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神足通,或神境通,五種之一。變現自在,故名如意;飛行自在,故名神足;能在六塵境界中轉變自在,故名神境。 - 陳義孝編
又名神足通,或神境通,能變現自在,故名如意,飛行自在,故名神足。能在六塵境界中變現自在,故名神境。
- 梵心居士編
(物名)法苑珠林曰:“晉敦煌沙門竺昙猷遊會稽剡縣赤城山,有群虎來前,猷爲說法。一虎獨眠,乃以如意杖打頭。”
(物名)Cint&amacron;ma&ndotblw;i,從寶珠出種種所求如意,故名如意。出自龍王或摩竭魚之腦中。或爲佛舍利所變成。智度論十曰:“如意珠,生自佛舍利,若法沒盡時,諸舍利皆變爲如意珠,譬如過千歲冰化爲頗梨珠。”同叁十五曰:“如菩薩先爲國王太子,見閻浮提人貧窮,欲求如意珠,至龍王宮。(中略)龍即與珠,是如意珠能雨一由旬。”同五十九曰:“有人言:此寶珠從龍王腦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燒,有如是等功德。有人言:是帝釋所執金剛,用與阿修羅戰時碎落閻浮提。有人言:諸過去久遠佛舍利,法既滅盡,舍利變成此珠,以益衆生。有人言:衆生福德因緣故,自然有此珠。譬如罪因緣故,地獄中自然有治罪之器。此寶名如意,無有定色,清徹輕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現。是寶常能出一切寶物,衣服飲食隨意所欲盡能與之。”雜寶藏經六曰:“佛言:此珠摩竭大魚腦中出,魚身長二十八萬裏,此珠名曰金剛堅也。”觀佛叁昧經一曰:“金翅鳥肉心爲如意珠。”往生論注下曰:“諸佛入涅槃時,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衆生,衆生福盡,此舍利變爲摩尼如意寶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龍王以爲首飾。若轉輪聖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閻浮提作大饒益。”
一種有求必如意的寶珠,出自龍王或摩竭魚的腦中,或是佛的舍利所變成。 - 陳義孝編
一種有求必如意的寶珠,出自龍王或摩竭魚的腦中,或是佛的舍利所變成。
- 梵心居士編
(術語)見四如意足條。
見四如意足條。 - 陳義孝編
神通,超乎常人能力,如飛天、穿牆等,另譯爲「神足」。 - 莊春江居士編
謂修道聖果的欲望增進,則能如意開發神通。
- 梵心居士編
如意,梵語阿那律Aniruddha的音譯,即爪杖,是出家僧侶百一用具之一。柄端作手指形,替手不能到之處搔癢,所以名爲如意。又有柄端作“心”字形的,如《釋氏要覽》卷中說:““如意”之製,蓋心之表也;故菩薩皆執之,狀如雲葉,如此方篆書“心”字故。”同書又說:“今講僧尚執之,多私記節文祝詞于柄,備于勿忘,要時手執目對,如人之意,故名如意”。這一種如意,即如舊時官吏的手版備于遺忘的笏子。但佛家還有如意杖、如意珠、如意輪等不同名詞和用具。近代多以玉石製作,長一二尺,柄端作“芝”形、或“雲”形以供玩賞,取其名爲吉祥,又稱吉祥如意。今以“稱心滿意”謂心滿意足,如願以償。(常正)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吉祥”與“如意”的複合詞,謂諸事吉利順遂。吉祥,梵語Sri,音譯作室利、師利,又稱爲吉羊。據說釋尊成道時即坐于吉祥草上,系由吉祥童子刈割並敷陳于釋尊的座位上(見《中阿含經》卷五十回、《華嚴經疏卷》十二等)。如意,爲說法及法會之際,講師手持之器具。此物原爲印度古時之爪杖,巴利語爲anuruddha(阿那律)系由骨、角、竹、木等所製,柄長叁尺,形狀如雲,或如手形,乃搔背止癢所用,以其能補手不能到之處,而搔抓如意,故稱爲如意(見《優婆塞戒經》卷五)。後一般多用作祝福之辭。北齊·張成《造像題字》:“爲亡父敬造觀音像一區,合家大小八口人等共養,吉祥如意”,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惡限臨逼。”(李君岡)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術語)見四如意足條。
見四如意足條。 - 陳義孝編
(術語)見四如意足條。
(一)指代表一切菩薩之叁昧耶形之真陀摩尼如意寶珠。又稱一切菩薩真陀摩尼印。
(二)結顯如意寶珠之手印。又作如意寶珠印、如意珠印、寶印、寶珠印。關于其印相,諸經軌所載不同:(一)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載,以兩手相叉,二食指相拄,屈大拇指入掌內相交叉。此印又稱大精進如意寶印。(二)據不空罥索經載,此印作“內縛拳”,二拇指右左相壓入掌中,豎二中指,微屈而指頭相觸著,二食指、二中指側之中節相壓,指頭相拄。此印又稱爲不空罥索如意寶印。[大日經疏卷五、卷十、諸儀軌禀承錄卷六、卷八]
梵語cinta^-man!i 之意譯。音譯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如意寶、如意珠、摩尼寶珠、末尼寶、無價寶珠、如意摩尼。指能如自己意願,而變現出種種珍寶之寶珠。此寶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一般用以譬喻法與佛德,及表征經典之功德。關于此寶珠之出處,據雜寶藏經卷六載,如意寶珠出自摩竭魚之腦中。另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載,如意寶
珠或由龍王之腦中而出;或爲帝釋天所持之金剛,破碎後掉落而得;或爲佛之舍利變化而成,以利益衆生。此如意寶珠系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地藏菩薩等之持物,能滿足衆生之意願。
此外,據如意寶珠轉輪秘密現身成佛金輪咒王經如意寶珠品所載,如意寶珠系以佛舍利、黃金、白銀、沈香、白檀、紫檀、香桃、桑沈、白心樹沈、柏沈、真漆等十一種珍寶合成;亦即以黃金、白銀造成圓形之如意寶,中間放置佛舍利叁十二顆,再以香末之泥塗于寶器上而成寶珠。在密教中,若以此寶珠爲本尊之修法,稱爲如意寶珠法。[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惡友品、觀佛叁昧海經卷十、卷十六、仁王般若經卷下受持品、大寶積經卷一一○、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七、大毗婆沙論卷一○二]
(物名)見如意珠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