘物頭、分陀利、缽頭摩。立世阿毗昙論卷一地動品亦舉出十名:頞浮陀、涅浮陀、阿波波、阿吒吒、嚘吼吼、郁波縷、拘物頭、蘇健陀、分陀利固、波頭摩。
據俱舍論卷十一之說,八寒地獄位于閻浮洲之下,八熱地獄之旁。其壽量,以頞部陀地獄衆生而言,有二十斛之麻,每百年除去一麻,迨二十斛之麻悉盡,彼等方能命終;尼剌部陀以下之諸寒地獄則次第二十倍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