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名)與金剛坐同。增一阿含經十四曰:“今于此樹下,坐于金剛床,以獲一切智。”
爲密教金剛界諸經、諸會之總稱。金剛有堅固、利用二義。堅固,比喻實相不思議之理體常住不壞;利用,比喻如來之智用銳利,能摧破惑障,顯證極理;頂,則有最勝、尊上之義。即謂此金剛教于諸大乘法中最勝無上,猶如人身之頂部。
蓋金剛頂原系如來智德之譬喻,而金剛界十八會之說法乃開顯佛智之法門,故對其會座與經典冠以金剛頂之名。若更深究之,金剛頂亦指衆生本有之清淨菩提心體,此本有之菩提心常住不壞,能成滿諸德,實爲無上尊勝者。[金剛頂經疏(慈覺)卷一]
(術語)金剛界諸經諸會之通名。金剛界之法,有十萬偈十八會,總名金剛頂。金剛有堅固利用二義,以喻實相不思議之理體堅固常住,如來之智用銳利,摧破惑障,頂者最上尊勝之義,此法于諸大乘中最勝無上,猶如人身之頂也。金剛頂經慈覺疏一曰:“言金剛頂者,是十八會都名也。”又曰:“言金剛者,是堅固利用二義,即喻名也。堅固以喻實相不思議秘密理常存不壞也。利用以喻如來智用,摧破惑障,顯證極理。”又曰:“頂者,是最勝義,尊上義。謂此金剛教,于諸大乘法中最勝無過上故,以頂名之。”
金剛界諸經諸會的通名。 - 陳義孝編
(術語)又曰金剛喻定,金剛叁昧。菩薩于最後位斷最極微細煩惱之禅定名也。其智用堅利,譬如金剛。新譯仁王經中曰:“動相滅時名金剛定。”同青龍疏叁曰:“金剛定者,謂諸菩薩至此位中。所依勝定,猶如金剛,悉能斷微細障。”
又名金剛叁昧,即菩薩于最後位時,斷除最後一切最細微之煩惱而得的禅定。 - 陳義孝編
(物名)于竿頭置龍頭,由龍頭垂旗者。
比喻止觀觀法之成就堅利,猶如金剛。依天臺宗之解釋,止觀即定、慧二法。止,謂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貫注于特定之對象;觀,謂隨之生起正智慧以觀此一對象。此觀法能照破迷闇,止息散亂,叁障、四魔等悉皆滅除,故謂之金剛觀。摩诃止觀卷五上(大四六·四九上):“此金剛觀,割煩惱陣,此牢強足,越生死野。”
(術語)觀法成就堅利如金剛也。止觀五上曰:“此金剛觀,割煩惱陣。此牢強足,越生死野。”
(術語)又曰不思議幻。如十生緣句中之幻,謂密教所明之如幻法門也。大日經疏一曰:“譬如幻師,以咒術力加持藥草,能示現種種未曾有事。五情所對,悅可衆心,若舍加持,然後隱沒。如來金剛之幻,亦複如是。”
指通達實相之理而破除諸相之智。維摩經卷中不二品(大一四·五五○下):“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維摩經注卷八(卍續二七·二五二下):“什曰:“金剛置地下至地際,然後乃止;實相慧要盡法性,然後乃止也。”肇曰:“金剛慧,實相慧也。””
于密教,則指體達“阿字本不生”妙理之慧,此慧遠離動轉,猶如堅固不壞之金剛。(參閱“阿字本不生”3615)
(術語)達實相之理而破諸相之智也。維摩經不二品曰:“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同注“肇曰:金剛慧實相慧也。什曰:金剛置地下至地際然後乃止。實相慧要盡法性,然後乃止也。”同慧遠疏曰:“破相之智,名金剛慧。”
通達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諸相的智慧。 - 陳義孝編
(雜名)線結狀名。蘇悉地供養法下曰:“其茅環者,稱無名指量,以茅叁纏作金剛結。”大日經疏五曰:“其金剛結法者,不可縷說,當從阿阇梨而面受之。”
梵語vajra-dha^tu。音譯作縛日啰馱睹。西藏語 rdo-rje-dbyin%s。與“胎藏界”相對,二者合爲密教根本兩部。略稱金界。密教視宇宙中一切皆爲大日如來所顯現,表現其智德方面者稱爲金剛界;表現其理性(本來存在之永恒悟性)方面者稱爲胎藏界。如來內證之智德,其體堅固,不爲一切煩惱所破,猶如金剛寶石之堅固,不爲外物所壞,故金剛界具有智、果、始覺、自證等諸義。反之,如來之理性存在于一切之內,由大悲輔育;猶如胎兒在母胎內,亦如蓮花之種子蘊含在花中,是故譬之以胎藏,故胎藏界具有理、因、本覺、化他等諸義。又金剛界若配以五智,即分爲佛、金剛、寶、蓮華、羯磨等五部;胎藏界爲導他之教,若配以大定、大悲、大智叁德,則分爲佛、蓮華、金剛叁部。
若據金剛頂經所說,將金剛界以圖繪表示,稱爲金剛界曼荼羅;若據大日經之說,將胎藏界以圖繪表示,稱爲胎藏界曼荼羅。以上兩界合稱真言兩部,或稱金胎兩部,爲密教最根本之二面。若視爲彼此對立,則稱兩部相對;若視爲兩界一體,則稱兩部不二。于此,日本東密主張兩部原本互相不二,故不另立“不二之法”;但臺密另立不二之法,稱爲蘇悉地法。此外,于色、心二法之中,金剛界配屬心法;于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之中,金剛界配屬識大。此界代表性之印契爲五股杵印。其傳承系譜,一般多以爲: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金剛頂經卷一、大日經義釋演密鈔卷七、十住心論卷十](參閱“曼荼羅”4400)
(術語)Vajradh&amacron;tu,開示大日如來智德之部門也。如來內證之智德其體堅固,有摧破一切煩惱之勝用,故譬以金剛。大日經疏十二曰:“金剛喻如來秘密慧也。金剛無有法能破壞之者,而破壞萬物,此智慧亦爾。”秘藏記本曰:“金剛界金剛者,佛內證智也。”同末曰:“金剛不壞義,智也。”
開顯大日如來智德的部門。如來的智慧,能破諸惑障,而證實相之理,堅固銳利,有如金剛,故稱爲金剛界。 - 陳義孝編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 金剛界之現圖曼荼羅,安布九會,稱爲九會曼荼羅。至九會之由來,爲集合本經別會別品之說者,本經于九會次第無所說,金剛頂經總有十萬頌十八會。(支那無全本之譯。)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