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爲宗旨,提倡直截了當的“頓悟”,甚至說:“道個佛字,拖泥帶水;道個禅字,滿面慚惶。”(《碧岩錄》第一則)禅宗還認爲“開口即錯,用心即乖”,“等你開口,堪作何用!”(同上,評唱)禅宗的末流,好取現成的經語、公案、挂在口頭上,作爲談助,被斥爲“口頭禅”。“口頭禅”完全違背了禅宗“頓悟見性”的宗旨。後來,把口頭上經常說的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話,也稱爲“口頭禅”。如:宋·王楙《野客叢書·王先生圹銘臨終》詩:“平生不學口頭禅,腳踏實地性虛天。”又《菜根譚》前集:“讀書不見聖賢,爲鉛椠傭;居官不愛子民,爲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爲口頭禅。”(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公案)五燈會元曰:“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叁冬無暖氣。女子舉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養得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
禅林中,師家接引學人時,一再親切叮咛之禅風。老婆禅一語,或有輕蔑之意,以師家當依學人根性,善巧接化;若一味說示,過分關切,恐有礙學人自行探索,開發智慧之機會,實有悖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宗旨。臨濟錄勘辨(大四七·五○叁中):“普化以手指雲:“河陽新婦子,木塔老婆禅;臨濟小厮兒,卻具一只眼。””此外,元曲中亦有東坡夢言“葛藤接(截)斷老婆禅”之語。
(術語)親切叮咛之禅也。臨濟錄曰:“普化以手指曰:河陽新婦子,木塔老婆禅,臨濟小厮兒,卻具一只眼。”
親切叮咛之禅。 - 陳義孝編
爲宋代曹洞宗之宏智正覺禅師所倡導之禅風。默,指沈默專心坐禅;照,即以慧來鑒照原本清淨之靈知心性。正覺認爲實相即是無相之相,真心即是無心之心,真得即是無得之得,真用即是無用之用,故主張以“坐空塵慮”來默然靜照,兀兀坐定,不必期求大悟,唯以無所得、無所悟之態度來坐禅。
此一禅風,被同時代之臨濟宗名德大慧宗杲強烈抨擊,貶稱其禅法爲默照邪禅、無事禅、枯木死灰禅。蓋宗杲之禅風,原即迥異于正覺,而強調藉古則公案來契入心性徹悟之機,故極力批評正覺派下人人默默面壁坐禅、放棄參悟修證之作法。對此,正覺作默照銘一文(全篇四言七十二句,共二八八字)加以反駁,提出默坐禅能使慧的作用活潑,能自然照徹心性之源底,乃佛祖正傳之真禅;文中並譏諷宗杲之禅法僅是拘泥于公案之“看話禅”而已。[宏智禅師廣錄卷五、卷六、卷八、大慧宗門武庫]
(一)位于山西五臺山。爲四合院式之建築。北側大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叁年(782),爲我國現存最
古之木造建築。或因其爲五臺山最小之寺院(寬、深皆僅五點八公尺,呈正方形),故能幸免于會昌法難。寺中供奉釋迦如來、文殊、普賢、觀音、金剛力士等十七尊彩色塑像,諸像皆具唐代之風格,未經後代改動,爲唐代雕塑藝術重要代表之一。本寺雖曾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大事整修,然由虹梁、叉首樸實之建築形式,或鬥栱、花肘木之淺浮雕中,仍可窺知唐代樸實之風格。
(二)日本臨濟宗南禅寺派大本山。位于京都市上京區。本爲龜山天皇之禅林寺離宮,正應四年(1291)改爲寺院,後于應仁之亂時全面燒毀荒廢。然因豐臣、德川兩氏之護持,故得再興。後又遭大火。今之山門系寬永五年(1628)藤堂高虎布施之禅宗式建築。階上有色彩鮮麗之釋迦、十六羅漢像。寺內有金地院、南禅院、天授庵、歸雲院、聽松院、真乘院、南陽院、慈氏院等諸建築。
