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七觉支也。涅槃经十一曰:“有七圣觉故名圣人。”见七觉支条。
七觉分。见七觉分条。 - 陈义孝编
涅槃经云:“有七圣觉者故名圣人”。七圣觉即七菩提分。
- 梵心居士编
八种恶觉之一。即常思忆亲戚乡里之念。据成实论卷十四恶(不善)觉品第一八二所说,出家人若忆念亲里,则生贪着,由贪着复生守护之念,故不宜生亲里觉。当念一切众生生死流转,悉皆亲里,无须偏着;又于生死中为亲里之故,忧悲啼哭泪成大海,若复贪着则苦患无穷。[华严经疏卷十三](参阅“八觉”319)
(术语)八觉之一。
对亲属之想,「亲里」即「亲人、亲属」,「觉」另译为「寻」,参看「觉」。(相关词「起亲里觉,国土人民觉,不死觉」) - 庄春江居士编
另作「亲觉、亲里觉」,即「思惟(想念)亲人」,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 庄春江居士编
(术语)见八觉条。
位于台湾台东卑南乡龙泉山知本温泉风景区内。创建于民国四十四年( 1955),初由潘妙玄负责,至五十六年慈琛晋任住持。五十九年敦请煮云任导师,经其策画成立清觉寺重建委员会,工程分三期进行。六十一年农历二月,开始举办精进佛七,倡导净土宗精修之法门。六十九年重建工程完成。
瑜伽八十三卷七页云:趣等觉者:为超众苦,而能真实现等觉故。 - 朱芾煌
如三觉中说。 - 朱芾煌
据宗镜录卷八十一载,修定之时,若仅修习世禅,虽曰修行,犹生下列三种恶觉,即:(一)欲觉,凡夫不了五尘过患,对顺情之境,起种种贪求而生恶觉。(二) 恚觉,凡夫不了五尘过患,对违情之境,起种种忿怒而生恶觉。(三)害觉,凡夫常起侵害他人之知觉,使嗔觉增长。[无量寿经卷上]
(名数)一、欲觉,贪欲之知觉也。二、嗔觉,嗔恚之知觉也。三、害觉,侵害他之知觉使嗔觉增长者。一切凡夫必具此三恶觉。见无量寿经上。
[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觉即知觉。宗镜录云。若唯修事定。但习世禅。虽曰修行。犹生恶觉。以不制意地。未断其原故也。经云。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犹故生于三种恶觉。是也。一欲。觉欲即贪欲。谓一切凡夫之人。不了五尘过患。而于顺情之境。种种贪求而生恶觉。故名恶觉。(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二恚觉恚即嗔恚。谓一切凡夫之人。不了五尘过患而于违情之境。种种忿怒而生恶觉。故名恚觉。三害觉谓一切凡夫之人。常为觉观怨贼之所侵害。故名害觉。(觉观者。初 - 明·一如等 撰
善觉,梵名Suprabuddha ,巴利名Suppabuddha ,音译作酥钵啰没驮、须波佛、须波弗。又作善悟王。诸经关于善觉王之记载各异,据众许摩诃帝经卷二等所载,善觉王为印度迦毗罗卫国附近之天臂城主,其妃龙弭祢(梵Lumbini^ )生有二女,长女摩耶(梵Ma^ya^ )、次女摩诃摩耶(梵Maha^ma^ya^ ),其后二女共适迦毗罗卫城净饭王,摩耶夫人生悉达多太子。
另据大史(巴Maha^-vam!sa, ii )等南传资料所载,善觉王为拘利族(巴Kol!iya )天臂城王安阇难(巴An~jana )之子,摩耶与波阇波提(巴Paja^pati )二女之兄,执杖(巴Dan!d!apa^n!i )王子之弟,娶师子颊王之女甘露(巴Amita )为妃,其后甘露生耶输陀罗(巴Bhaddakacca^na^ )与提婆达多(巴Devadatta ),耶输陀罗即悉达多太子之妃。[佛本行集经卷五、修行本起经卷上试艺品、众许摩诃帝经卷三、卷六、释迦谱卷二]
另译作「舍觉支」,这里的「舍」是「平静」的意思,参看「觉支」、「七觉支」、「舍」。 - 庄春江居士编
梵语upeks!a^-sam!bodhyan%ga,巴利语upekha-sambojjhan%ga。七觉支之一。又作舍等觉支、护觉支、行护觉意。舍,为舍离之意;觉支,以近菩提之位,能成就如实之觉;舍觉支,即舍离所见念着之境时,能觉了而永不追忆虚伪不实之法。即心为平等性,以行舍为体,而住于寂静。[杂阿含经卷二十六、法界次第卷中(智顗)](参阅“七觉支”125)
(术语)七觉支之一。