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62 條與「道理」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2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41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法相辭典 【19】法爾道理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叁頁雲:法爾道理者: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爾道理。
  二解  如四道理中說。
  叁解  顯揚二十卷十七頁雲:法爾道理者:謂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安住無變。是名法爾道理。
  四解  雜集論十一卷八頁雲:法爾道理者:謂無始時來,于自相共相所住法中,所有成就法性法爾。如火能燒,水能爛,如是等諸法成就法性法爾。如經言:眼雖圓淨;空無有常,乃至無我。所以者何?其性法爾。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0】法爾道理

萬事萬物之存在或變化,皆有其所依准的法則,大別之可分爲觀待、作用、證成、法爾四種道理,其第四種的法爾道理,又稱法然道理。指不論如來之出世、不出世,本來即存在于法界之自爾道理。譬如火之能燒、水之能潤。參閱“四種道理”條。 - 于淩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1】觀待道理

  (術語)見四種道理條。

法相辭典 【22】觀待道理

瑜伽二十五卷九頁雲:雲何名爲觀待道理?謂略說有二種觀待。一、生起觀待,二、施設觀待。生起觀待者:謂由諸因諸緣勢力,生起諸蘊。此蘊生起、要當觀待諸因諸緣。施設觀待者;謂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設諸蘊。此蘊施設、要當觀待名句文身。是名于蘊生起觀待施設觀待。卽此生起觀待施設觀待,生起諸蘊施設諸蘊,說名道理瑜伽方便。是故說爲觀待道理。
二解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頁雲;觀待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生諸行;及起隨說。如是名爲觀待道理。
叁解  顯揚二十卷十五頁雲:若由諸因諸緣故,諸行生起;及隨顯說;是名觀待道理。
四解  雜集論十一卷八頁雲:觀待道理者:謂諸行生時,要待衆緣。如芽生時,要待種子時節水田等緣;諸識生時,要待根境作意等緣;如是等。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3】觀待道理

萬事萬物之存在或變化,皆有其所依的道種,大別之可分爲觀待、作用、證成、法爾等四種道理,此觀待道理,爲四種道理之一。言諸行之所生要待衆緣,譬如發芽,須待種子、時節、水田等緣。參閱“四種道理”條。 - 于淩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4】四種道理

  (術語)解深密經五說四種之道理:一觀待道理,有爲法必因果對待,因生果,果由因生之不變道理也。二作用道理,因緣所生之有爲法,必有成辦事業之作用也。叁證成道理,由現量與比量及聖教量而證明成立之道理也。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四法爾道理,不關如來之出世不出世,本來安住于法界之自爾道理也。此中法爾道理乃總體,其余叁道理乃其部分。法爾之一分現于因果之關系,名觀待道理,現于事業之上,名作用道理,現于人之理想上,名證成道理。此叁者,皆爲可知之道理也。第四之法爾中,含此叁者,皆有應以佛之無分別智冥契而不可知之道理。因而以五明對之,則觀待作用之二道理,爲工巧明,醫方明,聲明之所知,證成道理,乃因明之所知,法爾道理乃內明之所知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5】四種道理

  (名數)解深密經五所說:一觀待道理,又雲相待道理。觀者觀對,待者待籍,如對長而籍長成短,對短而籍短得長,又如苦爲所對而感樂,樂爲所籍而感苦,總名觀待道理。十因中有觀待因是也。二作用道理,又雲因果道理。若因,若緣,能成辨果,或又生而已作種種之業用,是名作用道理。叁證成道理,又雲成就道理。依現量比量聖教量而證成真正之理,名爲證成道理。四法爾道理,又雲法然道理。如來出世說法,或無出世說法者,然法性常爾,不可思議,是名法爾道理。莊嚴經論十二曰:“道理假建立有四種:一相待道理,二因果道理,叁成就道理,四法然道理。”

法相辭典 【26】四種道理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頁雲:道理者:當知四種。一者、觀待道理。二者、作用道理。叁者、證成道理。四者、法爾道理。觀待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生諸行;及起隨說。如是名爲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得諸法;或能成辦;或複生已,作諸業用。如是名爲作用道理。證成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令所立所說所標義得成立;令正覺悟。如是名爲證成道理。法爾道理者: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爾道理。
  二解  顯揚二十卷十四頁雲:道理者:謂四種道理。一、觀待道理。二、作用道理。叁、證成道理。四、法爾道理。若由諸因諸緣故,諸行生起;及隨顯說;是名觀待道理。若由諸因諸緣故,諸法若證得,若成滿,若彼已生,能起業用;是名作用道理。若由諸因諸緣故,所立、所說、所標舉義、得成立,得正解;是名證成道理。法爾道理者:謂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安住無變。是名法爾道理。
  叁解  雜集論十一卷八頁雲:複次因辯觀察契經等法,應當解釋諸法道理。由依此道理,能觀彼法故。問:若欲于諸法,正勤審觀察;由幾種道理,能正觀察耶?答:由四種道理。謂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觀待道理者:謂諸行生時,要待衆緣。如芽生時,要待種子時節水田等緣。諸識生時,要待根境作意等緣。如是等。作用道理者:謂異相諸法、各別作用。如眼根等、爲眼識等所依作用。色等境界、爲眼識等所緣作用。眼等諸識、了別色等。金銀匠等、善修造金銀等物。如是比。證成道理者:謂爲證成所應成義;宣說諸量不相違語。所應成義者:謂自體差別所攝所應成義。諸量不相違語者:謂現量等不相違立宗等言。法爾道理者:謂無始時來,于自相共相所住法中,所有成就法性法爾。如火能燒,水能爛;如是等。諸法成就法性法爾。如經言:眼雖圓淨;空無有常,乃至無我。所以者何?其性法爾。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7】四種道理