又作南禅、南宗。與“北宗禅”相對稱。菩提達磨之法脈傳至五祖弘忍後,分爲慧能與神秀兩支,神秀建法幢于北地,慧能揚宗風于南方,故有“南能北秀”之稱。南宗之禅風完全擺脫教網,不墮于名相,不滯于言句,倡修證不二、迷悟一如;謂己本覺之妙心乃本成本明,煩惱妄念非實有,故舉揚“一超直入如來地”之頓悟,後世稱爲南頓,又稱祖師禅。此宗至後世極盛,更有五家七宗之分派,故後人以南宗爲禅之正宗,而以慧能爲禅宗第六祖。[景德傳燈錄卷四、卷五、卷叁十、五燈會元卷二、禅籍志卷上]
(地名)又作尼連禅那Nairañjana,河名。佛將成道,先浴此河,後坐菩提樹下。玄應音義叁曰:“尼連禅河應雲尼連禅那,或雲熙連禅,此譯雲。尼者不也,連禅那者樂著也,名不樂著河也。”
指于坐禅之際兼行念佛之行法。念佛有觀像、觀想、實相、口稱四種,其中,觀想念佛之法系由印度傳來者,如佛馱跋陀羅修習以觀想念佛爲主之觀佛叁昧及般舟叁昧。達磨系之禅師修念佛禅者,如唐代五祖弘忍門下之法持、智诜、宣什,另有側重淨土法門之智诜系淨衆宗禅者,如處寂、無相、無住、南嶽承遠等皆屬之。
無相以引聲念佛(口稱念佛之一種)接引學人。承遠修般舟叁昧,其弟子法照著「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一書,並修五會念佛,人稱“五會法師”。宣什于四川修念佛禅,稱爲南山念佛門禅宗。六祖慧能門下之南陽慧忠亦提倡念佛。
至宋代,法眼宗之永明延壽提倡慈愍流之念佛禅,並于所著“萬善同歸集”中揭出“淨禅一致”之說。吳越忠懿王于永明寺建西方香嚴殿,作爲念佛道場。雲門宗之天衣義懷及其弟子慧林宗本、楊傑等亦皆主張禅淨兼修,另如長蘆宗頤亦主張禅淨兼修,于其著作“禅苑清規”中規定阿彌陀佛十念法,以超薦亡魂往生淨土。
此外,臨濟宗之死心悟新、曹洞宗之真歇清了,及元朝之中峰明本、天如惟則、北澗居簡、楚石梵琦等,亦爲念佛禅之主要提倡者。而明代之雲棲袾宏、憨山德清尤爲此中之翹楚。故謂念佛禅幾乎席卷整個中國禅界。日本黃檗宗即傳承我國之念佛禅 ,而臨濟宗、曹洞宗則不主張念佛禅。
又作牛頭宗、牛頭流。爲我國禅宗之一支。宗祖爲牛頭法融。法融初從叁論宗之炅法師出家,後入江甯牛頭(首)山幽棲寺北岩之石室枯坐,感百鳥銜花之瑞。唐貞觀年間(627~649),四祖道信聞之,前往付其法,由是法席大盛,自成一派,此爲禅宗分派之始。世人乃以之與五祖弘忍之“東山宗”相對稱,特稱爲牛頭宗。法融之下有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合稱牛頭六祖。慧忠下有佛窟惟則,惟則下有雲居普智。智威門下有玄素,玄素門下有道欽,俱爲一代之碩德。道欽甚受唐代宗之歸仰,蒙賜“國一禅師”之號。道欽門下有鳥窠道林,以與白居易之問答語句而馳名禅林。牛頭宗于唐代盛極一時,然至宋代以後則衰竭不振。宗密之中華傳心地禅門師資承襲圖(卍續一一○·四叁六上):“牛頭宗意者,體諸法如夢,本來無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迷之爲有,即見榮枯貴賤等事。(中略)乃至設有一法過于涅槃,亦如夢如幻。”此其宗風,即所謂“于空處頭示不空妙性之理”,然南宗諸師頻诋擊其說,如黃檗希運即評之曰“猶未知向上之關捩子”。[景德傳燈錄卷四、卷九、祖庭事苑卷一、五燈會元卷四]
(流派)以牛頭山法融爲祖之禅派。又稱牛頭宗。四祖道信下旁出之禅宗也。初,法融入金陵牛頭山幽棲寺北岩石室枯坐,有百鳥銜花之祥。唐貞觀中,四祖道信聞之,往尋訪,因附法。自是法席大盛。法融下,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六世相付。慧忠下,有維則。則下有雲居智。又智威之門有玄素。素下有道欽。欽開徑山,受代宗之信仰,賜號國一。欽門有鳥窠道林,與白居易問答有名。牛頭門風,雖一時振于唐代,而其末遂不盛。宗密之中華傳心地禅門師資承襲圖曰:“牛頭宗之意,體諸法如夢。本來無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迷之爲有,即見榮枯貴賤等事。事迹既有相連相順,故生愛惡等情。情生則爲諸苦所系。夢作夢受,何損何益。雖有此能了之智,亦如夢心。乃至設有一法過于涅槃者,亦如夢如幻。既達本來無事,理宜喪己忘情。情忘即絕苦因,方度一切苦厄,此以忘情爲修也。”即此可以見其宗風。南宗諸師,頗诋擊牛頭一派。彼黃檗希運:“如四祖下牛頭融大師,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關捩子。有此眼腦,方辨得邪正宗黨。”即其一例。又見傳燈錄四及九,祖庭事苑一等。
