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行業有差別,故往生彌陀之淨土有九品。但九品之往生,常生于蓮華之中。
四種往生之一。十惡、破戒、五逆等罪業深重者,臨終時,見地獄猛火,遂心生狂亂,手握虛空,若得善知識之教,作十聲或一聲念佛,則得往生淨土。(參閱“四種往生”1804)
(術語)四種往生之一。言罪業深之人,臨終見地獄之猛火,而心狂亂,手握虛空,自身流汗七顛八倒者,聞善友之教,作十聲或一聲之念佛,而往生淨土也。
(術語)同于難思議往生。[囗@又]日本真宗所謂叁往生之一。謂真門自力之往生也。由自力念佛之因而往生于疑城胎宮者。其所稱之名號,與難思議往生之生因,雖無何等之異?而以其行之心爲自力故,與弘願他力之難思議往生不同。爲有此異,故省略議字而單雲難思往生。一字具略示褒貶也。是第二十願之誓,而阿彌陀經所說之往生也。
(術語)由彌陀大悲願力之回向,信心發得,入于念佛叁昧,一生造惡之凡夫身亦直往生于極樂也。或謂行口稱念佛,心念不亂,往生極樂。或謂以定善散善之回向而往生,皆以念佛爲本,故概稱往生彌陀佛國者,曰念佛往生。
一心一意的念佛,于命終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陳義孝編
一心一意的念佛,於命終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梵心居士編
又作女人成佛。指以女人之身往生淨土,或指女人轉男身成佛。蓋因古印度女人地位甚低,不得成爲梵天王、帝釋、魔王、轉輪王、佛等五者。惟女人有此五障,或淨土之中無女人等觀念,與大乘佛教所言衆生皆可成佛之思想相矛盾,故佛典中乃有女人可變身成佛之說。如阿阇世王之女阿術達發菩提願,轉女身得當來作佛之授記;羅閱只國優迦長者之女須摩提,轉女身而爲沙彌,受成佛之記。法華經中亦有“龍女成佛”之記載。關于女人往生之說,于無量壽經中言及阿彌陀佛之第叁十五願,即若女人聽聞彌陀名號而心生歡喜信受,並發願往生淨土者,則可轉爲男身,此爲救度女人之誓願,亦即女人往生之根據。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卷叁十亦有誦念真言,隨心供養承事,則比丘、比丘尼、族姓男、族姓女皆可往生西方淨土。又觀無量壽經即以韋提希夫人爲正機,開念佛往生之道。[法華經卷五、無量壽經卷上、法華文句卷二十叁](參閱“龍女成佛”6376)
(名數)善導法事贊上,有難思議往生樂,雙林樹下往生樂,難思往生樂之言,日本見真取此言于教行信證中,如其次第配于第十一(即第十八願之證益)、第十九、第二十之叁願,即由第十八願難思議之佛力得第十一願必至滅度難思議之益,是曰難思議往生,是爲無量壽經一部之所诠,故又雲大經往生。依第十九願修自力定散諸行者,如釋迦于拘屍那城雙林樹下入滅之化身佛,得生于極樂化土之利益,是名雙林樹下往生。是爲觀無量壽經一部之所诠,又曰觀經往生。依第二十願舍余行,專勵自力之念佛者,往生淨土,五百歲間胎藏于蓮華,不見聞叁寶,是雲難思往生,是爲彌陀經一部之所诠,故又曰彌陀經往生。
全稱十方隨願往生。即隨願往生十方淨土之意。十方淨土指:東方之香林刹(入精進佛)、東南方之金林刹(盡精進佛)、南方之樂林刹(不舍樂佛)、西南方之寶林刹(上精進佛)、西方之華林刹(習精進佛)、西北方之金剛刹(一乘度佛)、北方之道林刹(行精進佛)、東北方之青蓮華刹(悲精進佛)、下方之水精刹(淨命精進佛)、上方之欲林刹(至誠精進佛)。往生十方佛土之法,即願生者于臨終之日洗浴身體,著鮮潔衣,燒衆名香,懸缯旛蓋,歌詠叁寶,讀誦尊經。[大灌頂神咒經卷十一、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
五逆之罪人,于臨終時依善知識之教,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即可往生極樂。此乃出自觀無量壽經之下下品及無量壽經卷上所載之第十八願文。又具足十聲之念佛,則稱十念成就。(參閱“十念”445、“念佛往生願”3212
觀無量壽經中所說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諸惡業的凡夫,在臨命終時,若遇到善緣的相助,急念十聲的阿彌陀佛,就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 陳義孝編
觀無量壽經所說的下品下生者的往法。就是造諸惡業的凡夫,在臨命終時,若遇到善緣的相助,急念十聲的阿彌陀佛,就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 梵心居士編
順次,指此生之次。謂于次生往生;即今生命終之後,直接往生極樂淨土。于俱舍論卷十五所載叁決定業(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之中,順次往生即屬順次生受業;乃此生造作,于第二生即受異熟果之業,而非更待他生始受果報。日本淨土宗多以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願系屬順次往生之願,第二十願則屬順後往生之願。(參閱“叁決定業”554)
往生,即往生淨土之意。日本淨土宗開祖法然依分類方式之不同,而有兩類四種往生之說:(一)就往生彌陀淨土之相狀而言,可區別爲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四種。(1)正念往生,謂此人平時即念佛,于臨終之時亦持正念而往生。(2)狂亂往生,謂此人一生造作惡業,臨終時受地獄猛火俱來逼苦而狂亂,然遇善知識之教導,而于狂亂中念佛一聲或十聲,遂往生極樂淨土。(3)無記往生,謂此人已于平生發得歸命信心,臨終時雖因心神衰弱成爲無記(非善非惡)而不能念佛,但由過去念佛之業因亦必得往生。(4)意念往生,謂行人于臨終時,雖不出聲念佛,惟心念阿彌陀佛,即得往生。
(二)就平生口稱念佛之行,分決定往生之品類爲他力念佛往生、真實念佛往生、正見念佛往生、直心念佛往生等四種。此四種爲決定往生之人;反之,自力念佛、假名念佛、惡見念佛、慢心念佛之行者爲往生不定。[西方指南鈔卷下末、念佛得失義]
(名數)一正念往生,如阿彌陀經所說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是也。二狂亂往生,此人以一生惡業,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逼苦,狂亂之時,遇善知識,作一聲或十聲之念佛,而往生極樂也。觀經下下品之所說是也。叁無記往生,此人既于平生發得歸命信心,故臨終時依過去之業因,雖心神衰弱而爲無記(非善非惡)不能念佛,而乘前之念佛必得往生也。四意念往生,若人臨終時,雖不出聲而稱佛,惟意念阿彌陀佛,即得往生也。
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而得往生;狂亂往生是人在生時作惡多端,臨終時見到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苦逼,于狂亂中,忽然遇到善知識教他作一聲或十聲之念佛,即得往生;無記往生是人于平日發心皈命于佛,到臨終時,雖然心神衰 - 陳義孝編
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
1、正念往是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意不貪戀,而得往生;
2、狂亂往生是人在生時作惡多端,臨終時見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苦逼,於狂亂中,忽然遇到善知識教他作一聲或十聲念佛,即得往生;
3、無記往生是人於平日發心歸命於佛,到臨終時,雖然心神衷張而成爲無記(非善非惡),不能念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必得往生。
4、意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雖然不得出聲念佛,但意念阿彌陀佛名號,同樣可以得往西。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