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2本字典中找到 184 條與「多羅」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40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多羅 貝多羅 缽多羅 逋多羅 多羅果 多羅盤 多羅樹 多羅葉 多羅掌 密多羅 刹多羅 鐵多羅 修多羅 優多羅 郁多羅 質多羅 阿跋多羅 阿唎多羅 阿耨多羅 八多羅樹 般若多羅 貝多羅葉 比目多羅 達磨多羅 多羅佛缽 多羅那他 多羅菩薩 多羅樹頭 多羅葉記 佛陀多羅 弗若多羅 彌多羅尼 摩多羅迦 摩多羅神 漚多羅僧 毗目多羅 毗質多羅 七多羅樹 蘇弗多羅 提多羅吒 嗢多羅僧 修多羅藏 修多羅論 修涅多羅 須涅多羅 鴦掘多羅 耶輸多羅 伊羅多羅 優多羅僧 郁多羅僧 阿唎多羅經 跋私弗多羅 鞞多羅尼河 波利質多羅 波羅質多羅 波頗蜜多羅 常修多羅宗 辰那弗多羅 達摩郁多羅 達磨郁多羅 佛陀蜜多羅 弗沙蜜多羅 減一多羅樹 毗摩質多羅 毗奢蜜多羅 婆蹉富多羅 婆利質多羅 婆須蜜多羅 奢利富多羅 舍利弗多羅 聖多羅菩薩 屍利密多羅 釋迦彌多羅 修多羅王經 鴦掘多羅國 伊羅缽多羅 優多羅摩納 郁多羅迦神 郁多羅究留 郁多羅鸠留 郁多羅鸠婁 郁多羅拘樓 郁多羅僧伽 圓滿修多羅 跋私弗多羅部 波羅利弗多羅 波羅頗密多羅 波吒厘弗多羅 帛屍梨密多羅 帛屍梨蜜多羅 帛屍黎蜜多羅 達摩多羅禅經 達磨多羅禅經 多羅夜登陵舍 伐阇羅弗多羅 弗沙蜜多羅王 毗末羅蜜多羅 毗世沙蜜多羅 聖多羅菩薩經 鴦堀多羅阿含 多羅那他佛教史 多羅菩薩曼荼羅 富那曼陀弗多羅 聖多羅菩薩梵贊 娑路多羅戍縷多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 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佛說聖多羅菩薩經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提多羅[口*宅]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波頗蜜多羅叁藏五教 薩達磨芬陀利修多羅 大乘修多羅有十七種名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觀自在多羅瑜伽念誦法 補剌拏梅呾利曳尼弗多羅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加陵伽波和邏波遮悉多羅那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 達磨多羅禅經(二卷 有序) 聖多羅菩薩一百八名陀羅尼經 贊揚聖德多羅菩薩一百八名經 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 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拏骠诃修多羅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噜力經(一卷)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 勤修止觀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疏(四卷) 弗若多羅(晉長安)[《高僧傳》卷二]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批注(四卷今作八卷) 修跋拏婆頗婆郁多摩因陀羅遮閱那修多羅 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經 帛屍梨密多羅(晉建康建初寺)[《高僧傳》卷一]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之鈔(叁十卷 前有宗密經序)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唐京師勝光寺中天竺沙門)[《續高僧傳》卷叁]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說菩提心觀行修持儀) ▲ 收起
佛學大詞典 【19】多羅

  (一)梵語su^tra,巴利語sutta。所指有二:(一)爲一切佛法之總稱。(二)  特指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之第一類,此時又意譯爲契經、正經、貫經。本意指由線與紐串連花簇,引申爲能貫串前後法語、法意使不散失者。亦即契于理、合于機,貫穿法相攝持所化之義。就文體與內容而言,佛陀所說之教法,凡屬直說之長行者,皆屬于修多羅。(參閱“十二部經”344、“經”5548)

  (二)著七條、五條袈裟時,以彩線交絡組紐,結成花鬘狀,垂于袈裟背後之色帶。此法行于日本天臺、真言、淨土、真宗等。最初原使用五條袈裟,今加以簡略而變化,定其威儀。使用修多羅並非自古即有,大約源于初唐時代。[釋門章服儀(道宣)、考信錄卷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0】多羅

