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唯識行,十回向位的第七位。此位菩薩,能增長一切善根,永離顛倒不著諸行,一切善根,皆悉回向,爲一切衆生作功德藏,普覆一切,拔出生死,令得衆善,等無差異。參閱“十回向”條。 - 于淩波居士著
顯揚十七巻二頁雲:論曰:在此現觀位中,諸菩薩、由先修習勝資糧力故;于自他相續苦中,起五種平等心。謂粗重平等心、無我平等心,斷精進平等心,無愛味精進平等心、一切菩薩現觀平等心。 - 朱芾煌
成唯識論叁卷叁頁雲:如何此識非別境等心所相應?互相違故。謂欲、希望所樂事轉。此識任運,無所希望。勝解、印持決定事轉。此識瞢昧,無所印持。念、唯明記曾習事轉。此識昧劣,不能明記。定能令心專注一境。此識任運剎那別緣。慧、唯簡擇德等事轉。此識微昧,不能簡擇。故此不與別境相應。此識唯是異熟性故;善染汙等,亦不相應。惡作等四、無記性者,有間斷故;定非異熟。 - 朱芾煌
成唯識論六卷八頁雲:此與別境、皆得相應。信等、欲等、不相違故。 - 朱芾煌
瑜伽五十一卷七頁雲:複次阿賴耶識,或于一時,于轉識相應善不善無記諸心法,俱時而轉。如是阿賴耶識,雖與轉識、俱時而轉,亦與客受、善不善無記心法、俱時而轉;然不應說與彼相應。何以故?由不與彼同一緣轉故。如眼識、雖與眼根俱轉;然不相應。此亦如是。應知此中,依少分相似道理,故得爲喩。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