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于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依正之差别权教之意也。金錍论一部盛论此义,又天台二百题中以草木成佛之题目,详细问答此义,密教谓万有本来,为六大所成,不见有情非情之别。非情成佛,为当然也。
改转诸恶而成佛之意。日本日莲宗用语。指法华经以外诸经之成佛说。在其他诸经中,不说一念三千、性善性恶及诸法实相等妙旨,故谓恶人须改转其恶,女子须改转女身方能成佛,此种成佛乃有名无实之成佛。盖以此表示非法华不能得真实证果之意。[法华经文句卷七上、法华疏私记卷八末]
又作现身成佛、现生成佛。即发菩提心后,不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等长时之修行历程即可成佛,亦即以现在之身即可成佛之意。一乘佛教认为心、佛、众生三者无别,其本性均为真如,故说其自体并无迷与悟、凡夫与圣者之别。将此理具体以现实之身体现,称为即身成佛。
(一)据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载,八岁龙女以现身成佛,闻此之众生,必至不退转之位,佛亦为彼等授记别。日本最澄之法华秀句卷下即根据此说,认为众生依法华经之经力可即身成佛。又天台宗将圆教之菩萨阶位以六即说明,其中第一之“理即”(理即佛之意),就一切众生本来本性即具足真如而言即为佛,故不论成佛、不成佛。第二“名字即”以上,则言及即身成佛。
(二)华严宗于华严孔目章卷四举出五种疾得成佛(迅速可成佛),即:(1)胜身,如转轮圣王之子及兜率天子,生来即有殊胜之身,故可现身成佛。(2)见闻,见闻殊胜教法而信心坚定,即可证佛之十力而开悟。(3)一时,如善财童子于善知识处,一时即得普贤法。(4)一念,俗谛之念只要契合于普贤法,凭其一念亦可成佛。(5)无念,解一切均为不生不灭,得见真佛。据上所言,华严经谓胜身者虽可现身成佛,但以分段生死之果报,须经见闻、解行、证入等三生,始可成佛,故立三生成佛之说。此乃为说明迷悟、因果之次第而设。实言之,众生于唯一之法性身中成佛,亦即可在瞬间每一念之心中成佛,此方为正说,故认为众生本来成佛。
华严经探玄记卷三亦举出三种成佛之说:(1)位成佛,入初住之位即成佛。(2)行成佛,于完成一一之行时即成佛。(3)理成佛,众生本来即为佛。此外,初住之位相当于十信之满位;在此位成佛,自菩萨阶位而言,与信满成佛毕竟同一,但圆教乃本来无位而有解行(智解与行业),故信满成佛非位成佛,乃是行成佛。
(三)密教亦特别强调即身成佛,认为由父母所生之肉身,即可登上佛究极之果位(父母所生身即证大觉位)。此即密教认为构成宇宙之物、心要素之六大,为法界之体性。佛、众生以及其所住之环境悉由六大所造,互不障碍而能融和相入,均具足四种曼荼罗(四曼)之相。密教又主张佛、众生均有身、语、意等三种不思议之作用(即三密)。以上六大、四曼、三密称为体、相、用三大。佛与众生之三大互无差别,且其三密互融,故佛与众生平等,此称“即身”。众生善观察此意义,以手结印,口诵真言,心住三摩地,即可与大日如来相应,佛与众生则完全成为一体,故在众生肉身上,即可证众生本来具有之佛之法身而成佛。
(四)日本真言宗根据空海之“即身成佛义”,主张有三种即身成佛:(1)理具成佛,由理而言,一切众生均由五大(地水火风空)构成,属胎藏界;心为识大,属金刚界,身心与大日如来无别,本来即具足法身。(2)加持成佛,由三密加持,而在自身显出本来具有之佛。此系指修行之过程。(3)显得成佛,完成修行时,可得圆满菩提,显现佛性圆满,达于最高修行目的。此系指果位。
(五)日本日莲宗认为“即身成佛”有三义:(1)当体即成,众生元来之本性即为佛。(2) 受持即成,以身受持“妙法莲华经”五字之题目,则不必假借苦行力,即可完成究竟之菩提。(3)修得显现,完成修行时,即可显现圆满菩提。其中,以“受持即成”为日莲宗之正意,而称为受持成佛,此乃仅有信而无慧,于“名字即”(六即之一)之位即身成佛,因此称为名字成佛。又迹门之即身成佛为仅就“理”上之即身成佛,但本门之即身成佛乃为具体实际之即身成佛。
