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20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584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八佛 白佛 拜佛 谤佛 报佛 本佛 称佛 成佛 大佛 法佛 佛嶴 佛宝 佛钵 佛部 佛藏 佛剎 佛乘 佛道 佛德 佛地 佛殿 佛顶 佛发 佛罚 佛法 佛佛 佛阁 佛供 佛骨 佛光 佛国 佛果 佛海 佛号 佛吼 佛护 佛华 佛化 佛画 佛会 佛慧 佛迹 佛记 佛家 佛见 佛教 佛戒 佛界 佛经 佛境 佛具 佛龛 佛口 佛力 佛陇 佛门 佛灭 佛鸣 佛魔 佛母 佛奴 佛七 佛器 佛钱 佛曲 佛日 佛刹 佛山 佛舍 佛身 佛师 佛使 佛世 佛事 佛室 佛寿 佛授 佛书 佛树 佛说 佛塔 佛坛 佛檀 佛堂 佛天 佛田 佛图 佛土 佛陀 佛位 佛物 佛现 佛像 佛心 佛星 佛性 佛学 佛牙 佛眼 佛因 佛音 佛印 佛莹 佛语 佛缘 佛愿 佛月 佛赞 佛葬 佛哲 佛智 佛种 佛子 佛宗 佛祖 供佛 古佛 骨佛 观佛 灌佛 号佛 后佛 化佛 活佛 迹佛 见佛 金佛 净佛 腊佛 理佛 秘佛 魔佛 木佛 内佛 念佛 七佛 千佛 前佛 绕佛 濡佛 入佛 三佛 生佛 诗佛 十佛 石佛 四佛 叹佛 五佛 洗佛 笑佛 心佛 信佛 行佛 性佛 绣佛 选佛 一佛 因佛 印佛 应佛 玉佛 浴佛 圆佛 缘佛 愿佛 赞佛 折佛 真佛 支佛 值佛 诸佛 砖佛 作佛 阿■佛 八佛顶 谤佛经 宝积佛 宝髻佛 宝生佛 抱佛脚 本初佛 本性佛 辟支佛 鞞佛略 别念佛 不动佛 常念佛 陈佛子 成佛寺 成佛塔 持佛堂 大禅佛 大佛顶 大佛寺 大念佛 大势佛 诞生佛 灯明佛 底沙佛 地念佛 定光佛 多宝佛 二佛身 二佛土 二佛性 法界佛 法身佛 分证佛 佛钵印 佛布施 佛部主 佛藏经 佛乘戒 佛出世 佛大先 佛诞日 佛地经 佛地罗 佛弟子 佛顶面 佛顶坛 佛顶业 佛顶印 佛顶咒 佛顶尊 佛法藏 佛法僧 佛宫寺 佛骨宗 佛光寺 佛国记 佛国寺 佛话经 佛窟寺 佛腊日 佛灭度 佛灭日 佛名会 佛名经 佛母经 佛母院 佛三密 佛三语 佛桑花 佛丧花 佛舍利 佛身力 佛神通 佛生国 佛生会 佛生日 佛世界 佛世尊 佛事门 佛手岩 佛树王 佛树牙 佛四德 佛随念 佛图澄 佛图户 佛图寺 佛驮什 佛驮耶 佛陀里 佛陀什 佛围陀 佛五姓 佛香阁 佛心印 佛心宗 佛性戒 佛性论 佛学院 佛牙节 佛牙史 佛牙寺 佛言量 佛岩山 佛眼法 佛眼供 佛眼派 佛眼印 佛眼咒 佛眼尊 佛医经 佛影窟 佛语经 佛语心 佛磔手 佛证净 佛知见 佛种姓 佛种性 佛种族 佛足石 佛祖会 弗沙佛 高佛顶 高念佛 歌念佛 挂大佛 观佛经 观行佛 灌佛会 灌佛偈 灌佛经 灌佛斋 广赞佛 归依佛 果头佛 过去佛 欢喜佛 绘佛师 迦叶佛 甲念佛 见在佛 金铜佛 究竟佛 九佛事 觉卧佛 空王佛 理佛性 理即佛 六即佛 楼至佛 略赞佛 满成佛 明佛论 南无佛 念持佛 念佛禅 念佛观 念佛镜 念佛门 念佛者 念佛宗 涅槃佛 暖佛节 裴佛略 毗佛略 七佛经 千佛洞 千佛山 千佛岩 千尊佛 然灯佛 燃灯佛 饶王佛 如如佛 如意佛 入定佛 三佛顶 三佛身 三佛土 三佛陀 三佛性 三佛语 三佛子 三昧佛 三千佛 三十佛 三世佛 三尊佛 善寂佛 身泥佛 声佛事 胜佛顶 胜观佛 尸弃佛 十二佛 十佛名 十三佛 十斋佛 十种佛 四佛土 四种佛 胎内佛 叹佛偈 啼哭佛 天真佛 通佛教 通念佛 万佛寺 万佛堂 维卫佛 卧佛寺 无称佛 无动佛 无光佛 无相佛 无缘佛 五佛顶 五佛色 五佛性 五佛子 五佛座 香积佛 行佛性 选佛场 选佛图 严佛调 盐水佛 药师佛 一佛乘 一佛土 一日佛 因地佛 隐念佛 踊念佛 玉佛寺 浴佛会 浴佛偈 御佛名 圆佛教 月面佛 赞佛乘 赞佛偈 真佛颂 真佛土 真佛子 支佛地 值佛难 诸佛顶 诸佛家 诸佛经 竺佛调 竺佛念 竺佛朔 住持佛 自心佛 作佛事 阿閦鞞佛 阿閦佛法 阿閦佛经 阿閦婆佛 阿弥陀佛 阿提佛陀 阿惟三佛 闇室念佛 八大佛顶 八恒值佛 八十八佛 巴利佛教 把土坌佛 白伞佛顶 百佛名经 百心成佛 百丈佛图 拜佛修斋 般若佛母 北传佛教 北方佛教 本来成佛 辟支佛乘 辟支迦佛 别时念佛 不丹佛教 不断光佛 不共佛法 不了佛智 部派佛教 藏师七佛 草木成佛 阐提成佛 常随佛学 超佛越祖 称名念佛 称檀德佛 成佛得道 成佛得脱 成佛时期 成正觉佛 出佛身血 除障佛顶 摧碎佛顶 嵯峨念佛 大乘佛教 大方广佛 大佛禅寺 大佛顶法 大佛顶经 大佛顶咒 大谷石佛 大光明佛 大力广佛 大念佛寺 丹霞烧佛 得佛法分 灯节佛供 顶光化佛 定光佛手 定心念佛 多罗佛钵 二乘成佛 二乘作佛 二佛并坐 二佛中间 二种佛境 二种佛土 发生佛顶 法佛无二 非情成佛 非心非佛 废佛毁释 佛澳和尚 佛般涅盘 佛棒之争 佛本行经 佛本之争 佛部定印 佛部真言 佛成道日 佛传典籍 佛慈护印 佛诞生会 佛道声闻 佛道之争 佛的称号 佛地经论 佛典释例 佛法六名 佛法寿命 佛法死人 佛法无边 佛法真如 佛凡一体 佛佛授手 佛缚法缚 佛光精舍 佛光山寺 佛光王子 佛后普贤 佛化身三 佛欢喜日 佛慧初心 佛降生像 佛教壁画 佛教辞典 佛教大系 佛教大学 佛教梵语 佛教改革 佛教教典 佛教教理 佛教教旗 佛教教制 佛教刊物 佛教历法 佛教入传 佛教诗歌 佛教诗人 佛教史书 佛教文库 佛教文学 佛教舞蹈 佛教医术 佛教仪礼 佛教遗迹 佛教艺术 佛教音乐 佛教音义 佛具九恼 佛具十身 佛觉三昧 佛口蛇心 佛篱祖室 佛立三昧 佛灭年代 佛魔一如 佛母加持 佛母明王 佛母准提 佛涅槃忌 佛菩萨位 佛日茶篮 佛日豆爆 佛三不能 佛三身赞 佛十地经 佛十力经 佛十宿缘 ▲ 收起
佛学常见辞汇 【343】

