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刀不伤,二毒不害,三火不烧,四水不没,五嗔恶见善。见檀特罗经。
如八种欲解中说。 - 朱芾煌
(术语)对于佛之大智慧门之称。门者差别之义。
(术语)三种慈悲之第二。见法缘项。
谓破除我之相,而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生起慈悲的心。 - 陈义孝编
是破除我之相,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这是已断烦恼达於法空的三乘圣人所起的慈悲。
- 梵心居士编
谓破除我之相,而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生起慈悲的心。
- 梵心居士编
(名数)众生缘,法缘,无缘也。见慈悲条。
(名数)一众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五道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侄,缘之而常思与乐拔苦之心,名众生缘慈悲心。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之未断烦恼者而起。二法缘慈悲心,既断烦恼之三乘圣人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但怜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随其意而拔苦与乐,名法缘慈悲心。三无缘慈悲,此慈悲惟在诸佛,盖诸佛之心,不住于有为无为性之中,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世之中,知诸缘不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心着诸法,取舍分别,故心无众生缘,使一切众生自然获拔苦与乐之益,名无缘慈悲心。见智度论二十,佛持论五,涅槃经。
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众生缘慈悲是对一切众生都视如父母兄妹眷属,常起与乐拔苦的心,这是凡夫或未断烦恼的有学人所起的慈悲;法缘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这是已断烦恼达于法空的三乘圣人所起的慈悲;无缘慈悲是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 - 陈义孝编
即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
- 梵心居士编
(术语)观一切众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而起拔苦与乐之心,谓之同体之慈悲。起信论曰:“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众生,自然熏习常恒不舍,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又曰:“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众生相,此以何义故?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
慈悲分三种,无缘慈悲为其一。龙树之大智度论卷四十(大二五·三五○中):“慈悲心有三种,众生缘、法缘、无缘。凡夫人众生缘;声闻、辟支佛及菩萨,初众生缘,后法缘;诸佛善修行毕竟空,故名为无缘。”此即大乘佛教所言空之思想,完全无自他之对立;乃绝对之慈悲,真实之慈悲,亦为最高之慈悲。[俱舍论卷十八、佛地经论卷五、大乘义章十四信等十行义、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参阅“慈悲”5805)
(术语)三种慈悲之一。见慈悲条。
三种慈悲之一,即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甚至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皆起怜愍爱护的心。 - 陈义孝编
是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皆起怜悯爱护的心。这是诸佛所独有的慈悲。
- 梵心居士编
即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甚至扩展到一切有情动物,皆起怜悯爱护之心,叫做无缘慈悲。
- 梵心居士编
(杂语)从爱着之念而起之慈悲心也。此慈悲心于佛道最甚。维摩经问疾品曰:“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什注曰:“见有众生,心生爱着,因此生悲,名爱见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