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越難經之異名。
或居士所供養的衣服。 - 莊春江居士編
(名數)一世長者,二出世長者,叁觀心長者也。文句五曰:“世備十德:一姓貴,二位高,叁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禮備,九上歎,十下歸。(中略)十德具焉,名大長者,出世長者。佛從叁世真如實際中生,功成道著,十號無極。法財萬德,悉皆具滿,(中略)是名出世佛大長者。觀心者,觀心之智從實相出生,在佛家,種性真正,叁惑不起,雖未發真,是著如來衣,稱寂滅忍,(中略)既稱此人爲佛,豈不名觀心長者?”
(人名)摩耶夫人之父名。佛本行集經五曰:“時迦毗羅城相去不遠,複有一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釋種豪貴長者,名曰善覺。大富多財積諸珍寶。”同七注曰:“摩诃僧祇師雲:摩耶夫人父名善覺。”
(人名)即須達長者也。見須達條。
即須達長者。 - 陳義孝編
(人名)見樹提伽條。
郁伽,梵名Ugra ,巴利名Ugga 。又作郁迦長者、優迦長者、郁瞿婁長者。全稱郁迦羅越長者。意譯爲最首長者、功德長者、威德長者、雄者長者。爲佛世時,毗舍離城附近之象村(巴Hatthi-ga^ma )人。據中阿含卷九未曾有法品郁伽長者經所載,長者曾于鞞舍離大林中,集女妓娛樂,飲酒大醉,尋遙見世尊在林樹間,端正姝好。長者見佛已,即時醉醒,往詣佛所,聞世尊說四谛法而斷疑惑,並盡形壽以梵行爲首,誓願受持五戒。佛滅後,自以一切財物惠施,願如轉輪聖王,乃至希求生于第四禅天。又大寶積經卷八十二郁伽長者會載,佛在給孤窮精舍時,彼嘗問在家、出家菩薩之行法,佛乃爲其廣說叁歸五戒與出家之四聖種行。[雜阿含經卷九、大智度論卷叁十叁、玄應音義卷八、慧琳音義卷十四]
(人名)華嚴經入法界品曰:“于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爲廣大。有鬻香長者,名優缽羅華。”
月蓋,梵名Somachattra 。乃佛世時,印度毗舍離國長者之名。長者曾入維摩方丈,聽不二法門,又請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西方叁聖,救除國內六大惡疫,觀世音菩薩乃宣說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禅宗之山門閣上,于觀音右邊常安置月蓋長者之像。[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維摩經香積佛品、維摩诘所說經卷下法供養品、說無垢稱經卷六法供養品]
據維摩诘所說經佛國品載,毗耶離城有一長者,長者之子名爲寶積,曾與五百位長者之子皆持七寶蓋獻供佛陀,佛以神力合諸寶蓋爲一蓋,令須彌山、鐵圍山、河川、星辰、天宮、龍宮,及十方諸佛說法等,悉皆現于寶蓋中。其後,寶積以偈贊佛,又請問修菩薩淨土之行法;佛即爲寶積說法,謂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隋其心淨則佛土淨。
(人名)毗耶離城之長者子也,五百長者子皆持七寶之寶蓋獻佛,以偈贊佛,請問菩薩淨土之行。見維摩經佛國品。
出自法華經信解品,爲法華七喻之一。有一長者之子,幼年即離家,生活貧窮。某日徘徊于長者家附近,長者得知爲己子,乃遣家人追回,然其子恐懼而逃。長者遂用計,雇之爲傭,並逐漸重用之,最後始告以實情,且給予萬貫家財。故事中之窮子比喻二乘之人,家財則比喻大乘之教;謂二乘之人無大乘功德之法財,猶如窮子之缺乏衣食資具。(參閱“法華七喻”3394)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佛爲須達長者說過去之長者行大施會,及其功德,不如叁歸慈心。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王舍城之音悅長者,得四種之吉祥,佛往贊歎之,使植福。後得四種之不吉祥,尼犍子往贊歎之,乃被痛打。佛因說長者之夙緣。
全一卷。略稱製經。東漢安世高譯。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藉長者之子“製”(又譯逝),向其悭貪之母,敘說供養佛陀之無量功德,及供養之虔誠心較供物之多寡更重要。經中並述及彌勒佛與其教化,推測本經系于諸佛、淨土思想流行之後所成。同本異譯經有佛說菩薩逝經、佛說逝童子經。[曆代叁寶紀卷四、開元釋教錄卷一]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與佛說逝童子經同本異譯。製爲童子之名。
(人名)佛對此長者,說施食之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