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36 条与“正念”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2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5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佛学大词典 【19】一心正念

  谓专心一意正念而归之于佛。善导观经疏卷四(大三七·二七三上):“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一心,指真实信心、深心;正念,则指称名、念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0】一心正念

  (术语)一心正念而归于佛也。善导之观经疏四曰:“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法相辞典 【21】正念而出

如五圣智三摩地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2】正念而入

如五圣智三摩地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3】正念法迹

集异门论七卷六页云:云何正念法迹?答:正念者,谓依出离远离所生善法,诸念随念,广说乃至心明记性;是名正念。法迹者,谓卽正念,亦名为法,亦名为迹,亦名法迹。是故名为正念法迹。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24】正念往生

  往生,即往生净土。正念往生,即谓依阿弥陀经所说,心不颠倒而一心念佛,得以往生佛国。乃四种往生之一(参阅“四种往生”180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5】正念往生

  (术语)四种往生之一。

法相辞典 【26】正念修习

杂集论十卷二页云:正念修习者:谓为对治忘失尊教随烦恼。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27】正知正念

另译为「正智正念、正念正智」,即「有知有念」;了知与专注。 - 庄春江居士编

法相辞典 【28】不坏正念

如近住律仪五支所摄中说。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29】临终正念

  全一卷。唐代善导撰。又称临终要诀、临终正念记、善导和尚临终正念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龙舒净土文卷十二。本书记述知归子与净业和尚之四项问答,论临终时须不失正念,一心念佛,若能如是修行,必得往生。四项问答即:  (一)临命终时,其用心如何。(二)求医服药,还可用否。(三)求神祈福如何。(四)平生未曾念佛,于临命终时之念佛功果如何。

法相辞典 【30】正念巧便而卧

瑜伽二十四卷六页云:云何正念巧便而卧?谓若诸法,已闻已思已熟修习,体性是善,能引义利;由正念故;乃至睡梦,亦常随转。由正念故;于睡梦中,亦常记忆;令彼法相,分明现前。卽于彼法,心多随观。由正念故;随其所念,或善心眠,或无记心眠。是名正念巧便而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1】住舍正念正慧

  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一页云:住舍正念正慧者:舍、谓行舍。正念,谓胜善念。正慧,谓胜善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2】最胜正念正知

瑜伽九十二卷一页云:当知此中于四念住善住心者、或于行时,境界现前,若不取相、及与随好;如实了知受生住灭。若取其相、及与随好;如实了知想生住灭。或于住时,如实了知彼因寻思、生住与灭。由如是相,正念正知;于一切时、于一切境、所缘境界,能如正轨、守护其心。是名最胜正念正知。复有最胜正念正知。谓已获得灭尽定者、或已获得无想定者、或已获得无寻伺者、当知依止圣住天住,除此最胜正念知住,更无有余能过上者。或从灭定起已而住,或将入定方便而住,如实了知受生住灭。是名最胜正念正知。如依灭定,如实知受;依无想定,如实知想;无寻伺定,如实了知所有寻伺;当知亦尔。由此最胜正念正知唯取法故;不于如是受、想、寻伺,起我我所虚妄分别。若诸愚夫、受想寻伺差别生时;于受等法,不能发起唯有法想。但作是念:我能领受,乃至广说。由是因缘,彼尚无有正念正知;何况最胜。此中后说正念正知、或不还果、或阿罗汉。当知前说正念正知、从得作意无有放逸诸异生位、至一来果。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3】正念正定为定蕴

瑜伽六十八卷二页云:问:何因缘故,正念、正定、说为定蕴?答:二因缘故。一、由自性故。二、由所依故。由自性者:谓三摩地。由所依者:四因缘故,念于此定,能作所依。一、系所缘故。谓于四念住,系摄其心。二、随顺定故。谓由此念,于守护根门,正知而住,顺欢喜处,随念作意中,能随顺定。三、能断盖故。谓于各别不净观等,诸盖对治作意中,能断诸盖。四、极多修习相作意故。谓远离者,于止举舍相,无间殷重加行中,能多修习。是故此念、为定所依。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4】不越所受正念住支

如近律仪五支所摄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5】四处安住正念然后请问

瑜伽三十卷一页云:若有自爱补特伽罗,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为随证得自义利故;先应四处安住正念,然后往诣善达瑜伽,或轨范师,或亲教师,或余尊重,似尊重所。云何四处?一、专求领悟,无难诘心处。二、深生恭敬,无憍慢心处。三、唯求胜善,非显己能处。四、纯为安立自他善根,非求利养恭敬名闻处。如是正念,到师处已;先求开许请问时分。然后安详躬申请问。将请问时,偏覆左肩,右膝着地。或居下坐,曲躬而坐,合掌恭敬,深生愧畏,低颜软语,请问瑜伽。我于如是瑜伽行中,欲求受学。唯愿慈悲,为我宣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6】四法能令菩萨忘失正念

瑜伽七十九卷十页云:复次有四种法,能令菩萨忘失正念。何等为四?谓于四种补特伽罗,四处,迷乱。一、于举罪补特伽罗。二、于教导补特伽罗。三、于欲作利益补特伽罗。四、于有德补特伽罗。谓于同梵行所,迷乱自过。于学现前,迷乱学处。于彼大乘欲胜解者欲正行者,显无差别标举分别诸过失故;发起迷乱胜解正行。于能说法补特伽罗,迷乱显彼所有密处。又云:复说由于举罪者所,迷乱自过,令念忘失,此何因缘?由于重事中,怖畏衰损;于轻事中,怖畏呵责;而设妄语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业障故,有所忘失。设不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说:由迷乱学处,令念忘失,此何因缘?由非自性随转虚妄见曲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业障故,有所忘失。设不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说:由于大乘迷乱胜解正行,令念忘失,此何因缘?由于菩萨,不生恭敬,隐覆实德,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业障故,有所忘失。设不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说:由迷乱显隐密处,令念忘失,此何因缘?由欲令于大乘不生乐欲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业障故,而有忘失。设不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