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23 條與「法寶」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閱藏知津 【19】集諸法寶最上義論(上下合卷)

善寂菩薩造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初明諸法皆從緣生,不離于識,廣引經證,次釋菩提無所得義,謂剎那王所諸法,即菩提相等,乃至菩提法中無所安立,若執無因,不集諸福,起染著心,感惡趣果,智者如實信解尊重恭敬,即得最上福聚。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20】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 前有明教嵩贊)

嗣祖比丘宗寶編  靈谷住持淨戒重校
  韶州韋刺史,請師于大梵寺說法,師先說得法行由,次說摩诃般若波羅密義,並無相頌。次答實無功德之疑,次答願生西方之問(要人淨心則生淨土,不是說無西方也)。次示定慧一體不二。次示一行叁昧。次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爲自縛。次示教無頓漸,人有利鈍。次示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次示坐禅實義。次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授無相忏悔,發四弘誓願,授無相叁歸依戒,又說一體叁身,及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21】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十卷 前有釋克己及淨伏序)

元講經論沙門慶吉祥等奉诏集
  初總標年代,括人代之宏綱,自漢明戊辰,迄至元乙酉,凡一千二百十九年,曆朝二十二代,譯師一百九十四人,所出叁藏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四十六卷。二別約歲時,分記錄之殊異。叁略明乘藏,顯古錄之梯航,開元錄所紀,一千一十六部,四千五百七卷,貞元錄所紀,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祥符錄所紀,二百部,叁百八十四卷,景佑錄所紀,十九部,百五十卷,弘法錄,及拾遣編,七十五部,百五十六卷。四廣列名題,彰今目之倫序。初契經藏,分菩薩、聲聞,菩薩藏中,又分顯密,顯中先列般若等五大部,略同南北兩藏;二調伏藏,亦分菩薩,聲聞;叁對法藏,亦分菩薩,聲聞,于中先出梵語經題,次出此間經題,後出譯人及品數。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閱藏知津 【22】大藏聖教法寶標目(十卷 前有王古序偈及釋克己序)

元清源居士王古撰
  即依勘同總錄略標各經卷帙,及品數大旨。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曆代名僧辭典 【23】法寶(勝莊)(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傳》卷第四]

釋法寶。亦叁藏奘師學法之神足也。性靈敏利最所先焉。奘初譯婆沙論畢。寶有疑情。以非想見惑請益之。奘別以十六字入乎論中。以遮難辭。寶白奘曰。此二句四句爲梵本有無。奘曰。吾以義意酌情作耳。寶曰。師豈宜以凡語增加聖言量乎。奘曰。斯言不行我知之矣。自此炰烋颉颃于奘之門。至乎六離合釋義。俱舍宗以寶爲定量矣。光師往往同迦濕彌羅余師禮記衍字也。時光寶二法師若什門之融睿焉。後越精義學令問孔膠。長安叁年于福先寺京西明寺。預義淨譯場。寶與法藏勝莊等。證義。于時頗露頭角。莫之與京欤。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