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104 条与“大悲”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2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69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大悲

  (经名)千手陀罗尼之别名。千手经曰:“若能称诵大悲咒淫欲火灭邪心除。”

佛学常见辞汇 【20】大悲

  千手陀罗尼的别名。千手经说:“若能称诵大悲咒,淫欲火灭邪心除。”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21】大悲

千手陀罗尼的别名,千手经说:“若能称颂大悲咒,淫欲火灭邪心除”。

- 梵心居士编

法相辞典 【22】大悲

  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页云:具大悲者:谓能拔济无量众生,多苦法故。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23】爱见大悲

指不离于爱见之大悲。即未证实相之理,承认有能爱、所爱二相而起大悲之谓。于注维摩诘经卷五,曾举诸家之释,鸠摩罗什谓(大三八·三七八上):“未能深入实相,见有众生,心生爱着,因此生悲,名为爱见大悲。爱见大悲虚妄不净,能令人起疲厌想,故应舍离。”僧肇谓(大三八·三七八上):“若自调者,应先观己病及众生病,因缘所成,虚假无实,宜以此心而起悲也。若此观未纯,见众生爱之而起悲者,名爱见悲也。此悲虽善,而杂以爱见有心之境,未免于累,故应舍之。”道生则谓(大三八·三七八中):“作上二观,起大悲之时,若于观中有爱念心,又见众生而欲拔济之者,为爱见大悲也。”[维摩经义记卷三本、维摩经义疏卷四(吉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4】爱见大悲

  (术语)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众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济度众生。然未断见思之烦恼,为伏惑行因,故认能爱所爱二相,其大悲亦虚妄不净,故令人为疲厌之想,当舍离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25】爱见大悲

  自己虽未断烦恼却运用大悲以救济众生。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26】爱见大悲

自己虽未断烦恼,却运用大悲以救济众生。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27】大悲阐提

  又作有性阐提。阐提,原指断除善根、永不得成佛之根机。大悲阐提则谓大悲菩萨起大悲心,怜悯一切众生,发愿度尽众生界,遂专行利他救济,因而自身终无成佛之期。此系法相宗依楞伽经所说二种阐提中之“菩萨阐提”而立。即大悲菩萨虽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但众生界无量无边,又以无性有情毕竟不能成佛之故,遂受此大愿之拘碍而终于失去成佛之时,永远止于因位,故称为阐提,如观音、文殊、地藏等皆属之。[入楞伽经卷二、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窥基)、台宗二百题卷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8】大悲阐提

  (术语)此为第二种之通名。以大悲誓愿,欲度尽一切众生而后成佛者。故己无成佛之期。何则,以众生尽有成佛之期也。因之亦名一阐提。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9】大悲阐提

  (术语)阐提为梵语一阐提之略。成佛不可能之义。大悲阐提者,言为有大悲而自己之成佛毕竟不可能也。如观音地藏之大悲菩萨是也。见一阐提条。

佛学常见辞汇 【30】大悲阐提

  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萨,因他们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无尽,故成佛亦无期。阐提是极难成佛的意思。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31】大悲阐提

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萨,因他们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无尽,故成佛亦无期,阐提极难成佛的意思。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32】大悲忏法

  全一卷。宋代天台宗僧四明知礼编集。又作出像大悲忏法、大悲心咒忏法、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知礼依据伽梵达磨所译之大悲心陀罗尼经而作,内容叙述千手观音之忏法。系以天台宗教义指导修持之忏仪作法。谓虔信千手观音,不仅可消灾得福,死后且可往生西方净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3】大悲观音

  (菩萨)台家所立六观音之一。千手观音之异名。见千手观音条。又,观音之总名。

佛学大词典 【34】大悲菩萨

  指观世音菩萨。大悲之名,虽通于诸佛菩萨,然此菩萨为慈悲门之主,故特称之。[请观音经、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三定善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大悲菩萨

  (菩萨)观音菩萨也。大悲之名,虽通于诸佛诸菩萨,而此菩萨为慈悲门之主。故特以名之。请观音经曰:“亦闻大悲观世音诵持此咒离诸恶。”观经定善义曰:“因大悲菩萨入开华三昧疑障乃除。”

佛学常见辞汇 【36】大悲菩萨

  指观世音菩萨。诸佛菩萨都有伟大的悲心,但见观世音菩萨是慈悲门之主,故独得大悲的称呼。 - 陈义孝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