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65 條與「弟子」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5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英漢對照詞典 【19】十大弟子

Ten  Great  Disciples  of  Skakyamuni  Buddha  ==  十大弟子

They  are:  

1.Mahakasyapa摩诃伽葉
first  in  ascetism.
2.Ananda阿難陀  
first  in  having  heard  the  words  of  Buddha.
3.Sariputra舍利弗  
first  in  wisdom.
4.Subhuti須菩提  
first  in  expressing  emptiness.
5.Purna富樓那  
first  in  explaining  good  law.
6.Maudgalyayana目犍連  
first  in  supernatural  power.
7.Katyayana迦旃延  
first  in  preaching.
8.Aniruddha阿那律  
first  in  the  sharpness  of  his  divine  eyes.
9.Upali優波離  
first  in  taking  precepts.
10.Rahula羅睺羅  
first  in  esoteric  practices  and  in  desire  for  instruction  in  the  law.

叁藏法數 【20】十大弟子

  [出翻譯名義]  一摩诃迦葉上行第一梵語摩诃迦葉。華言大龜氏。其先代學道。靈龜負仙圖而應。從德命族。故名大龜氏。能行頭陀上行。故稱上行第一。(梵語頭陀。華言抖擻。)二阿難陀多聞第一梵語阿難陀。華言慶喜。佛成道時。斛飯王遣使來。白淨飯王言。貴弟生男。王聞歡喜。語來使曰。是男當安名慶喜。後投佛出家。能持叁藏之教。故稱多聞第一。(叁藏者。經藏。律藏。論藏也。)叁舍利弗智慧第一梵語舍利弗。華言鹙鹭。從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善解諸法。故稱智慧第一。四須菩提解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 【21】十大弟子

  釋迦佛的十位大弟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絢羅密行第一。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22】十大弟子

釋迦佛的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

  須菩提解空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

  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

  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

  迦旃延論議第一;羅候羅密行第一。

- 梵心居士編

法相辭典 【23】世尊弟子

大毗婆沙論五十叁卷八頁雲:問:何故異生不名世尊弟子?答:若聞佛說叁寶四谛,決定信受者;名世尊弟子。異生聞說叁寶四谛,或信不信故,不名世尊弟子。複次若唯事佛,不事余天者;名世尊弟子。異生事佛,或事余天故;不名世尊弟子。複次若于叁寶,得證淨者;名世尊弟子。異生不爾故,不名世尊弟子。複次若于佛法,心不移動,如門阃者;名世尊弟子。異生于佛法,其心輕動,如柳絮疊花故,不名世尊弟子。複次若聞正法已,不爲邪聞所壞者;名世尊弟子。異生聞正法已,或爲邪聞所壞故,不名世尊弟子。
二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叁十四卷七頁雲:問:何故異生不名世尊弟子?答:若唯順佛語,不受余教;名世尊弟子。異生或順佛語,或順邪言;故不名世尊弟子。有說:諸有正聞,非邪聞所伏;乃名世尊弟子。異生不爾。有說:若成就四種證淨;名世尊弟子。異生無四證淨,故不名世尊弟子。有說:若唯稱佛以爲大師;名世尊弟子。異生或稱外道邪魔以爲師故;不名世尊弟子。有說:若唯歸敬叁寶,以爲福田;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或以邪神諸外道等,以爲福田;不名世尊弟子。有說;若信唯佛是一切智;唯佛所說法,能渡生死;唯苾刍僧,是梵行者;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與此相違。是故不名世尊弟子。有說:于佛聖教,其心堅牢,如天帝幢;名世尊弟子。諸異生類,于佛教中,心不堅牢,猶如疊絮,隨風上下,轉動無恒;故不名爲世尊弟子。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4】四部弟子

  (名數)與四部衆同。

佛學大詞典 【25】四大弟子

  佛弟子中一般以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摩诃迦葉爲四大弟子。大智度論卷五十叁謂,舍利弗、目犍連爲佛之左右弟子;須菩提修無诤定,爲解空第一;摩诃迦葉行十二頭陀,爲頭陀第一。然于法華文句記卷一中,另以迦葉、賓頭盧、羅雲、君屠缽歎等四大聲聞爲四大弟子。又于法華經卷二信解品、卷叁授記品中,以摩诃迦葉、須菩提、目犍連、迦旃延等四大聲聞爲四大弟子。(參閱“四大聲聞”165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6】四大弟子

