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四種方便之一。
指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此極樂淨土系酬報阿彌陀佛所發起之清淨本願而生起者,故稱大願清淨報土。
(界名)彌陀之極樂淨土也。意謂彌陀報大願所成就之無垢清淨淨土也。
如正願五種中說。 - 朱芾煌
指藥師佛于過去世修菩薩行時,所發利導衆生之十二大願。又作十二大願、十二上願。即:(一)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世界,以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二)願身如琉璃,內外清淨無垢,光明過日月,幽冥衆生悉蒙開曉。(叁)願以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受用無盡。(四)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亦皆以大乘之道安立之。(五)于我法中修行梵行者,一切戒不缺減。(六)諸根不具、白癞顛狂,乃至種種病苦者,聞我名皆諸根具足,無諸疾苦。(七)衆病逼切,無護無依者,聞我名,衆患悉除。(八)若有女人願舍女形者,聞我名,成丈夫相。(九)令衆生皆脫魔網,置于正見,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十)若爲王法所縛,身心受無量災難煎迫之苦,此等衆生若聞我名,以我福力,皆得解脫一切憂苦。(十一)爲饑渴所惱而造諸惡業者,若聞我名,我先以妙色香味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十二)貧無衣服者,聞我名,我當施彼隨用衣服,乃至莊嚴之具,皆令滿足。[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二頁雲:又現法中、能起菩薩一切精進。信增上力爲前導故;于當來世,惟前所說菩提分品十種大願、今卽于此極歡喜住、能具引發。由得清淨勝意樂故。爲欲供養最勝有情真實福田大師法主,是故引發第一大願。爲欲受持彼所宣說無上正法,是故引發第二大願。爲欲勸請轉未曾有妙正法輪,是故引發第叁大願。爲欲順彼行菩薩行,是故引發第四大願。爲欲成熟彼器有情,是故引發第五大願。爲欲往趣諸佛國土,奉見如來,承事供養,聽受正法,是故引發第六大願。爲淨修治自佛國土,是故引發第七大願。爲于一切在所生處,常不遠離諸佛菩薩;與諸菩薩、常同一味意樂加行;是故引發第八大願。常爲利益一切有情。曾不空過;是故引發第九大願。爲證無上正等菩提,作諸佛事;是故引發第十大願。作是願言:如有情界,展轉相續,終無斷盡,亦如世道,展轉相續,終無斷盡;我此大願,生生相續,乃至究竟菩提邊際,常不遠離,常不忘失,常不乖離。如是自誓,心發正願。當知此中前就所應願事起願,後卽就願以起于願。如是菩薩十種大願,以爲上首,能生無數百千正願。如是菩薩、于當來世,具諸大願;于現法中,發大精進。 - 朱芾煌
即藥師如來。藥師又稱醫王、善逝,諸佛十號之一,猶言如來。藥師如來發十二大願,救衆生之病源,治無明之痼疾,如醫中之王,故稱之。
(雜名)藥師如來也,藥師又雲醫王,善逝者,諸佛十號之一,如言如來。
[出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 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惟願演說諸佛名號。及本昔所發殊勝大願。佛言。東方過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淨琉璃。彼土有佛。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仁時。發十二大願。(梵語文殊師利。華言妙德。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梵語琉璃。華言青色寶。)一願願我來世于佛菩提得正覺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以爲莊嚴。我身既爾。令一切衆生如我無異。(梵語菩提。華言道。叁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輻 - 明·一如等 撰
釋慧沼。不知何許人也。少而警慧始預青衿。依于庠序誦習該通。入法修身不違戒範。乃被時諺沼阇梨焉。次攻堅于經論善達翻傳。自奘叁藏到京。恒窺壺奧。後親大乘基師更加精博。及菩提流志于崇福寺譯大寶積經。沼預其選充證義。新羅勝莊法師執筆。沙門大願塵外皆一時英秀當代象龍。于時武平一充使。盧藏用陸景初總預斯場。中書侍郎崔湜因行香至翻經院。歎曰。清流盡在此矣。豈應見隔。因奏請乞同潤色新經。初沼證義于義淨譯場。多所刊正。訛言舛義。悉從指定無敢逾製後著諸疏義。號淄州沼也。 - 顧偉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