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条与“道场”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2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92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道场 道场观 道场神 道场树 道场寺 都道场 内道场 四道场 本命道场 慧日道场 寂灭道场 菩提道场 无缘道场 银地道场 镇国道场 不久诣道场 见道场树愿 密教道场观 至道场门观 慈悲道场忏法 道场法全禅师 道场法如禅师 道场慧琳禅师 道场慧颜禅师 道场慧印禅师 道场居慧禅师 道场明辩禅师 道场如讷禅师 道场有规禅师 镇护国家道场 螺蛳壳里做道场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前有灵鉴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慧观(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七] 法庄(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十二] 宝儒(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瓒(隋西京胜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总(隋西京海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畅(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越(隋慧日内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净愿(隋西京宝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圣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本济(隋西京慈门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辩义(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道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纯(隋西京净住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法论(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佛驮跋陀罗(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二] 慧常(隋京师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慧海(隋西京静法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慧觉(隋江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立身(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僧粲(隋京师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渊(隋蜀郡福缘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善权(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昙迁(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真慧(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果(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智矩(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通(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道判(隋终南山龙池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法安(隋东都宝杨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法进(隋益州响应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慧欢(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敬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静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灵干(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宁贲(唐吕后山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终南山神田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觉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惟劲(后唐南岳般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道场念诵仪轨(一卷 有慧灵序) 少康(唐睦州乌龙山净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渊(隋终南山至相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19】寂灭道场

  又作阿兰若法菩提场。即指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菩提树下之金刚座,为释尊成道之处。略称寂灭场、寂场。此菩提树又称寂灭树、寂场树。华严经探玄记卷二谓,寂灭有四义:(一)障灭,谓“性灭”及“治灭”。(二)证灭,谓证悟寂灭之理故。(三)显其灭德,谓示现佛之十身及普贤等法。(四)益物成灭之故。然新华严经译为阿兰若法菩提场。华严经疏卷四释其字义谓,阿兰若,即寂静之义。菩提场者,菩提,即觉之义,谓能证悟大智圆明究竟之境;场,即证悟菩提之处。又历来之华严说法会座有“七处八会”之说,然智俨之华严经大义纲目、智顗之法华玄义卷一下等,皆以寂灭道场为华严之总会处。[法华玄义卷十上、卷十下、法华文句卷二上、卷九上、卷九下、华严游意、华严经略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0】寂灭道场

  (术语)化身佛证有余涅槃之道场也。如释尊在摩竭陀国迦耶山头尼连禅河边之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也。晋华严经一曰:“一时佛在摩竭陀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

佛学常见辞汇 【21】寂灭道场

  化身佛证有余涅槃的道场,如释尊在摩竭陀国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22】寂灭道场

化身佛证有余涅槃的道场,如释尊在摩竭陀国伽耶山附近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3】菩提道场

  (杂名)Bodhima&ndotblw;&ddotblw;a,佛成就菩提之道场也。在摩竭陀国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也。释尊于此成道,故谓之菩提道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4】无缘道场

  (杂名)不属于一人,不能定其为谁,泛云为一切众生之道场也。

佛学大词典 【25】银地道场

  位于我国天台山之古佛道场,与金地岭相接。智者大师即于此传法。据传定光佛曾于此处示现。[大明一统志卷四十七]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6】银地道场

  (堂塔)支那天台山之古佛道场,智者大师于此传法。大明一统志四十七曰:“银地岭在天台县北三十里,与金地岭相接,相传为定光佛示现处。”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7】镇国道场

  (堂塔)镇护国家之道场也。

佛学大词典 【28】不久诣道场

  谓不久将成佛。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大九·四六中):“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9】不久诣道场

  (杂语)谓不久成佛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0】道场树愿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八。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1】密教道场

