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51 條與「苾刍」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39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9】苾刍尼戒經

  (經名)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經之略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0】苾刍五法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說新比丘有五法得離師之依止及戒,有七種之別。

法相辭典 【21】苾刍律儀

瑜伽五十叁巻十二頁雲:問:有幾因緣、苾刍律儀、受已還舍?答:或由舍所學處故;或由犯根本罪故;或由形沒、二形生故;或由善根斷故;或由棄舍衆同分故;苾刍律儀、受已還舍。若正法毀壞,正法隱沒;雖無新受;苾刍律儀、先已受得,當知不舍。所以者何?由于爾時、穢劫正起,無一有情、不損意樂、能受具戒;況當有證沙門果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2】苾刍不離正智

  瑜伽七十卷十九頁雲:雲何苾刍不離正智?謂有四智。何等爲四?謂依最初離染相續通達八聖支道,立第一智。依證成辦八聖支道,立余叁智。謂有苾刍、住異生位;作是思惟;唯于諸佛世尊聖法毗奈耶中,有八聖支道;非諸外道異論法中,有如是道。若于是處,有八聖支道;卽于是處,有沙門果;有諸沙門及沙門義。所謂涅盤。我今爲證沙門果、沙門、沙門義故;應當發起八聖支道,修令清淨。由如是行,于八聖支道中所有智,是名依通達八聖支道立第一智。卽以此智、爲依止,爲建立,爲欲證得成辦如所通達八聖支道故;勇猛精進,修余叁智。謂聞所成智,思所成智,修所成智。彼爲勤修聞所成智,亦令此智、得清淨故;求聞正法。若有宣說如來所證法毗奈耶;卽便往詣、恭敬聽受。證得歡喜廣大妙善出離所攝。自相高勝,故名廣大。自性無罪,故名妙善。涅盤相應。故名出離所攝。又爲勤修思所成智,亦令此智、得清淨故;若知是處、有諸苾刍持經律論而共集會,铨量決擇經律論中深隱要義;則便往趣、請問諸谛。彼則爲其建立諸谛所有自相、證得方便。先未覺悟,令其覺悟。若已覺悟;開曉令知。卽于一義、文字差別,方便勸導、令不忘失。又于無我相應諸谛,證得所依甚深義句。以慧通達、廣爲開示空性相應如來所說微妙法句。由此因緣,彼既證得聞思所成智清淨故;複更勤修修所成智。亦令此智、得清淨故;便于內身,住循身觀。乃至廣說修四念住,皆應了知。如是名爲依證成辦八聖支道,建立叁智。是名苾刍成就第二不離正智支。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3】苾刍律儀建立

  如叁因建立叁種律儀中說。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4】苾刍尼毗奈耶

  (經名)Bhik&sdotblw;u&ndotblw;&imacron;vinaya,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之略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5】苾刍習學略法