  (名數)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連,須菩提,摩诃迦葉爲四大弟子。智度論謂舍利弗目連爲佛左右弟子。須菩提修無诤定,爲行空第一,摩诃迦葉行十二頭陀,爲頭陀第一。佛在世時,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養此四人。辄得如願。[囗@又]迦葉,賓頭盧,羅雲,君屠盋歎之四人也。法護譯之彌勒下生經曰:“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歲,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遊化,智慧無盡,衆德具足。雲何爲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屠缽歎比丘,賓頭盧比丘,羅雲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槃。”法華文句記一曰:“四大弟子者:迦葉,賓頭盧,羅雲,君屠盋歎。”

佛學常見辭彙 【27】四大弟子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摩诃迦葉等爲四大弟子。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28】四大弟子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蓮、須菩提、摩诃迦葉等爲四大弟子。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29】真佛弟子

  謂如實之佛弟子。據大般若經卷十所載,若人知佛所說一切法虛妄不實,並能知諸法實相,行般若波羅蜜,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稱爲真佛弟子。大智度論卷九十九則謂,能證得諸法實相者,即是佛;雖證得諸法之實相然有差別者,即是須陀洹乃至辟支佛、大菩薩,彼等即稱真佛弟子。[無量壽經卷下]

法相辭典 【30】諸聖弟子

如二種作猶豫法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1】弟子德圓滿

  瑜伽九十二卷二十一頁雲:雲何二相、應知弟子、其德圓滿?謂于如來無量法教,能了知已;而未得到聞之彼岸。若以得到其彼岸者,要爲修行法隨法行,證得出離;非爲受持。了知是已;如理修行法隨法行。非但隨說音聲語言,以爲究竟。是名第一諸弟子衆其德圓滿。如是修行法隨法行,不以下劣而生喜足;要當往趣賢敏丈夫所趣之地。定當獲得彼所應得。是名第二諸弟子衆其德圓滿。 - 朱芾煌

佛識慧集 【32】弟子的十德

據大日經疏四說弟子欲受灌頂者,應具備以下十德。信心、種性清淨、恭敬叁寶、深慧嚴身、堪忍無懈怠、屍羅淨無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堅願行。

- 梵心居士編

佛學次第統編 【33】弟子對師長

  長阿含經曰弟子敬奉師長有五事,雲何爲五?
  一、供給所需  四、凡師教敕恭順無違
  二、禮敬供養  五、從師聞法善持不忘
  叁、尊重戴仰
  六方禮經曰弟子事師,當有五事:
  一、當敬憚之  四、思念不厭
  二、當念其恩  五、當從後稱譽
  叁、隨其所教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曰:“阿難白佛言:“世間之人,及佛弟子,輕易其師,常以惡意向于其師,及諸賢德之人,其罪雲何?”佛告阿難:“夫人當愛人之德,欣人之善,不可憎嫉。若以惡意向于其師,及諸賢德,是與惡意向佛無異。若有人以萬石弩,自射其身,可爲痛不?”阿難言:“世尊,甚痛甚痛!”佛言:“人若以惡意向于其師及諸賢德,則如以痛劇之弩,射其自身。爲人弟子,不可輕易其師,及以惡意向諸賢德,視諸道德之人,當如視佛,不可嫉謗。人有戒德者,諸天龍鬼神,無不感動,受其尊敬。甯投身火中,手持利刃,自割其肉,慎勿于此善人,而生嫉謗,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 明·楊卓

阿含辭典 【34】多聞聖弟子

指「常聽聞佛陀教導的聖弟子」,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已受教誡的聖弟子」。「聖弟子」可以指「佛陀初果以上的弟子」,也可以指「佛陀一般的弟子」。 - 莊春江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叁品弟子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言在家弟子有上中下叁品。而功德罪業不同。

法相辭典 【36】弟子離欲

瑜伽五十一卷十八頁雲:若聖弟子、由出世道,離欲界欲;乃至具得離叁界欲。爾時一切叁界染汙諸法種子、皆悉永害。何以故?由聖弟子、于現法中,不複堪任從離欲退、更起下地煩惱現前。或生上地、亦不堪任從彼沒已、還生下地。如谷麥等諸外種子、安置空迥、或于幹器,雖不生芽;非不種子。若火所損;爾時畢竟不成種子。內法種子損伏永害道理、亦爾。若聖弟子、將入無余涅盤界時,所有一切善及無記諸法種子、皆被永害。由染汙法種子滅故;不複能感當來異熟果。亦不複能生自類果。當知是名第四損伏。所謂永害助伴損伏。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