(六)大日经疏演奥钞卷四十三举出四种即身成佛之说,即:(1)修生即身成佛,系根据大日经世间成就品而立。(2)本有即身成佛,系根据悉地出现品而立。(3)本修不二即身成佛,系根据成就悉地品而立。(4)绝待即身成佛,系根据转字轮漫荼罗行品而立。[菩萨处胎经卷四诸佛行齐无差别品、大日经卷三悉地出现品、菩提心论、法华经文句卷八下、即身成佛义]
(术语)真言宗所谈。谓此肉身可成佛也。菩提心论曰:“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故三摩地,于诸教中阙而不书。”又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即身修行即身就可以成佛。密宗说三密加持相应,可以即身成佛。 - 陈义孝编
即身修行即身就可以成佛。
- 梵心居士编
谓不须累劫修习,而能速得成佛。此系华严宗之说。华严经孔目章卷四载有五种疾得成佛:(一)依胜身一生即得,“胜身”指非凡之身分,如转轮王之子、天子(诸天众生)等,彼等闻信佛法,今生即可成佛。(二)依见闻迳生疾克,谓听闻如来说法,复经修行,证佛十种力,达至最高觉悟。(三)依一时疾得成佛,如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所说善财童子求访诸菩萨知识,一时受普贤教化,立即成佛。(四)依一念疾得成佛,谓一念与佛法相应,立即成佛。(五)依无念疾得成佛,若能领悟“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亦即成佛。
即依修行之功,由佛力加持,而现成佛之相。为密教所说三种即身成佛之一。详称加持即身成佛。乃众生之三业与佛之三密交互加持感应,开显本有证得之觉体。对本有理具之成佛而言,虽亦在修生修显之位,然众生本觉之功德与诸佛之加被力感应道交时,于一念之中觉知诸法实相,即开显众生本有证得之觉体。[大日经疏卷十四、大毗卢遮那经住心钞卷四、大日经要义钞卷一]
(术语)谓依修行之功,为佛力所加持,现成佛之相也。真言三种成佛之一。
(术语)华严宗所立,三生成佛各生成佛之一。见三生条附录。
禅宗基本思想之一。提倡成佛作祖或求生净土,应不执外修、不假外求,而以般若智慧,觉知自心真性即可达到目的之一种修行教义。即当下冲破烦恼生死之疑团迷云,独露一己本来面目,悟得觉体圆明之本源。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大四八·三五六下):“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
盖本来之自性,无形、无相、无根、无本、无住处,悟得此理,即是真知见,是时,已无异于佛,故称见性成佛。禅宗将佛性与智慧均视为人心所固有,因而不以读经、坐禅、礼佛、戒律等修习形式为重,而提倡修心为成佛之行。[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圜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十六]
(术语)见见性项。
见性是见到一切众生普具的佛性,此性即佛,名为佛性,见自佛性者,当下与诸佛无异,禅家名之为见性成佛。 - 陈义孝编
见性是见到一切众生普具的佛性,此性即佛,名为佛性,见自佛性者,当下与诸佛无异,禅家名为见性成佛。
- 梵心居士编
(术语)四满成佛之一。见四满成佛条。
四满成佛之一。见四满成佛条。 - 陈义孝编
日本真言宗所立三种即身成佛之一。全称理具即身成佛。即一切众生自心中,具金刚、胎藏两部曼荼罗之体,远离因果,法然具足,称为理具即身成佛。(参阅“即身成佛”3760)
(术语)真言宗所立三种成佛之一。谓一切众生本具两部之曼荼罗而本觉常住也。见即身成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