  (經名)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習學略法之略名。

法相辭典 【26】苾刍解脫隨煩惱

  瑜伽七十卷十七頁雲:雲何苾刍解脫隨煩惱?謂解脫五種隨煩惱故。何等爲五?一、思慕居家;二、毀犯禁戒;叁、憶先所受分別俱行不正作意;四、躭著未來所有境界,發起貪憂;五、于法悭悋。若諸愚夫、于四大種造色自相,不如實知;謂之爲己父母妻子,乃至朋友宰官親屬及兄弟等。于唯形色,謂戲笑等。于唯身語所有動作,起有情想俱行作意。由此因緣,起邪分別,妄計爲我父母妻子乃至朋友宰官親屬及兄弟等。由此分別妄計因緣,發起種種居家思慕。諸有智者、了知唯有諸色自相;無有情想;故能解脫初隨煩惱。所以者何?從久遠來,由見種種各別形色,建立安布,或時與他而共集會;如是見已;便謂爲我父母妻子;廣說乃至是我朋友宰官親屬。或謂爲他。非生無色諸有情類,有如是事。又諸愚夫、不如實知愚夫之相、及智者相。由不如實知故;惡思所思,惡說所說,惡作所作。凡所現行身語意業、皆不清淨,亦無清淨屍羅正命。諸有智者、如實知故;當知一切與彼相違。故能解脫第二隨煩惱。又諸愚夫、于非如理,不能如實知非如理。于其如理,不能如實知是如理。于先所受隨順欲貪可意諸法,不正作意,起欲尋思;堅著不舍,不棄不吐。于隨順恚不可意法,起恚尋思;于隨順害不可意法,起害尋思。余如前說。諸有智者、于其如理,能如實知此是如理。于非如理,能如實知此非如理。于先所受如前所說差別諸法,或不追憶;或正思惟;或不失念。于彼所緣,不起欲尋;乃至害尋。設複生起;而不堅著。廣說如前。故能解脫第叁隨煩惱。又諸愚夫、于根護功德,不如實知。不護過患,不如實知。于現在世現前別境,發生愛恚,雜染其心。于諸可意色等境界,希慕欲見。于不可愛色等境界,心生厭逆。于可意境,心生希慕;是名爲貪。懷此貪者、若彼境界變壞之時;心便下戚。是名爲憂。諸有智者、一切道理、當知皆悉與此相違。故能解脫第四隨煩惱。又諸愚夫、于諸貪欲不正法中,不能如實知其過患。常爲余四悭所漂溺。複起法悭。諸有智者、于彼過患,能如實知。于余四悭,尚不生起。設起;尋舍。終不堅著。況起法悭。彼既如是遠離法悭;若遇樂法補特伽羅;卽爲宣說大師所說素怛纜毗奈耶摩怛理迦相應聖教,令其受持;廣爲無間分別開示,終不隱秘。故能解脫第五隨煩惱。是名苾刍成就第一解脫隨煩惱支。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7】苾刍投崖證果處

  西域記九卷十一頁雲:苾刍證果東、石崕上、有石窣堵波。習定苾刍投崕證果之處。昔在佛世,有一苾刍、宴坐山林,修證果定。精勤已久;不得果證。晝夜繼念,無忘靜定。如來知其根機將發也,遂往彼而成之。自竹林園,至山崕下,彈指而召,伫立以待。此苾刍、遙睹聖衆;身意勇悅,投崕而下。由其淨心、敬信佛語;未至于地,已獲果證。世尊告曰:宜知是時。卽升虛空、示現神變,用彰淨信。故斯封記。 - 朱芾煌

閱藏知津 【28】佛說苾刍五法經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說五法得離依止等,及說戒七種差別。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法相辭典 【29】如來灑病苾刍

  西域記六卷叁頁雲:給孤獨園東北,有窣堵波。是如來灑病苾刍處。昔如來之在世也,有病苾刍,含苦獨處。世尊見而問曰:汝何所苦?汝何獨居?曰:我性疏懶,不耐看病。故今嬰疾,無人瞻視。如來是時愍而告曰:善男子!我今看汝。以手拊摩,病苦皆愈。扶出戶外,更易敷褥。親爲盥灑,改著新衣。佛語苾刍:當自勤勵。聞誨感恩,心悅身豫。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0】五處非苾刍所行

如所行具足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1】苾刍苾刍尼居處

  瑜伽九十九卷十頁雲:苾刍居處者:謂于是處、有諸苾刍、下中上座之所居止。苾刍尼居處者:謂于是處、有苾刍尼、如前叁種之所居止;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2】苾刍迦屍迦十法經

  (經名)一卷,宋法天譯。說慚愧等十法。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3】苾刍迦屍迦十法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佛對迦屍迦而說具足慚愧多聞等十法則得爲人師。

