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二十五卷一頁雲:雲何名爲具足多聞?謂若有法,宣說開示,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獨一圓滿清白梵行。于如是類衆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如是名爲具足多聞。
二解 瑜伽六十四卷二十頁雲:複次由十相故;具足多聞。謂善說者說故;顯了文句說故;盡其所有,如其所有義說故;安樂方便加行說故;離衆苦說故。如是五種。複有五種。謂不求過失而聽法故;但求涅盤而聽法故;善聽法故;谛聽法故;于依名句文身義,審谛觀察而聽法故。 - 朱芾煌
(流派)說假部也。
指「常聽聞佛陀教導的聖弟子」,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已受教誡的聖弟子」。「聖弟子」可以指「佛陀初果以上的弟子」,也可以指「佛陀一般的弟子」。 - 莊春江居士編
(故事)阿難在佛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增一阿含經叁曰:“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忍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
[出月燈叁昧經] 謂修菩薩行者。于世間出世間。一切邪正之法。無不聞知。故獲此十種利益也。一知煩惱助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知自身及諸衆生。所有一切煩惱之惑。皆能資助業因。而受當來果報。故求出離。而不爲所惑也。二知清淨助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悉知一切清淨梵行。皆能資助菩提之道。是以精勤修習。以證無上佛果也。叁遠離疑惑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乃外道邪魔等論。悉皆明了通達。而無所疑惑也。四作正直見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 - 明·一如等 撰
多聞十種利益:謂修菩薩行者,于世間出世間一切邪正之法,無不聞知,故獲此十種利益也。
一、知煩惱助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知自身及諸衆生,所有一切煩惱之惑,皆能資助業因,而受當來果報,故求出離,而不爲所惑也。
二、知清淨助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悉知一切清淨梵行,皆能資助菩提之道,是以精勤修習,以證無上佛果也。
叁、遠離疑惑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及外道邪魔等論,悉皆照了通達,而無所疑惑也。
四、作正直見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一切邪正之法,無不明了,若有衆生,邪見邪論者,爲作正直知見,而格其非心也。
五、遠離非道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善惡果報,諸法因緣,無不明了,故殺盜等一切非法之道,皆能遠離而不爲也。
六、安住正路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一切邪正諸法,無不明了,故不爲非道所惑,而于如來正法,常得安住而不退也。
七、開甘露門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能深入如來之藏,了知無上法味,而複以此普潤衆生,令其善根增長,是爲開甘露門也。
八、近佛菩提 梵語菩提,華言道,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常勤修習,則知戒定慧行,能趣聖果,是以心常在道,精勤無怠,而于佛果菩提爲不遠也。
九、爲作光明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知諸衆生,皆爲無明所覆,常受長夜之苦,而能以智慧之燈,作諸光明,令其出離幽暗,而獲清升之樂也。
十、不畏惡道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曉了萬法體本空寂,無苦無樂,是以發廣大心,隨類化度一切衆生,而于險難惡道,悉無所畏也。 - 明·楊卓
如二種作猶豫法中說。 - 朱芾煌
此處指「如果僧伽無大名聲」。 - 莊春江居士編
佛地經論二卷十二頁雲:無量經典初中後分,皆能聽受,故名多聞。隨所聞義,皆能憶持,令不忘失;故名聞持。數習文義,令其堅住;是故說名其聞積集。 - 朱芾煌
瑜伽十九卷叁頁雲:謂如有一,于依先時正所應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無倒教法,恭敬聽聞。聞已,遂能了知其義。謂現法中種種惡行,及當惡趣苦無義因,諸惡行所,應速遠離,及往善趣,舍生惡趣苦無義因。彼由了知如是法義,法隨法行;能遠苦因,能引樂因。由此因緣,得樂舍苦。若于增上四聖谛等相應教法,恭敬聽聞。聞已,遂能了知其義。謂一切有生死大苦,寂靜涅盤。彼由了知如是法義;若根已熟,資糧已滿;便能獲得如是義識。心清淨故;才聞法已;于諸聖谛,未現觀者,能入現觀;已現觀者,便得漏盡。若根未熟,資糧未滿;卽由如是遠離諸惡;依增上戒,起增上心;依增上心,發增上慧。由此能舍一切苦本煩惱無義,證得涅盤。 - 朱芾煌
瑜伽七十四卷十五頁雲:複有四法,能令菩薩攝正多聞。謂多聞持;多聞證,多聞果,多聞淨。如其次第,菩提願,事善友,思擇力,住空閑,應知其相。 - 朱芾煌
(修法)溪岚拾葉集九曰:“一義雲雙身法者,半天婆羅門與多聞天不二一體之意也。其緣起雲:此多聞天往昔與此半天婆羅門同時發心,多聞天以精進苦行故,速成福智,半天婆羅門以懈怠樂行故,今在凡地。于是起猛利強盛之嗔恚,發誓行于修多聞天法之處,而爲障礙神。所诠多聞天表法性,半天表無明也。無明法性爲相違之法,故此雙身相背,無明法性爲同體之惑,故不相離也。法性無體,全依無明。無明無體,全依法性。宜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