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22 條與「導師」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阿含辭典 【19】商人之導師

商隊之領隊或向導,《別譯雜阿含經》作「行伴」(旅伴),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商隊」。 - 莊春江居士編

五燈會元 【20】報慈文遂導師

  金陵報慈文遂導師,杭州陸氏子。嘗究首楞嚴,甄會真妄緣起,本末精博。于是節科注釋,文句交絡,厥功既就。谒于法眼,述己所業,深符經旨。眼曰:「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師曰:「是。」曰:「明還甚麼?」師曰:「明還日輪。」曰:「日還甚麼?」師懵然無對。眼誡令焚其所注之文。師自此服膺請益,始忘知解。金陵國主署雷音覺海大導師。
  上堂:「天人群生,類皆承此恩力。威權叁界,德被四方。共禀靈光,鹹稱妙義。十方諸佛常頂戴汝,誰敢是非。及乎向這裏,喚作開方便門,對根設教,便有如此如彼,流出無窮。若能依而奉行,有何不可。所以清涼先師道,佛是無事人。且如今覓個無事人也不可得。」僧問:「巅山岩崖,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汝喚甚麼作巅山岩崖?」問:「如何是道?」師曰:「妄想顛倒。」乃曰:「老僧平生,百無所解。日日一般,雖住此間,隨緣任運。今日諸上座與本無異。珍重!」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別。」僧再問,師曰:「止!止!不須說,且會取千差萬別。」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方丈板門扇。」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師曰:「四郎五郎廟。」問:「如何是吹毛劍?」師曰:「簳面杖。」問:「如何是正直一路?」師曰:「遠遠近近。」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咄哉,癡人!此是險路。」問:「僧從甚麼處來?」曰:「曹山來。」師曰:「幾程到此?」曰:「七程。」師曰:「行卻許多山林溪澗,何者是汝自己?」曰:「總是。」師曰:「衆生顛倒,認物爲己。」曰:「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總是。」乃曰:「諸上座,各在此經冬過夏,還有人悟自己也無?山僧與汝證明,令汝真見不被邪魔所惑。」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好個師僧,眼目甚分明。」 - 宋·普濟

五燈會元 【21】報慈行言導師

  金陵報慈行言玄覺導師,泉州人也。上堂:「凡行腳人參善知識,到一叢林,放下瓶缽,可謂行菩薩道能事畢矣。何用更來這裏,舉論真如涅槃,此是非時之說。然古人有言,譬如披沙識寶,沙礫若除,真金自現,便喚作常住世間,具足僧寶。亦如一味之雨,一般之地,生長萬物,大小不同,甘辛有異。不可道地與雨有大小之名也。所以道,方即現方,圓即現圓。何以故?爾法無偏正,隨相應現,喚作對現色身。還見麼?若不見也莫閑坐地。」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此問不當。」問:「坐卻是非,如何合得本來人?」師曰:「汝作麼生坐?」師聞鸠子叫,問僧:「甚麼聲?」曰:「鸠子聲。」師曰:「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江南國主建報慈院,命師大闡宗猷。海會二千余衆,別署導師之號。上堂:「此日英賢共會,海衆同臻。諒惟佛法之趣,無不備矣。若是英鑒之者,不須待言也。然言之本無,何以默矣。是以森羅萬象,諸佛洪源。顯明則海印光澄,冥昧則情迷自惑。苟非通心上士、逸格高人,則何以于諸塵中發揚妙極,卷舒物象。縱奪森羅,示生非生,應滅非滅。生滅洞已,乃曰真常。言假則影散千途,論真則一空絕迹。豈可以有無生滅而計之者哉!」僧問:「國王再請,特薦先朝,和尚今日如何舉唱?」師曰:「汝不是問再唱人?」曰:「恁麼則天上人間,無過此也。」師曰:「沒交涉。」問:「遠遠投師,請垂一接。」師曰:「卻依舊處去。」 - 宋·普濟

叁藏法數 【22】導師喻菩薩十種善法

  [出除蓋障菩薩所問經]  大海浩瀚無邊。須憑人導引。乃能順濟。然諸商衆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隨所指示。則何以獲安隱而致利益哉。菩薩于生死大海。作大導師。作大導師。令諸有情皆得遠離險難惡趣。證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導師爲喻。(梵語涅槃。華言滅度。)一得他信許菩薩于一切善法。悉能了悟。精進勤修。爲諸佛緣覺聲聞及諸弟子信順許可。如海導師。乃得國王宰輔及一切人民悉皆信許。二爲他所敬菩薩以道行具足。乃得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天人龍鬼夜叉乾闼婆等恭敬供養。如海導師。得國 - 明·一如等 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