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寂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初明诸法皆从缘生,不离于识,广引经证,次释菩提无所得义,谓剎那王所诸法,即菩提相等,乃至菩提法中无所安立,若执无因,不集诸福,起染着心,感恶趣果,智者如实信解尊重恭敬,即得最上福聚。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嗣祖比丘宗宝编 灵谷住持净戒重校
韶州韦刺史,请师于大梵寺说法,师先说得法行由,次说摩诃般若波罗密义,并无相颂。次答实无功德之疑,次答愿生西方之问(要人净心则生净土,不是说无西方也)。次示定慧一体不二。次示一行三昧。次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次示教无顿渐,人有利钝。次示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次示坐禅实义。次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授无相忏悔,发四弘誓愿,授无相三归依戒,又说一体三身,及颂。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元讲经论沙门庆吉祥等奉诏集
初总标年代,括人代之宏纲,自汉明戊辰,迄至元乙酉,凡一千二百十九年,历朝二十二代,译师一百九十四人,所出三藏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四十六卷。二别约岁时,分记录之殊异。三略明乘藏,显古录之梯航,开元录所纪,一千一十六部,四千五百七卷,贞元录所纪,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祥符录所纪,二百部,三百八十四卷,景佑录所纪,十九部,百五十卷,弘法录,及拾遣编,七十五部,百五十六卷。四广列名题,彰今目之伦序。初契经藏,分菩萨、声闻,菩萨藏中,又分显密,显中先列般若等五大部,略同南北两藏;二调伏藏,亦分菩萨,声闻;三对法藏,亦分菩萨,声闻,于中先出梵语经题,次出此间经题,后出译人及品数。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元清源居士王古撰
即依勘同总录略标各经卷帙,及品数大旨。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释法宝。亦三藏奘师学法之神足也。性灵敏利最所先焉。奘初译婆沙论毕。宝有疑情。以非想见惑请益之。奘别以十六字入乎论中。以遮难辞。宝白奘曰。此二句四句为梵本有无。奘曰。吾以义意酌情作耳。宝曰。师岂宜以凡语增加圣言量乎。奘曰。斯言不行我知之矣。自此炰烋颉颃于奘之门。至乎六离合释义。俱舍宗以宝为定量矣。光师往往同迦湿弥罗余师礼记衍字也。时光宝二法师若什门之融睿焉。后越精义学令问孔胶。长安三年于福先寺京西明寺。预义净译场。宝与法藏胜庄等。证义。于时颇露头角。莫之与京欤。 - 顾伟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