萬事萬物之存在或變化,皆有其依准的法則,大略別之,可分爲觀待、作用、證成、法爾等四種。《解深密經》卷五,載此四種道理爲:一、觀待道理,又稱相待道理。言諸行之所生要待衆緣,譬如發芽,須待種子、時節、水田等緣。二、作用道理,又稱因果道理。譬如眼等諸根爲眼識等之所依而有作用,色等諸境爲眼識等之所緣而有作用。叁、證成道理,又稱成就道理。謂由現量、比量及聖教量而證明成立之道理。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四、法爾道理,又稱法然道理。指不論如來出世、或不出世,本來即存在于法界的自爾道理。譬如火之能燒、水之能潤。 - 于淩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8】證成道理

  (術語)見四種道理條。

法相辭典 【29】證成道理

如四道理中說。
二解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頁雲:證成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令所立所說所標義得成立;令正覺悟。如是名爲證成道理。
叁解  顯揚二十卷十五頁雲:若由諸因緣故;所立,所說,所標舉義,得成立;得正解;是名證成道理。
四解  雜集論十一卷八頁雲:證成道理者:謂爲證成所應成義,宣說諸量不相違語。所應成義者:謂自體差別所攝所應成義。諸量不相違語者:謂現量等不相違立宗等言。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0】證成道理

萬事萬物之存在或變化,皆有其所依的法則或道理,此可別爲四種,即觀待、作用、證成、法爾四種道理,其第叁種的證成道理,又稱成就道理。謂由現量、比量及聖教量而證明成立之道理。如“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參閱四種道理條。 - 于淩波居士著

法相辭典 【31】作用道理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頁雲:作用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得諸法;或能成辦;或複生已,作諸業用。如是名爲作用道理。
  二解  如四道理中說。
  叁解  顯揚二十卷十五頁雲:若由諸因諸緣故;諸法若證得,若成滿,若彼已生,能起業用;是名作用道理。
  四解  雜集論十一卷八頁雲:作用道理者:謂異相諸法,各別作用。如眼根等,爲眼識等所依作用;色等境界,爲眼識等所緣作用;眼等諸識、了別色等;金銀匠等、善修造金銀等物。如是比。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2】作用道理

萬事萬物之存在或變化,皆有其所依的法則,大別之可分爲觀待、作用、證成、法爾四種道理,其第二種的作用道理,又稱因果道理。譬如眼等諸根爲眼識等之所依而有作用,色等諸境爲眼識等之所緣而有作用。參閱“四種道理”條。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3】道理勝義谛

四種勝義谛之一,又名自果差別谛,此即是世俗四谛中的第叁谛、證得世俗谛的四谛法門。這知、證、斷、修因果之差別,謂之道理;這是無漏智的境界,異于前第叁俗,故名勝義。參閱“四種勝義谛”條。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4】道理勝義谛

四種勝義谛之一,又名自果差別谛,此即是世俗四谛中的第叁谛、證得世俗谛的四谛法門。這知證斷修因果之差別,謂之道理;這是無漏智的境界,異于前第叁俗,故名勝義。參閱“四種勝義谛”。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5】道理世俗谛

四種世俗谛之一,又名隨事差別谛,是指蘊、處、界等種種法門,一一法門,各順于道理,故曰道理;事相差別易見,故曰世俗。參閱“四種世俗谛”。 - 于淩波居士著

法相辭典 【36】道理極成真實

瑜伽叁十六卷九頁雲:雲何道理極成真實?謂諸智者、有道理義諸聰睿者、諸黠慧者、能尋思者、能伺察者、住尋伺地者、具自辯才者、居異生位者、隨觀察行者、依止現比及至教量,極善思擇決定智所行所知事。由證成道理所建立所施設義,是名道理極成真實。
二解  辯中邊論中卷五頁雲:若有理義,聰睿賢善能尋思者,依止叁量證成道理,施設建立。是名道理極成真實。此依根本叁真實立。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