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行业有差别,故往生弥陀之净土有九品。但九品之往生,常生于莲华之中。
四种往生之一。十恶、破戒、五逆等罪业深重者,临终时,见地狱猛火,遂心生狂乱,手握虚空,若得善知识之教,作十声或一声念佛,则得往生净土。(参阅“四种往生”1804)
(术语)四种往生之一。言罪业深之人,临终见地狱之猛火,而心狂乱,手握虚空,自身流汗七颠八倒者,闻善友之教,作十声或一声之念佛,而往生净土也。
(术语)同于难思议往生。[囗@又]日本真宗所谓三往生之一。谓真门自力之往生也。由自力念佛之因而往生于疑城胎宫者。其所称之名号,与难思议往生之生因,虽无何等之异?而以其行之心为自力故,与弘愿他力之难思议往生不同。为有此异,故省略议字而单云难思往生。一字具略示褒贬也。是第二十愿之誓,而阿弥陀经所说之往生也。
(术语)由弥陀大悲愿力之回向,信心发得,入于念佛三昧,一生造恶之凡夫身亦直往生于极乐也。或谓行口称念佛,心念不乱,往生极乐。或谓以定善散善之回向而往生,皆以念佛为本,故概称往生弥陀佛国者,曰念佛往生。
一心一意的念佛,于命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陈义孝编
一心一意的念佛,於命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梵心居士编
又作女人成佛。指以女人之身往生净土,或指女人转男身成佛。盖因古印度女人地位甚低,不得成为梵天王、帝释、魔王、转轮王、佛等五者。惟女人有此五障,或净土之中无女人等观念,与大乘佛教所言众生皆可成佛之思想相矛盾,故佛典中乃有女人可变身成佛之说。如阿阇世王之女阿术达发菩提愿,转女身得当来作佛之授记;罗阅只国优迦长者之女须摩提,转女身而为沙弥,受成佛之记。法华经中亦有“龙女成佛”之记载。关于女人往生之说,于无量寿经中言及阿弥陀佛之第三十五愿,即若女人听闻弥陀名号而心生欢喜信受,并发愿往生净土者,则可转为男身,此为救度女人之誓愿,亦即女人往生之根据。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三十亦有诵念真言,随心供养承事,则比丘、比丘尼、族姓男、族姓女皆可往生西方净土。又观无量寿经即以韦提希夫人为正机,开念佛往生之道。[法华经卷五、无量寿经卷上、法华文句卷二十三](参阅“龙女成佛”6376)
(名数)善导法事赞上,有难思议往生乐,双林树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之言,日本见真取此言于教行信证中,如其次第配于第十一(即第十八愿之证益)、第十九、第二十之三愿,即由第十八愿难思议之佛力得第十一愿必至灭度难思议之益,是曰难思议往生,是为无量寿经一部之所诠,故又云大经往生。依第十九愿修自力定散诸行者,如释迦于拘尸那城双林树下入灭之化身佛,得生于极乐化土之利益,是名双林树下往生。是为观无量寿经一部之所诠,又曰观经往生。依第二十愿舍余行,专励自力之念佛者,往生净土,五百岁间胎藏于莲华,不见闻三宝,是云难思往生,是为弥陀经一部之所诠,故又曰弥陀经往生。
全称十方随愿往生。即随愿往生十方净土之意。十方净土指:东方之香林刹(入精进佛)、东南方之金林刹(尽精进佛)、南方之乐林刹(不舍乐佛)、西南方之宝林刹(上精进佛)、西方之华林刹(习精进佛)、西北方之金刚刹(一乘度佛)、北方之道林刹(行精进佛)、东北方之青莲华刹(悲精进佛)、下方之水精刹(净命精进佛)、上方之欲林刹(至诚精进佛)。往生十方佛土之法,即愿生者于临终之日洗浴身体,着鲜洁衣,烧众名香,悬缯旛盖,歌咏三宝,读诵尊经。[大灌顶神咒经卷十一、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
五逆之罪人,于临终时依善知识之教,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极乐。此乃出自观无量寿经之下下品及无量寿经卷上所载之第十八愿文。又具足十声之念佛,则称十念成就。(参阅“十念”445、“念佛往生愿”3212
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诸恶业的凡夫,在临命终时,若遇到善缘的相助,急念十声的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 陈义孝编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下品下生者的往法。就是造诸恶业的凡夫,在临命终时,若遇到善缘的相助,急念十声的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 梵心居士编
顺次,指此生之次。谓于次生往生;即今生命终之后,直接往生极乐净土。于俱舍论卷十五所载三决定业(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之中,顺次往生即属顺次生受业;乃此生造作,于第二生即受异熟果之业,而非更待他生始受果报。日本净土宗多以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系属顺次往生之愿,第二十愿则属顺后往生之愿。(参阅“三决定业”554)
往生,即往生净土之意。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依分类方式之不同,而有两类四种往生之说:(一)就往生弥陀净土之相状而言,可区别为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四种。(1)正念往生,谓此人平时即念佛,于临终之时亦持正念而往生。(2)狂乱往生,谓此人一生造作恶业,临终时受地狱猛火俱来逼苦而狂乱,然遇善知识之教导,而于狂乱中念佛一声或十声,遂往生极乐净土。(3)无记往生,谓此人已于平生发得归命信心,临终时虽因心神衰弱成为无记(非善非恶)而不能念佛,但由过去念佛之业因亦必得往生。(4)意念往生,谓行人于临终时,虽不出声念佛,惟心念阿弥陀佛,即得往生。
(二)就平生口称念佛之行,分决定往生之品类为他力念佛往生、真实念佛往生、正见念佛往生、直心念佛往生等四种。此四种为决定往生之人;反之,自力念佛、假名念佛、恶见念佛、慢心念佛之行者为往生不定。[西方指南钞卷下末、念佛得失义]
(名数)一正念往生,如阿弥陀经所说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是也。二狂乱往生,此人以一生恶业,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逼苦,狂乱之时,遇善知识,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而往生极乐也。观经下下品之所说是也。三无记往生,此人既于平生发得归命信心,故临终时依过去之业因,虽心神衰弱而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而乘前之念佛必得往生也。四意念往生,若人临终时,虽不出声而称佛,惟意念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
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于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无记往生是人于平日发心皈命于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衰 - 陈义孝编
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
1、正念往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意不贪恋,而得往生;
2、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於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念佛,即得往生;
3、无记往生是人於平日发心归命於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衷张而成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但是乘着他以前念佛的功德,必得往生。
4、意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虽然不得出声念佛,但意念阿弥陀佛名号,同样可以得往西。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