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22 條與「辯才」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9】辯才功德天

  (天名)大辯才天之異名。

曆代名僧辭典 【20】辯才(唐朔方)《淨土往生傳》

釋辯才。俗姓李襄陽人。母氏懷之。倏惡葷茹。至其誕夕。香氣盈室。七歲依岘山寂禅師出家。十六落發。隸本州大雲寺。次乃周遊列郡。博窮經籍。後聞長安安國寺懷威律師法門。具瞻身就請業。遂有大成。唐天寶十四年。玄宗皇帝。以北方之人禀。氣剛毅積成風俗。列剎之中。多習騎射诏。才爲教誡。臨壇以調習之。至德初肅宗即位。宰臣杜鴻漸等。奏住龍興寺。诏加朔方管內教授。俾其訓勵。以革訛風。祿山幹紀血腥河洛。才乃托疾。絕音不語凡叁年。祿山兵敗。肅宗疊降玺書。以形褒美。大曆叁載。诏充章信寺大德。時府帥虢國常公。與護戎任公。雖仰才名未揖。其實及親道論。彌加心服。才于淨土。潛修密進二十許年。未嘗言于人。及交任公乃曰。才以幻身。已及頹齡。齡盡身死。必生淨土。期遂所生非十年耶。十叁年秋有疾。至于暮冬八日。謂弟子曰。汝詣任公言之。向之所期已及十年。公無忘焉。弟子以其言白之。公曰。豈師之別我耶。驟約常公省問之。二公及門。或報之曰。任公至也。才曰。至則吾其去矣。乃自趺坐。湛然雲滅。時邑子石颙。從役城上聞其音樂西來合奏。又聞諸妙香氣。由西散下至清于旦。益又盛之。 - 顧偉康編

曆代名僧辭典 【21】辯才(唐朔方龍興寺)[《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釋辯才。姓李氏。襄陽人也。母氏妊之倏惡葷血。冥然一食虛淡終辰。及其誕彌異香盈室。宗黨怪焉。七歲依岘山寂禅師出家。厥長者明記每受經法必以等身爲限。字不重問義不再思。師甚器之。年十六遂削發隸本州大雲寺。次乃周遊列郡登陟名山。就荊州玉泉寺納具戒。聞長安安國寺懷威律師報恩寺義頒律師法門具瞻師資表率。遂伏膺請業。有疑必決。無義不通。廁于二宗推爲上首。天寶十四載。玄宗以北方人也。禀剛氣多訛風。列剎之中余習騎射有教無類。何可止息。诏以才爲教誡。臨壇度人。至德初肅宗即位。是邦也宰臣杜鴻漸奏才住龍興寺。诏加朔方管內教授大德俾其訓勵。革猃狁之風。循毘尼之道。複命爲國建法華道場。及駕回既複兩京。累降玺書。末塗尤于大乘頓教留心。永泰二年賊臣仆固懷恩。外招誘蕃戎內赑金革才勸勉毳裘不誅華族。大曆叁載追入充章信寺大德。時府帥虢國常公素仰才名。與護戎任公時親道論。十叁年冬現身有疾。至暮冬八日。垂誡門徒已。安坐繩床默然歸滅。春秋五十六。越已未歲二月遷神于寺內西北隅。先是有邑子石颙從役于城上。其夜未渠聞管弦之聲自西至。乃天樂也。異香從空散下。則生淨方之兆也。才自長安而旋于塞上。既受虢公知遇。大營福業成此精廬。皆才之敦勸矣敕谥大師曰能覺。仍賜紫衣一副。追遠之榮聲聞塞外。天複中廷尉評王儋爲碑頌德雲。 - 顧偉康編

曆代名僧辭典 【22】智則(唐京師辯才寺)[《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釋智則。姓憑。雍州長安人。二十出家。止辯才寺。聽凝法師攝論四十余遍。性度掉舉僅絕觀采。恒披敗納裙垂膝上。有問其故則雲。衣長多立耳。遊浪坊市宿止寺中。銷聲京邑將五十載。財法食息一同僧伍。房施單床上加以薦。瓦碗木匙余無一物。或見其繿縷爲經營者。隨得服用。言終不及。則雖同僧住形有往來。門無開閉。同房僧不知靈異。號爲狂者。則聞之仰面笑曰。道他狂者。不知自狂。出家離俗只爲衣食。往往遮障鎖門鎖櫃。費時亂業。種種聚斂役役不安。此而非狂。更無狂者。乃撫掌大笑。則性嗜馎飽。寺北有王摩诃家。恒令辦之。須便辄往。因事伺候。兩處俱見。方委分身。而言行相投。片無瑕謬。自貞觀來。恒獨房宿竟夜端坐。嘅[口*敕]達曙。余親目見。故略述其相雲。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