  (術語)S&umacron;tra,又作修單羅,修妒路,修多闌,修單蘭多。以綖爲正翻。謂如以綖(線字同)貫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貫穿法義使不散失,故名之爲綖。其余經文謂爲契經,經本等者,義譯也。新作素怛纜,素呾纜,蘇多羅,蘇呾羅。譯綖或契經。綖之義如前。契經者,契于理,合于機,故曰契。貫穿法相,攝持所化,如經之于緯。故曰經。法華玄義八曰:“修多羅,或雲修單蘭多,或雲修妒路。彼方楚夏,此土翻釋不同。或言無翻,或言有翻。”此下就無翻而示含五義,故不可翻,一法本,亦雲出生。二微發,亦雲顯示。叁湧泉,四繩墨,五結鬘。就其有翻,亦舉五翻。一經,二契,叁法本,四綖,五善語教。此中取經之翻。華嚴探玄記一曰:“修多羅,或雲修妒路,或言素怛羅。此雲契經。契有二義,謂契理合機故。經亦二義,謂貫穿法相故,攝持所化故。”大乘義章一曰:“修多羅者,中國之言,此方釋者,翻譯非二。或名經本,或複翻爲直說語言,或名契經,或翻名綖。人家所以翻爲經本,蓋依仁王百論故爾。如仁王中佛告大王,經本偈經乃至論義,一切皆如。以彼經中名修多羅爲經本故,人即執此用爲翻名。又百論中名其經本爲修妒路,或雲經本。人複執此定爲翻名,蓋乃隨義以名經體,非正翻名。本義有四:一理教相對,教爲理本,故名爲本。二就經中經論相對,經爲論本,故名爲本。(中略)此等乃是隨義傍翻,非正翻名,人複所以翻爲直說,依成實論故爲此釋。彼文說言修多羅者,直說語言,人即執此以爲翻名,蓋乃是其辨釋之辭,非正翻名。诃梨跋摩作論,解釋十二部經,對彼只夜伽陀偈經,故指斥言修多羅者直說語言,如似說言熱者是火,豈是翻名。人複所以翻名契經,依增一阿含序故,便作此翻。彼言契經是第一藏,毗尼第二,毗昙第叁。明知契經是修多羅,又依雜心業品之文,彼文說言,斷律儀者如契經品,乃其所指是修多羅品,人即執此以爲翻名,斯乃隨義以名其經,非是翻名。以其聖教稱當人情,契合法相,從義立目,名之爲契。此既方言,何用私情種種圖度?若正相翻,名之爲綖。何以得知?今此且以叁門釋之:一准定方言,二以義解,叁以文證。准方言者,外國之人正名世人縫衣之綖爲修多羅,那得異翻。言義解者,諸法星羅,周散法界,所以次第顯理在世人不墜不失,良以聖教貫穿故爾。貫法之能如綖貫花,故名爲綖。言文證者,如律中如種種花散置案上,風吹則落。何以故?無綖貫故。如是種種名種種性種種家出家令佛法疾滅不久住。何以故?不以經教攝取法故。故目聖教以之爲綖。佛法如花,所被衆生叁業如案,造過非如風,滅法如花零落,若無言說記持彼法,法則隱滅,良以言教記持在世,人雖造過,法常不滅,以有此能,故說如綖。又雜心言修多羅者,名曰結鬘,能貫諸法。貫法猶是綖之義也。”玄應音義二十叁曰:“素怛纜,此譯雲綖。舊言修多羅,或雲修妒路,皆訛也。”義林章叁本曰:“雜心論雲:經有五義,謂出生,湧泉,顯示,繩墨,結鬘五義。今大乘解,梵言素呾纜,此名契經。”大日經五曰:“四種蘇多羅,謂白黃赤黑。”同疏十五曰:“綖者,梵音名爲蘇呾纜。是連持衆德,令其不散,故名綖。”(大日經雲綖即系,非經意)。此修多羅有總別之二稱:總修多羅者,叁藏中之修多羅藏是也,該攝十二部經。別修多羅者,十二部經中之修多羅部經是也。是于總修多羅中,各以別義分開十一,直說法相。余不收于十一者,取總名而爲別名也。[囗@又](物名)真宗各派七條袈裟所用之組紐,名修多羅。是取綖之義也。梵S&umacron;tra。

佛學常見辭彙 【21】多羅

  華譯契經,契是上契諸佛妙理,下契衆生根機,經是線的意思,貫穿法義,使不散失。 - 陳義孝編

翻譯名義集 【22】多羅

  此雲契經,有通有別。通則修多羅聖教之都名;別則妙玄雲:直說法相者,是別修多羅,如說四谛等也。所言別者,雜集論雲:謂長行綴葺略,說所應說義。 - 宋·普潤法雲

翻譯名義集 【23】多羅

  或雲修單蘭,或修妒路。西域記:名素怛覽。舊曰修多羅,訛也。或言無翻,含五義故。摭華雲:義味無盡,故喻湧泉;能生妙善,故號出生;揩定邪正,故譬繩墨;能示正理,故名顯示;貫穿諸法,故名結鬘。含此五義,故不可翻(出心論)。或言有翻,妙玄明有五譯:一翻經,二翻論,叁翻法本,四翻線,五翻善語教。天臺定雲:今且據一名以爲正翻,亦不使二家有怨。何者?從古及今,譯梵爲漢,皆題爲經。若余翻是正,何不改作線契?若傳譯佥然,則經正,明矣!以此方周孔之教,名爲五經,故以經字翻修多羅。然其衆典,雖單題經,諸論所指,皆曰契經。所謂契理、契機,名契經也。摭華雲:契理則合于二谛,契機則符彼叁根。經者,訓常、訓法。妙玄雲:天魔外道不能改壞,名爲教常。真正不雜,無能踰過,名爲行常。湛然不動,決無異趣,名爲理常。又訓法者,法可軌;行可軌;理可軌。佛地論雲:經者,貫攝爲義,貫穿所應知義,攝持所化衆生。慈恩雲:爲常,爲法;是攝,是貫。常則道軌百王,法乃德模萬乘,攝乃集斯妙義,貫乃禦彼庸生。庶令同出苦津,終歸覺岸。 - 宋·普潤法雲

