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53 條與「往生」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26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往生 二往生 往生傳 往生集 往生講 往生論 往生門 帶業往生 兜率往生 法爾往生 即得往生 戒門往生 九品往生 狂亂往生 難思往生 念佛往生 女人往生 叁種往生 十方往生 十念往生 順次往生 四種往生 宿善往生 他力往生 往生禮式 往生禮贊 往生論偈 往生論注 往生拾因 往生要集 往生一定 未來往生 無記往生 五逆往生 正念往生 諸行往生 不體失往生 淨土往生傳 淨土往生論 九品往生經 九品往生社 決定往生集 難思議往生 念佛往生願 女人往生願 拾遺往生傳 隨願往生經 往生禮贊偈 已今當往生 發願便得往生 後拾遺往生傳 七有天人往生 十四佛國往生 雙樹林下往生 本朝新修往生傳 淨土往生論注解 密咒圓因往生集 日本往生極樂記 往生淨土忏願儀 新修淨土往生傳 九品往生阿彌陀經 往生淨土是密意說 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 昙泓《淨土往生傳》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新編古今往生淨土寶珠集 略諸經論念佛法門往生淨土集 辯才(唐朔方)《淨土往生傳》 大行(唐兖州)《淨土往生傳》 道昂(唐相州)《淨土往生傳》 道綽(唐並州)《淨土往生傳》 法持(唐金陵)《淨土往生傳》 法祥(唐同州)《淨土往生傳》 法照(唐五臺)《淨土往生傳》 法智(隋天臺)《淨土往生傳》 功迥(唐陳留)《淨土往生傳》 灌頂(唐天臺)《淨土往生傳》 懷玉(唐臺州)《淨土往生傳》 慧日(唐洛陽)《淨土往生傳》 慧思(陳南嶽)《淨土往生傳》 明贍(唐終南)《淨土往生傳》 齊翰(唐吳郡)《淨土往生傳》 僧藏(唐汾州)《淨土往生傳》 僧衒(唐並州)《淨土往生傳》 善導(唐京師)《淨土往生傳》 善胄(唐京師)《淨土往生傳》 少康(唐睦州)《淨土往生傳》 神皓(唐吳郡)《淨土往生傳》 神素(唐蒲州)《淨土往生傳》 聖位經欲界生必不往生色無色界 惟岸(唐並州)《淨土往生傳》 惟恭(唐荊州)《淨土往生傳》 雄俊(唐成都)《淨土往生傳》 真慧(隋蒲州)《淨土往生傳》 知玄(唐彭州)《淨土往生傳》 智舜(隋趙郡)《淨土往生傳》 智通(隋河東)《淨土往生傳》 智琰(唐武丘)《淨土往生傳》 智顗(隋天臺)《淨土往生傳》 自覺(唐鎮州)《淨土往生傳》 道瑗(劉宋丹陽)《淨土往生傳》 道珍(蕭梁廬山)《淨土往生傳》 法琳(北齊靈建)《淨土往生傳》 法盛(劉宋金陵)《淨土往生傳》 鴻莒(後唐溫州)《淨土往生傳》 慧恭(東晉廬山)《淨土往生傳》 慧光(北齊邺下)《淨土往生傳》 慧進(南齊楊都)《淨土往生傳》 慧命(後周河陽)《淨土往生傳》 慧虔(東晉山陰)《淨土往生傳》 慧永(東晉廬山)《淨土往生傳》 慧遠(東晉廬山)《淨土往生傳》 九品往生阿彌陀叁摩地集陀羅尼經 僧濟(東晉廬山)《淨土往生傳》 僧柔(北齊靈鹫)《淨土往生傳》 僧睿(姚秦東安)《淨土往生傳》 僧顯(西晉江東)《淨土往生傳》 紹岩(大宋錢塘)《淨土往生傳》 守真(大宋東京)《淨土往生傳》 昙鑒(劉宋江陵)《淨土往生傳》 昙鸾(後魏壁谷)《淨土往生傳》 晤恩(大宋余杭)《淨土往生傳》 志通(石晉鳳翔)《淨土往生傳》 劉程之(東晉廬山)《淨土往生傳》 密咒圓因往生集(一卷 有賀宗壽序)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一名勝福往生淨土經) ▲ 收起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9】九品往生