  (术语)密教之世界观也。密教道场观之器世界观,空轮,风轮,水轮,金轮之四、与显教同。其金轮上大乳海中有金龟,周遍于法海,其背上生大莲华,其上有八峰须弥山。即观下方之空轮为我心之空,观风轮为法身,观水轮为大悲,观金轮金龟为佛性,观须弥为法身,观八海为八识,观七金山为七觉支。而法身为一切诸法之本源,故谓须弥为座。见秘藏记本,同钞四。是依密经所说大日如来于须弥卢顶金刚宝楼阁说法。金刚顶经一曰:“往诣须弥卢顶金刚摩尼宝峰楼阁。”摄真实经曰:“时薄伽梵,住妙高山顶。三十三天帝释天宫中摩尼最胜楼阁,三世诸佛常说处。”是为本有法身会座之密意也。

佛学大词典 【32】道场门观

  密教之修法,即行者入道场时,至堂门之前住入无能胜明王之三摩地。系门外之作法。此作法又称为门前之作法、门下之作法。至堂门时,先住金刚萨埵之三昧,至堂门之前,更住无能胜明王之三昧。  

  此道场观之印明为伸左手之五指稍钩而覆胸,然不附着胸,伸右手之五指覆于左手背,以右手拇指压于左手拇指指甲上,以右手食指在左手之中指、食指之间,三度弹指,于每度弹指之短暂间隔,诵嵡(hum!,摧破之义)字三回。其次左右手各作金刚拳印,舒展两手食指,将左手之印着于腰上或胸前,右手之印向左,复向前逆旋三回,用以辟除障难,再顺旋三回,以示结界。其后,复以此印自东北角顺次印于四方、四角、上下及行者自身之五处(顶、面、胸、腹、膝),皆各诵嵡字一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3】慈悲道场忏法

  (书名)启运慈悲道场忏法之略名。

五灯会元 【34】道场法全禅师

  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姑苏陈氏子。东斋川和尚为落发。师久依佛智,每入室,智以狗子无佛性话问之,师罔对。一日,闻僧举五祖颂云「赵州露刃剑」,忽大悟,有偈曰:「鼓吹轰轰袒半肩,龙楼香喷益州船。有时赤脚弄明月,踏破五湖波底天。」住后,上堂:「欲得现前,莫存顺逆。」卓拄杖云:「三祖大师变作马面夜叉,向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南赡部洲、北郁单越,却来山僧手里。首身元来只是一条黑漆拄杖。还见么?直饶见得,入地狱如箭射。」卓拄杖,下座。上堂,拈拄杖曰:「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楖栗,到处行脚,勘验诸方,更来这里觅个甚么?才轻轻拶著,便言天台普请,南岳游山。我且问你,还曾收得大食国里宝刀么?」卓拄杖曰:「切忌口衔羊角。」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天下无贫人。」曰:「见后如何?」师曰:「四海无富汉。」乾道己丑七月二十五日,将入寂,众求偈,师瞪目下视。众请益坚,遂书「无无」二字,弃笔而逝。火后设利五色,塔于金斗峰。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35】道场法如禅师

  安吉州道场法如禅师,衢州徐氏子。参云盖,悟汾阳「十智同真」话。寻常多说十智同真,故丛林号为如十同也。水庵圆极皆依之。圆极尝赞之曰:「生铁面皮难凑泊,等闲举步动乾坤。戏拈十智同真话,不负黄龙嫡骨孙。」上堂:「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释迦老子和身放倒,后代儿孙如何接续?要会么?通玄不是人间世,满目青山何处寻?」 - 宋·普济

五灯会元 【36】道场慧琳禅师

  安吉州道场普明慧琳禅师,福州人。上堂:「有漏笊篱,无漏木杓。庭白牡丹,槛红芍药。因思九年面壁人,到头不识这一著。且道作么生是这一著?」以拄杖击禅床下座。上堂:「一即多,多即一。毗卢顶上明如日。也无一,也无多,现成公案没淆讹。拈起旧来毡拍板,明时共唱太平歌。」 - 宋·普济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