  1.依心成佛的意思。2.是心是佛的意思。3.心中所现之佛,叫做心佛。 - 陈义孝编

佛学次第统编 【344】

  信大日如来,心王觉体,遍一切处,即一切处无非大日。 - 明·杨卓

佛学大词典 【345】

  又称行佛威仪。谓修行者须于日常之行住坐卧中,起崇仰畏敬之念,正其仪容举措,一一方正合宜而心无动乱,以示现佛之威仪。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46】

  (术语)法性佛也。三身中之法身也。显密不同颂曰:“显法身默然,密性佛说法。”辨惑指南三曰:“性佛者,六大法性佛之意。”密教以六大为法身故也。

佛学常见辞汇 【347】

  法性佛,亦即三身中之法身。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348】

法性佛,亦即三身中之法身。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349】

  指以彩丝刺绣、织成之佛像或曼荼罗。又作绣像、绣帐、缝佛。前秦苻坚之时,此类绣佛即由印度传来,南齐以后则有造立之记载。其种类有织成像、锦像、结珠像、织珠像等。织成像系以各种色丝织成;锦像则以金丝织就,亦属织成像之一种;结珠像与织珠像则系以珠玉点缀或织入而成者。[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二

、五分律卷七、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佛祖统纪卷三十九唐太宗贞观四年条、广弘明集卷十六绣像题赞并序、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参阅“锦麝帧”6334)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0】

  (图像)佛像或曼荼罗,以彩丝刺绣或织出者。吾国于唐代即有之。唐诗选饮中八仙曰:“苏晋长齐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是也。

佛学大词典 【351】

  原指选出可成佛成祖之师,后引申为坐禅修行之意。碧岩录第四则(大四八·一四三下):“选佛若无如是眼,假饶千载又奚为?”