隨「貪、瞋、睡眠、掉悔、疑」而修習禅定,不與出離、如實知相應。 - 莊春江居士編
日本禅宗分叁派,即榮西所傳之臨濟宗、道元所傳之曹洞宗、隱元隆琦所傳之黃檗宗。明治維新之前,叁宗總稱禅宗,並未別立宗名。明治七年(1874),教部省始立臨濟、曹洞二宗,而並黃檗宗于臨濟宗。明治九年,複別立黃檗宗。
(一)爲四種禅之一。指佛地之禅定。出自大乘入楞伽經卷叁集一切法品。即入于如來地,證得聖智叁種樂,爲利益衆生而示現不思議之廣大妙用者,稱爲如來禅。
(二)爲五種禅(五味禅)之一。據宗密之禅源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將禅分爲五種,其中,“最上乘禅”稱爲如來清淨禅(略稱如來禅),又稱一行叁昧、真如叁昧。此禅之旨趣,系頓悟自心本來清淨無有煩惱,具足無漏之智性,且此種清淨心與佛無異,此心即佛,故宗密稱之爲如來清淨禅,並以之爲達磨門下相傳之禅。然自中唐以後,禅宗因盛行以棒喝、坐禅等不立文字、見性成佛之方式接化衆生,又當時如來禅僅滯于義解名相,而未至達磨祖師西來所傳之真禅味,故仰山慧寂禅師另立“祖師禅”之名稱,以此爲達磨所傳之心印,表示祖祖相傳、以心印心之意,以別于教內其他諸禅。[景德傳燈錄卷十一仰山慧寂章](參閱“五味禅”1105、“祖師禅”4240)
(術語)又名如來清淨禅。楞伽經所說四種禅之一。如來所得之禅定,即首楞嚴定也。依此禅定窮究法身般若解脫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無作之妙用,別于外道二乘菩薩所得之涅槃,謂之如來禅。楞伽經二曰:“雲何如來禅?謂人如來地得自覺聖智相叁種樂住,成辦衆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禅。”同經注解二曰:“如來禅者即首楞嚴也。”證道歌曰:“頓覺了如來禅,六度萬行體中圓。”禅源都序上一曰:“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來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來清淨禅,亦名一行叁昧,亦名真如叁昧。此是一切叁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叁昧。達磨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禅也。”此以如來禅爲至極之心法,達磨所傳之宗旨名。唐仰山初立祖師禅之目,以祖師禅爲達磨所傳之心印,以如來禅爲未了之名。見祖師禅條。
經教裏的禅法,因它是如來所說,後人因名之爲如來禅。至于禅宗中的禅法,因它是祖師所倡,後人因名之爲祖師禅。其實祖師禅也是如來所傳,並非祖師所發明,釋尊在靈山會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摩诃迦葉,便是祖師禅的來源。 - 陳義孝編
經教裏的禅法,因它是如來所說,後人因名之爲如來禅。至於禅宗中的禅法,因它是祖師所倡,後人因名之爲祖師禅,其實祖師禅也是如來所傳,並非祖師所發明,釋尊在靈山會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摩诃迦葉,這便是祖師禅的來源。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