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51 條與「慈悲」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29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9】慈悲五利

  (名數)一刀不傷,二毒不害,叁火不燒,四水不沒,五嗔惡見善。見檀特羅經。

法相辭典 【20】慈悲欲解

如八種欲解中說。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1】慈悲

  (術語)對于佛之大智慧門之稱。門者差別之義。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2】法緣慈悲

  (術語)叁種慈悲之第二。見法緣項。

佛學常見辭彙 【23】法緣慈悲

  謂破除我之相,而對衆生隨力隨意拔苦與樂,生起慈悲的心。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24】法緣慈悲

是破除我之相,對衆生隨力隨意拔苦與樂,這是已斷煩惱達於法空的叁乘聖人所起的慈悲。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25】法緣慈悲

謂破除我之相,而對衆生隨力隨意拔苦與樂,生起慈悲的心。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6】叁種慈悲

  (名數)衆生緣,法緣,無緣也。見慈悲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7】叁種慈悲

  (名數)一衆生緣慈悲,以一慈悲心視十方五道衆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侄,緣之而常思與樂拔苦之心,名衆生緣慈悲心。此多在凡夫或有學人之未斷煩惱者而起。二法緣慈悲心,既斷煩惱之叁乘聖人達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異之相,滅一異之相之人,但憐衆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樂,隨其意而拔苦與樂,名法緣慈悲心。叁無緣慈悲,此慈悲惟在諸佛,蓋諸佛之心,不住于有爲無爲性之中,不住于過去現在未來世之中,知諸緣不實,顛倒虛妄,故心無所緣,但佛以衆生不知諸法實相,往來五道,心著諸法,取舍分別,故心無衆生緣,使一切衆生自然獲拔苦與樂之益,名無緣慈悲心。見智度論二十,佛持論五,涅槃經。

佛學常見辭彙 【28】叁種慈悲

  衆生緣慈悲、法緣慈悲、無緣慈悲。衆生緣慈悲是對一切衆生都視如父母兄妹眷屬,常起與樂拔苦的心,這是凡夫或未斷煩惱的有學人所起的慈悲;法緣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對衆生隨力隨意拔苦與樂,這是已斷煩惱達于法空的叁乘聖人所起的慈悲;無緣慈悲是心無分別,普救一切,不但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29】叁種慈悲

即衆生緣慈悲、法緣慈悲、無緣慈悲。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0】同體慈悲

  (術語)觀一切衆生之身與己身同體一身,而起拔苦與樂之心,謂之同體之慈悲。起信論曰:“一切諸佛菩薩,皆願度脫一切衆生,自然熏習常恒不舍,以同體智力故,隨應見聞而現作業。”又曰:“以取一切衆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衆生相,此以何義故?謂如實知一切衆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

佛學大詞典 【31】無緣慈悲

慈悲分叁種,無緣慈悲爲其一。龍樹之大智度論卷四十(大二五·叁五○中):“慈悲心有叁種,衆生緣、法緣、無緣。凡夫人衆生緣;聲聞、辟支佛及菩薩,初衆生緣,後法緣;諸佛善修行畢竟空,故名爲無緣。”此即大乘佛教所言空之思想,完全無自他之對立;乃絕對之慈悲,真實之慈悲,亦爲最高之慈悲。[俱舍論卷十八、佛地經論卷五、大乘義章十四信等十行義、觀無量壽經義疏卷末](參閱“慈悲”580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2】無緣慈悲

  (術語)叁種慈悲之一。見慈悲條。

佛學常見辭彙 【33】無緣慈悲

  叁種慈悲之一,即心無分別,普救一切,不但對一切人類拔苦與樂,甚至擴展至一切有情動物,皆起憐愍愛護的心。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34】無緣慈悲

是心無分別,普救一切,不但對一切人類拔苦與樂,擴展至一切有情動物,皆起憐憫愛護的心。這是諸佛所獨有的慈悲。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35】無緣慈悲

即心無分別,普救一切,不但對一切人類拔苦與樂,甚至擴展到一切有情動物,皆起憐憫愛護之心,叫做無緣慈悲。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6】愛著慈悲

  (雜語)從愛著之念而起之慈悲心也。此慈悲心于佛道最甚。維摩經問疾品曰:“于諸衆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舍離。”什注曰:“見有衆生,心生愛著,因此生悲,名愛見大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