  又以选佛场、选佛道场为禅堂、僧堂、坐堂之异称;此因僧众于僧堂坐禅办道,以达证悟之境界,故有此称。景德传灯录卷十四丹霞天然章载,丹霞初习儒学,将应举,一禅客谓其选官不如选佛,霞问(大五一·三一○中):“选佛当往何所?”客答:“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丹霞遂往谒之。[碧岩录第四十二则]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2】

  (杂语)一人之佛陀也。

阿含辞典 【353】

全句为「因佛法僧……」,解读为「依佛、法、僧而修学」。 - 庄春江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4】

  (术语)以香作佛形而烧之,谓之印佛。瑜伽行,舍遗之徒,有印佛读经之事。见真言修行颂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5】

  (术语)应身佛也。见应身条。

佛学大词典 【356】

  即玉制佛像。又作玉像。以锡兰、于阗之玉佛较著名。据高僧法显传师子国无畏山寺条(大五一·八六四下):“起一佛殿,金银刻镂,悉以众宝,中有一青玉像,高三丈许,通身七宝焰光,威相严显,非言所载,右掌中有一无价宝珠。”大唐西域记卷十“三摩呾吒国”条(大五一·九二七下):“有青玉佛像,其高八尺,相好圆备,灵应时效。”又巴利文史书中有“绿色宝佛事说”(Buddha-marakat-vatthu-  nida^na)绿色宝即指翡翠,或称绿宝石。

  有关于阗玉佛之记载,据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八于阗玉佛条载,丞相伯颜尝至于阗国,于其国中凿井得玉佛,高三四尺,色如截肪,照之皆见筋骨脉络。古来,于阗以产玉著名,因此,玉佛多制于此。又其他有关玉佛之记载,尚可见之于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北魏世宗之项、南史卷四南齐武帝纪永明十一年(493)之条。日本江户名所图会卷四神龄山护国寺条亦载,该堂本尊如意轮观世音为天然玛瑙石所成。上述记载皆为中国与日本玉佛之一端。[梁书卷五十四、  A^nanda  Coomaraswamy:  Historyof  Indian  and  Indonesian  Art;C.  Notton:  The  Chronicle  of  theEmerald  Buddha]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7】

  (杂名)续通考曰:“元丞相伯颜尝至于阗国,凿井得一玉佛,高三四尺,色如截肪,照之可见筋骨脉络。”

佛学大词典 【358】

  又作灌佛。乃为纪念释尊诞生,佛寺举行诵经法会之仪式。佛陀降生后,天降香水为之沐浴。根据此一传说,于每年四月八日举行法会,用花草作一花亭、亭中置诞生佛像,以香汤、水、甘茶、五色水等物,从顶灌浴,此外还举行拜佛祭祖、供养僧侣等庆祝活动。此一法会,即称

灌佛会,亦称佛生会、浴化斋。佛诞节因此又称浴佛节。在印度及西域则是将诞生佛像置于车内,游行市区。我国唐、宋时代亦盛行此种法会。传到日本后,日本亦从承和七年(840)开始,每年四月八日均在皇宫中举行灌佛,此种浴佛法会,称为花祭,以后一般寺庙亦广为流行。又浴佛时所唱之颂文称为浴佛偈。

  此外,依般泥洹后灌腊经载,以佛诞日及七月十五夏满日举行灌佛,称为灌腊。或依譬喻经,而有腊八之浴佛。禅林中,于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亦行灌佛仪式。浴佛所用之香汤,其内应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等种种妙香互渗而成,其后置于净器。浴佛仪式中,既以香汤灌洒佛顶,应以净水继灌浴之。有关浴佛之由来,在印度一般寺庙每天均举行浴佛,此乃起因于印度气候炎热,需每日淋水,故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宋僧史略卷上均谓浴佛原非仅行于佛之诞生日,然至后世渐成一年一度之仪式。[浴佛功德经、释氏要览卷中、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佛降诞条、禅林象器笺报祷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9】

  (行事)与灌佛同。西天于平常行之。中日诸宗于四月八日之佛生日行之。禅家更于十二月八日之佛成道日行之。后汉书陶谦传曰:“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荆楚岁时记曰:“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会,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吴志刘繇传曰:“笮融督广陵彭城,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宋书刘敬宣传曰:“八岁丧母。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不自胜。”僧史略上曰:“浴佛者,唐义净三藏躬游西域,见印度每日禺中,维那鸣钟,寺庭取铜石等像,于盘内磨香或泥,灌水以氎揩之。举两指灌水于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为佛生日也。”参照灌佛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0】

  (术语)圆教之法身佛,即毗卢舍那佛也,又在台家之圆教,称为十界圆融之佛。普贤观经义疏下曰:“释迦牟尼佛名毗卢舍那,此即圆佛果成相也。”法华文句一曰:“隐前三相,唯示不可思议如虚空相,即圆佛自觉觉他。”四教仪曰:“以虚空为座,成清净法身,居常寂光土,即圆教佛相也。”指要钞上曰:“烦恼生死,乃院九界法。”既十界互具,方名圆佛。岂坏九转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