  (術語)行業有差別,故往生彌陀之淨土有九品。但九品之往生,常生于蓮華之中。

佛學大詞典 【20】狂亂往生

  四種往生之一。十惡、破戒、五逆等罪業深重者,臨終時,見地獄猛火,遂心生狂亂,手握虛空,若得善知識之教,作十聲或一聲念佛,則得往生淨土。(參閱“四種往生”1804)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1】狂亂往生

  (術語)四種往生之一。言罪業深之人,臨終見地獄之猛火,而心狂亂,手握虛空,自身流汗七顛八倒者,聞善友之教,作十聲或一聲之念佛,而往生淨土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2】難思往生

  (術語)同于難思議往生。[囗@又]日本真宗所謂叁往生之一。謂真門自力之往生也。由自力念佛之因而往生于疑城胎宮者。其所稱之名號,與難思議往生之生因,雖無何等之異?而以其行之心爲自力故,與弘願他力之難思議往生不同。爲有此異,故省略議字而單雲難思往生。一字具略示褒貶也。是第二十願之誓,而阿彌陀經所說之往生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3】念佛往生

  (術語)由彌陀大悲願力之回向,信心發得,入于念佛叁昧,一生造惡之凡夫身亦直往生于極樂也。或謂行口稱念佛,心念不亂,往生極樂。或謂以定善散善之回向而往生,皆以念佛爲本,故概稱往生彌陀佛國者,曰念佛往生。

佛學常見辭彙 【24】念佛往生

  一心一意的念佛,于命終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25】念佛往生

一心一意的念佛,於命終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26】女人往生

  又作女人成佛。指以女人之身往生淨土,或指女人轉男身成佛。蓋因古印度女人地位甚低,不得成爲梵天王、帝釋、魔王、轉輪王、佛等五者。惟女人有此五障,或淨土之中無女人等觀念,與大乘佛教所言衆生皆可成佛之思想相矛盾,故佛典中乃有女人可變身成佛之說。如阿阇世王之女阿術達發菩提願,轉女身得當來作佛之授記;羅閱只國優迦長者之女須摩提,轉女身而爲沙彌,受成佛之記。法華經中亦有“龍女成佛”之記載。關于女人往生之說,于無量壽經中言及阿彌陀佛之第叁十五願,即若女人聽聞彌陀名號而心生歡喜信受,並發願往生淨土者,則可轉爲男身,此爲救度女人之誓願,亦即女人往生之根據。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卷叁十亦有誦念真言,隨心供養承事,則比丘、比丘尼、族姓男、族姓女皆可往生西方淨土。又觀無量壽經即以韋提希夫人爲正機,開念佛往生之道。[法華經卷五、無量壽經卷上、法華文句卷二十叁](參閱“龍女成佛”637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7】叁種往生

  (名數)善導法事贊上,有難思議往生樂,雙林樹下往生樂,難思往生樂之言,日本見真取此言于教行信證中,如其次第配于第十一(即第十八願之證益)、第十九、第二十之叁願,即由第十八願難思議之佛力得第十一願必至滅度難思議之益,是曰難思議往生,是爲無量壽經一部之所诠,故又雲大經往生。依第十九願修自力定散諸行者,如釋迦于拘屍那城雙林樹下入滅之化身佛,得生于極樂化土之利益,是名雙林樹下往生。是爲觀無量壽經一部之所诠,又曰觀經往生。依第二十願舍余行,專勵自力之念佛者,往生淨土,五百歲間胎藏于蓮華,不見聞叁寶,是雲難思往生,是爲彌陀經一部之所诠,故又曰彌陀經往生。