法相辭典 【34】苾刍律儀六不應授

  瑜伽五十叁卷九頁雲:問:由幾因緣,雖樂欲受苾刍律儀;而不應授?答:苾刍律儀、略由六因。一、意樂損害,二、依止損害,叁、男形損害,四、白法損害,五、系屬于他,六、爲護他故。若有爲王之所逼錄,或爲強賊之所逼錄,或爲債主之所逼迫,或由怖畏之所逼迫,或畏不活,彼如是思:我處居家,難可存活;是諸苾刍、活命甚易,我今應往苾刍衆中,詐現自身、與彼同法,易當活命。彼由如是谄詐意樂,既出家已;雖懷恐怖,守護奉行隨一學處,勿諸苾刍與我同止,知我犯戒,便當驅擯;然彼意樂,被損害故;不名出家受具足戒。如是名爲意樂損害。若複有人、作如是思:我處居家,難可活命;要當出家,方易存濟。如諸苾刍所修梵行,我亦如是;乃至命終,當修梵行。如是出家者,不名意樂損害。雖非純淨;非不說名出家受具。若有身帶癰腫等疾,如遮法中所說病狀;如是名爲依止損害。由彼依止,被損害故;雖複出家;然無力能,供事師長。彼由如是無力能故;所受師長同梵行者供事之業,及受純信施主衣服飲食等淨信施物,此之二種淨信所施,彼極難消,不應受用。令彼退減諸善法故。是故依止被損害者,不應出家受具足戒。若扇搋迦及半釋迦,名男形損害。不應出家受具足戒,當知因緣如前已說。又半釋迦略有叁種。一、全分半釋迦,二、一分半釋迦,叁、損害半釋迦。若有生便不成男根;是名全分半釋迦。若有半月起男勢用;或有被他于己爲過,或複見他行非梵行,男勢方起;是名一分半釋迦。若被刀等之所損害,或爲病藥若火咒等之所損害,先得男根,今被斷壞。既斷壞已;男勢不轉。是名損害半釋迦。初半釋迦,名半釋迦,亦扇搋迦。第二唯半釋迦,非扇搋迦,第叁若不被他于己爲過,唯扇搋迦,非半釋迦。若有被他于己爲過;名半釋迦,亦扇搋迦。若造無間業,汙苾刍尼,外道賊住,若別異住,若不共住;是名白法損害。不應爲授具足戒。所以者何?彼由上品無慚無愧,極垢染法,令慚愧等所有白法,極成劣薄。若諸王臣若王所惡,若有造作王不宜業,若被債主之所拘執,若他仆隸,若他劫引,若他所得,若有诤訟,若爲父母所不開許;是名系屬于他。不應爲授具戒。若變化者,爲護他故;不應爲授具戒。所以者何?或有龍等,爲受法故;自化己身爲苾刍像,求受具戒。若便爲彼授具戒者;彼睡眠時,便複本形。既睡悟已;作苾刍像假想苾刍。若守園者,若近事男,率爾往趣,見彼身形如是變已;便于一切真苾刍所、起憎惡心。謂諸苾刍、皆非人類。誰能敬事施彼衣食。勿令他人得此惡見;是故爲隨護他,不應爲彼授具足戒。由此六因,不應授彼苾刍律儀。又除阙減能作羯磨阿遮利耶,邬波柁耶,住清淨戒圓滿僧衆。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5】苾刍律儀四支所攝

  瑜伽五十叁卷六頁雲:苾刍律儀、四支所攝。何等爲四?一、受具足支,二、受隨法學處支,叁、隨護他心支,四、隨護如所受學處支。若作表白第四羯磨、及略攝受隨粗學處;是名受具足支。由具此支故;名初苾刍、具苾刍戒。自此以後,于毗奈耶別解脫中所有隨順苾刍屍羅,若彼所引衆多學處,于彼一切,守護奉行。由此得名守護別解脫律儀者。是名受隨法學處支。由成就此二支者,所有軌範具足,所行具足。是名隨護他心支。軌範具足,所行具足,如聲聞地已說。若于微細罪中,深見怖畏;于所受學諸學處中,能不毀犯;設犯,能出。謂由深見怖畏、及聰睿故。是名隨護如所受學處支。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6】苾刍十時應不放逸

  瑜伽六十八卷十頁雲:複次于毗奈耶勤學苾刍、依于十時,應不放逸。何等爲十?一、依犯時,二、依定時,叁、依生時,四、依乞食時,五、依所作時,六、依受用利養恭敬時,七、依求多聞時,八、依思正法時,九、依遠離時,十、依通達究竟時。如彼卷十頁至十叁頁廣釋。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