阿含辭典 【24】多羅

1.線;引申爲如線的貫串,義譯爲「經」。2.文體的一種,爲簡潔的散文體。3.經的九種分類(九分教)之第一類,爲佛法最先集出者,另譯爲「正經、貫經、契經」,成立于第一結集時。 - 莊春江居士編

佛識慧集 【25】多羅

華譯爲契經,契是上契諸佛妙理,下契衆生根機,經是線的意思,貫穿法義,使不散失。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26】多羅

  梵名Uttara  ,巴利名同。(一)爲佛陀弟子之一。常離群索居,于墓地獨自修行以思味法樂,而有“冢間第一”之稱。據傳善于記憶。[增一阿含經卷叁弟子品]

  (二)據撰集百緣經卷五記載,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有一長者,其妻生一男兒,端正殊妙,乃世上希有,因而取名爲優多羅(勝上之意),後出家爲比丘。其母因生前吝于布施,死後墮入餓鬼道;優多羅遂盡心供養佛陀及四方僧衆,令母得生于忉利天。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7】多羅

  (人名)Uttara,人名。譯曰上。百緣經五曰:“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國中,有一長者,其婦懷妊。滿足十月,生一男兒,端正殊妙,世所希有。父母歡喜,因爲立字,名優多羅。”

佛學大詞典 【28】多羅

  梵名Uttara  ,巴利名同。意譯勝、上。又作優多羅、優多梨。(一)爲釋尊過去世爲仙人時之名。據賢愚經卷下載,釋尊過去世爲郁多羅仙人時,因求正道之願心深切,故自剝身皮爲紙,折骨爲筆,以血和墨,聽受書寫婆羅門所誦之偈。[菩薩本行經卷下]

  (二)爲阿難之弟子。據分別功德論卷二載,阿難之弟子優多羅,從阿難承受增一阿含,後優多羅又授予弟子善覺而般涅槃。

  (叁)據善見律毗婆沙卷二載,阿育王之時,郁多羅與須那迦(巴Sonaka  )二人被派遣至金地國(巴Suvan!n!a-bhu^mi  ,今之緬甸)傳教。時金地國有一夜叉尼,每逢該國有王子出生,夜叉尼即從海中現至王宮奪取而食之。郁多羅等至彼地之日,正巧王子亦出生,王等乍見二人誤以爲夜叉尼之伴侶,而欲害之。須那迦即言己等爲斷殺生、護持十善之沙門。不久,夜叉尼來襲,須那迦化現雙倍之夜叉驅逐之,並誦咒防護國土,使諸夜叉尼不得入侵。隨後又爲人民說梵網經,授叁歸五戒,六萬人得道果,後王凡生兒皆取名爲“須郁多羅”。

  (四)爲佛所懸記之比丘名。據大悲經卷二持正法品載,佛曾懸記波離弗城之鸠鸠吒(梵Kukkut!a  )僧伽藍,有郁多羅比丘,具神通變化,修梵行,廣布正法。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9】多羅

  (人名)又作優多梨。仙人名。釋迦之本生,嘗于過去住波羅捺國,求正道之念深,自剝身皮爲紙,折取身骨爲筆,以血和墨,聽受書寫婆羅門所誦之頌偈。見賢愚經一,菩薩本行經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0】多羅

  (雜語)譯曰雜色。見大日經疏九。又星名。寶星陀羅尼經四曰:“質多羅(唐言角宿)星生者,男女陰上當有厭子,爲性純直,而多愛欲,後歌舞。”[囗@又]天神名。在胎藏外金剛部。[囗@又]藥名。善見論十七曰:“質多羅是外國藥名。”[囗@又]山名。梵語雜名九曰:“質多羅山,譯曰種種。”梵Citra。

翻譯名義集 【31】多羅

  此翻雜地。 - 宋·普潤法雲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2】阿跋多羅

  (雜語)Avat&amacron;ra,譯曰無上,入。楞伽經注曰:“阿跋多羅,華言無上,亦雲入。”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3】阿唎多羅

  (菩薩)&Amacron;rya-t&amacron;ra,觀音之別名。常略曰多羅觀音。見多羅觀音條。

翻譯名義集 【34】阿耨多羅

  秦雲無上。大論雲:如諸法中,涅槃無上;衆生中,佛亦無上。地持經雲:唯一丈夫,名無上士。大經雲:有所斷者,名有上士;無所斷者,名無上士。 - 宋·普潤法雲

阿含辭典 【35】阿耨多羅

爲音譯,義譯爲「無上」。 - 莊春江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36】多羅

  爲經典中用來表示極高大之形容詞。多羅樹爲高大之樹,故稱物之高者爲八多羅樹,言其有多羅樹八倍之高。如法華經分別功德品載,以赤栴壇造諸殿堂,高八多羅樹。[玄應音義卷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