佛學大詞典 【28】十方往生

  全稱十方隨願往生。即隨願往生十方淨土之意。十方淨土指:東方之香林刹(入精進佛)、東南方之金林刹(盡精進佛)、南方之樂林刹(不舍樂佛)、西南方之寶林刹(上精進佛)、西方之華林刹(習精進佛)、西北方之金剛刹(一乘度佛)、北方之道林刹(行精進佛)、東北方之青蓮華刹(悲精進佛)、下方之水精刹(淨命精進佛)、上方之欲林刹(至誠精進佛)。往生十方佛土之法,即願生者于臨終之日洗浴身體,著鮮潔衣,燒衆名香,懸缯旛蓋,歌詠叁寶,讀誦尊經。[大灌頂神咒經卷十一、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  

佛學大詞典 【29】十念往生

  五逆之罪人,于臨終時依善知識之教,稱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即可往生極樂。此乃出自觀無量壽經之下下品及無量壽經卷上所載之第十八願文。又具足十聲之念佛,則稱十念成就。(參閱“十念”445、“念佛往生願”3212  

佛學常見辭彙 【30】十念往生

  觀無量壽經中所說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諸惡業的凡夫,在臨命終時,若遇到善緣的相助,急念十聲的阿彌陀佛,就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31】十念往生

觀無量壽經所說的下品下生者的往法。就是造諸惡業的凡夫,在臨命終時,若遇到善緣的相助,急念十聲的阿彌陀佛,就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32】順次往生

順次,指此生之次。謂于次生往生;即今生命終之後,直接往生極樂淨土。于俱舍論卷十五所載叁決定業(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之中,順次往生即屬順次生受業;乃此生造作,于第二生即受異熟果之業,而非更待他生始受果報。日本淨土宗多以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願系屬順次往生之願,第二十願則屬順後往生之願。(參閱“叁決定業”554)

佛學大詞典 【33】四種往生

  往生,即往生淨土之意。日本淨土宗開祖法然依分類方式之不同,而有兩類四種往生之說:(一)就往生彌陀淨土之相狀而言,可區別爲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四種。(1)正念往生,謂此人平時即念佛,于臨終之時亦持正念而往生。(2)狂亂往生,謂此人一生造作惡業,臨終時受地獄猛火俱來逼苦而狂亂,然遇善知識之教導,而于狂亂中念佛一聲或十聲,遂往生極樂淨土。(3)無記往生,謂此人已于平生發得歸命信心,臨終時雖因心神衰弱成爲無記(非善非惡)而不能念佛,但由過去念佛之業因亦必得往生。(4)意念往生,謂行人于臨終時,雖不出聲念佛,惟心念阿彌陀佛,即得往生。

  (二)就平生口稱念佛之行,分決定往生之品類爲他力念佛往生、真實念佛往生、正見念佛往生、直心念佛往生等四種。此四種爲決定往生之人;反之,自力念佛、假名念佛、惡見念佛、慢心念佛之行者爲往生不定。[西方指南鈔卷下末、念佛得失義]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4】四種往生

  (名數)一正念往生,如阿彌陀經所說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是也。二狂亂往生,此人以一生惡業,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逼苦,狂亂之時,遇善知識,作一聲或十聲之念佛,而往生極樂也。觀經下下品之所說是也。叁無記往生,此人既于平生發得歸命信心,故臨終時依過去之業因,雖心神衰弱而爲無記(非善非惡)不能念佛,而乘前之念佛必得往生也。四意念往生,若人臨終時,雖不出聲而稱佛,惟意念阿彌陀佛,即得往生也。

佛學常見辭彙 【35】四種往生

  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而得往生;狂亂往生是人在生時作惡多端,臨終時見到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苦逼,于狂亂中,忽然遇到善知識教他作一聲或十聲之念佛,即得往生;無記往生是人于平日發心皈命于佛,到臨終時,雖然心神衰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36】四種往生

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

  1、正念往是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意不貪戀,而得往生;

  2、狂亂往生是人在生時作惡多端,臨終時見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苦逼,於狂亂中,忽然遇到善知識教他作一聲或十聲念佛,即得往生;

  3、無記往生是人於平日發心歸命於佛,到臨終時,雖然心神衷張而成爲無記(非善非惡),不能念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必得往生。

  4、意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雖然不得出聲念佛,但意念阿彌陀佛名號,同樣可以得往西。

- 梵心居士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