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24 条与“大千”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2页 查询结果:
佛学次第统编 【19】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
  第二、中千世界  以小千千倍之,谓之中千,三禅统一中千。
  第三、大千世界  合中千千倍之,谓之大千,四禅统一大千。
  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 明·杨卓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0】三千大千世界藏

  (术语)胜鬘经之语。胜鬘经宝窟中本曰:“隔别故称为界,三千苞含人物,目之为藏也。”

佛学大词典 【21】守护大千国土经

  梵名A^rya  -maha^-sahasra-pramardini^  。凡三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佛在王舍城鹫峰山南面佛境界大树林时,毗耶离城为诸鬼神所恼乱,灾难竞起,国土人民仰面号哭乞请加护,佛乃以神力集会一切诸鬼神及天龙等,演说神咒以调伏之。佛复至毗耶离城,示现大明王身,演说守护大千国土大明王解脱法门,并说大明王陀罗尼,依其功力使此城尽离灾难。是后,佛更说持诵陀罗尼之方法及功德,大梵王亦说护诸童子法,以终本经。此中,护诸童子法与菩提流支所译之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之旨趣相同。本经为五部守护经(梵pan~ca-raks!a^  )之一,流传于尼波罗(今之尼泊尔)地方。本经有西藏、西夏语等译本。[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五、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卷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2】守护大千国土经

  (经名)三卷,赵宋施护译。佛在鹫峰山南面大树林中,时毗耶离国有天变地妖,国土人民号哭,佛集大梵天王及诸天诸鬼神说守护大千世界之秘法。

俗语佛源 【23】一粒米要藏大千世界

  小说《西湖佳话·南屏醉迹》中有济公的一段话:“你一个蠢和尚,怎得知佛家的妙用?岂不闻一粒米要藏大千世界,何况偌大一井,怎容不得几根木头?”这种关于空间大小平等、涉入无碍的“不可思议”境界,在大乘经中多有反映。《维摩诘经·不思议品》谓:“以须弥(高山名)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楞严经》卷二也说:“不动道场,于一毛端,偏能含受十万国土。”《华严经》更是反复论述世界的“涉入平等”。如《普贤行愿品》说:“一切诸世界,入一微尘中;世界不积聚,亦复不离散。”又如《梵行品》说:“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中国的华严宗在《华严经》的教义基础上,建立了“事事无碍”、“一多相容”、“微细相容”、“唯心回转”等宗义。华严宗认为:见须弥山高广,是自心作大;见芥子微细,是自心作小。而须弥山和芥子本无大小之别,故得以涉入无碍。  (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阅藏知津 【24】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三卷)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住鹫峰山南,时毗耶离城灾难竞起。乃以神力,集一切天龙等众,先四天王各说一咒。次佛说一切明神咒,诸恶鬼神同来归命。四天王复各说谪罚鬼神咒,大梵王亦说一谪罚鬼神咒,佛乃下至毗耶离城,为大梵王现大明王身,说大明王陀罗尼,复说大明王心陀罗尼,及说密印,于是城中免离灾难。飞鸟出声赞佛功德,佛更说结界持咒之法,大梵王又说护诸童子之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